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繁荣兴盛-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文教

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繁荣兴盛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2019-12-05 08:31:38  来源:光明日报

  观众在亮相国博的“字载中华——中华精品字库工程成果展”上参观鲁迅行书。新华社发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总结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其中“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的显著优势”,为我们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繁荣兴盛,提供了根本遵循。

  1.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

  生产力是全部历史的基础。马克思认为,每一历史时代的生产力状况决定着人们在生产中结成的生产关系的性质,它们构成历史的基础。一定的思想观念是对一定生产力及其生产关系的反映,生产力发展到不同阶段,社会的思想观念与上层建筑也会随之发生相应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历史性变化反映出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化,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在总体上得到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成为我国社会生产力新的发展要求。社会主义生产力及其生产关系的不断发展完善带动了当代中国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推动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和独特的实践创造,这一切无不反映和投射在社会的思想观念中,成为孕育当代中国伟大精神和伟大力量的时代沃土。

  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精神成果,作为社会的上层建筑,当文化最大限度地反映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及整个社会的前进方向,就能够提供与实践要求相适应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使整个社会增强文化认同、释放思想活力,成为推动社会生产持续发展和维护社会团结稳定的强大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不断完善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正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要实现这一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文化必须成为时代变迁、社会变革的先导。为此,就必须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2.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旗帜决定方向,方向决定命运。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苏东剧变导致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低潮挑战面前,中国之所以能够经受历史的考验,在曲折中不断前进,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根本在于立足中国实践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得到充分释放。面对新的历史条件,我们要把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在思想文化领域,要继续毫不动摇地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使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的显著制度优势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命力使世界上正视和相信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人多了起来,使世界范围内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深刻转变。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意识形态领域仍不平静,斗争和较量有时十分尖锐。面对意识形态的斗争,我们没有任何妥协退让的余地,必须取得全胜。要在全面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成果在文化的层次上得到概括和提升,从而彰显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价值底蕴及文明内涵。为此,我们应按照《决定》所指出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工作体系,完善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等各层级学习制度,建设和用好网络学习平台。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落实到思想理论建设、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各方面。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

  坚持和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既是我们党治党治国的一条基本经验,也是我们党必须牢牢守住的一条底线。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意识形态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党和国家就会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因此,在意识形态领域,各级党委应积极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敢抓敢管、敢于亮剑,不做“骑墙派”,不做所谓“开明绅士”,不搞“爱惜羽毛”那一套,使各类意识形态阵地始终成为传播党和国家声音的坚强阵地。

1 2 共2页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推动“双创”活动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正在继续向前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这其中既有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不清导致的制度环境不佳问题,也有政策体系不完善、精准扶持不到位问题,还有创业质量不高、创业创新衔接不够等问题。

  • 发挥工会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作用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全面系统阐述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

  • 更好发挥工会在社会治理中的支撑作用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全面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会议的召开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扎实推进智慧工会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总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要把网上工作作为工会联系职工、服务职工的重要平台,增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为全力推进工会网上工作向纵深发展指明方向。要通过智慧工会建设,进一步增强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推动工会自我变革、创新发展,最大限度地把广大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

访谈

文献

  • 周恩来与南方局干部教育

    从1939年开始,周恩来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红岩开展了8年工作。在这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时期,周恩来特别重视干部教育工作,其间举办了党员干部训练班开展党性教育,干部在红岩村的学习蔚然成风。

  • 伟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

    一、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三、彻底废除封建农奴制十、西藏发展进入新时代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按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六十年一甲子,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六十年前的民主改革,对西藏地方和西藏各族人民而言,是一次新生,意义非同寻常。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