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疫情,我们成长了吗-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理论

文教

经历疫情,我们成长了吗

胡正平
2020-06-02 09:18:50  来源:中国教育报

  当下,疫情形势日渐好转,教育正逐步回归。作为教育人,经历了这次特殊的战斗,我们有欢笑也有泪水,有收获也有遗憾。虽然主观上我们都不愿有这段经历,但既然经历了就需要反思。

  反思在抗疫和复学的过程中,我们是否做到了心中有数、沉着应对?是否答好了学校公共卫生治理“应急题”?是否对未来教育供给体系改革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是否答好了教育治理题

  突如其来的疫情对各级党委、政府是一次综合检验,检验的是其社会基层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实践中,各地聚焦社区这一难点,探索建立街道、社区、小区、楼道“四级防控体系”,发挥党员志愿者作用,迅速实现了小区的闭环管理,为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奠定了基础。

  回到教育系统,我们是否答好了公共卫生应急“治理题”?在“四级防控体系”中教育系统广大师生员工是否做到了“走在前”“做表率”?回归教育的属性与功能,尤其是要反思,我们所做的一切是否围绕了教育的根本任务,规范、有序展开?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疫情改变的只是答题的场景而已。如果不能守住根本,教育势必会偏离方向,甚至犯“南辕北辙”的错误。无论是杜威的“教育即生活”,还是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都强调教育必须和生活融合,注重学生在生活过程中的个性发展和实践。

  疫情之下的教育脱离不开“全民抗疫”这个主题。我们要反思,广大师生在居家生活的过程中,是否积极主动做好了自身防护?是否做好了社会示范?是否增进了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

  各地在教育实践中是否科学正确、高质高效地传播了疫情防控的知识?是否讲好了最美逆行者和生命守护神的抗疫故事?是否在反复比较中讲明了中国的制度优势,让广大学生在灾难中成长?

  是否做到了教育有效供给

  如果说,做好疫情防控是各地教育系统落实属地管理和部门职责的具体体现,那落实“停课不停学、停学不停教”则是各地教育系统经历的大考。“停课不停学”是放大镜,也是显微镜,既让优势和特点瞬间显现,也让问题和缺陷暴露无遗。大考中多数地方表现良好,少数地方非常优秀,极少数地方未必及格。

  其实,“停课不停学”线上教育的组织实施,从本质上讲是各地在疫情条件下的教育供给,既有政策层面的线上教育谋划、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效果监测与反馈、教学形式调整与适应,也有要素层面的授课教师安排、平台资源配置、线上教学辅助、教师应用技术应急培训、地方和系统资源统筹等,还包括家长和社会层面的组织动员能力。

  在学生居家的背景下,教育需要家长的陪伴与监督,需要家庭给予更多的保障与支撑。同时,在线下校外培训机构整体缺位、线上教育机构鱼龙混杂的背景下,如何保证教育供给满足多样需求和大体平衡?

  实践中,有些地方预判准、准备足,较好地实现了“停课不停学、停学不停教”目标;有些地方简单地等待,跟着上级教育主管部门“齐步走”,其实施效果大打折扣。

  未来各地教育供给体系改革是大势所趋,不仅要考虑公办、民办教育的合理占比,也要思考线上、线下教育的有效配置,更包括民办教育机构准入“门槛”设定、特殊条件下的社会责任担当与坚守等。

   是否守护住了师生安全

  师生安全始终是教育的重大问题。这段时间,许多教育人经常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若是疫情暴发不在寒假期间,我们该怎么办?的确,学生是特殊的群体,学校是特殊的场所。防控疫情需要“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等,在学校实施都会变得艰难许多。

  同时,学校因为学生连着家庭,如果没有家庭的积极支持与配合,即便学校的防控措施无懈可击,也会因为家庭失守而“门户大开”。

  客观地说,在疫情防控初期,我们最大的焦虑是怕学生感染,随后怕学生因对疾病知之不多而心生恐惧,再随后怕学生长期居家影响心理健康,最后怕疫情成为压倒特殊学生的“最后一根稻草”。

  事实上,我们的关注点由“身体健康”到“心理健康”到“身心健康”再到“生命安全”的微妙变化,恰是灾害对人摧残的逻辑。我们关注点的变化和关注对象的改变在逻辑上是一致的,任何环境的改变影响最大的都是特殊的“边缘人”。

  未来,后疫情时代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都要关注身体上、家庭生活、学习和情感上的“边缘人”,尤其是要关心关爱关注困难群体。

  (作者系安徽省宁国市教育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前沿观察】提高中小企业参与率 让企业年金惠及更多职工

    5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提出健全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要求从社会保障体系方面发力,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企业年金是我国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企业年金,这对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 【工作研究】以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培育工匠精神

    新时代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富起来到强起来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 【热点思考】关于工会完善公共突发事件应急体系的思考

    应站在落实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促进国家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完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进一步健全完善工会公共突发事件应急体系,更好地发挥工会组织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职能作用和资源优势。

  • 【问题探讨】发挥员工申诉处理机制的“安全阀”作用

    员工申诉处理机制是解决劳动争议、有效预防劳动关系冲突的机制,被称为“安全阀”,起到劳动关系源头治理的作用。要建立中国特色的员工申诉处理机制,用“疏”而不是“堵”的方式、用协商而不是企业单决的方式处理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时期的劳动关系矛盾,这既是理性选择也是员工的意愿。

访谈

文献

  • “习惯重于方法”

    胡适强调读书治学须养成“勤、谨、和、缓”的良好习惯。

  • “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毛泽东始终重视调查研究,并带头积极践行。如今,我们已步入新时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党员干部很有必要把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传承好、发扬好。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