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对战斗力的贡献率统筹各项建设-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军事

按照对战斗力的贡献率统筹各项建设

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研究中心
2020-02-28 08:47:22  来源:解放军报

  习主席在中央军委基层建设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坚持战斗力标准,强化战斗队思想,把备战打仗指挥棒在基层牢固立起来,按照对战斗力的贡献率统筹各项建设。”这一重要论述进一步明确了战斗力与基层各项建设的关系,观点鲜明、指向性强,必须深入贯彻执行,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一)

  基层是部队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按照对战斗力的贡献率统筹各项建设,反映了基层建设的一般规律,对于推动战斗力标准在基层落地生根、坚决纠治同实战要求不相符的一切观念和行为具有现实意义。

  新时代基层建设的重要遵循。习主席十分重视部队基层建设,曾明确提出“坚持扭住战备训练抓基层”,要“坚持用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牵引和检验基层建设”,强调“精准抓基层应立起备战打仗导向”“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项工作向打仗用劲”。这次又着眼基层建设新情况新特点,提出“按照对战斗力的贡献率统筹各项建设”这一命题,是对新时代基层建设规律认识的升华,科学回答了在新时代如何聚焦战斗力加强基层建设这一带根本性的重大问题,为加强新时代军事斗争准备、提高备战打仗能力提供了遵循。

  基层履行根本职能的必然要求。由于长期的和平环境,在少数单位滋长了“和平病”,形式主义不时出现,“五多”问题久治难除,有的工作看上去风生水起,却与打仗无关。这些问题如果在基层不坚决扭过来,必然无法有效履行职能。军队首先是一个战斗队,是为打仗而存在的。按照对战斗力的贡献率统筹各项建设,就是要在基层把所有工作进一步聚焦到战斗队这一根本职能上来,彻底纠治和平积弊,真正打牢基层履行使命职责的基础。

  战斗力标准落到实处的方法途径。近年来,基层广大官兵战斗力标准意识明显增强,但对如何把战斗力标准在基层建设中落下去实起来还存在着模糊认识。比如,如何适应信息化战争体系对抗特点,着眼提高基层体系作战能力,科学选取建设项目、配置资源投放、布局工作重心等,需要进一步澄清。按照对战斗力的贡献率统筹各项建设,不仅强调对战斗力的贡献率,而且强调以此为依据对各项建设加以统筹,从哲学高度提供了在基层落实战斗力标准的方法论,使各项建设的分量可衡量、抓手实化硬化、路径明确清晰,有助于推动战斗力标准在基层落下去,把备战打仗指挥棒在基层立起来。

  (二)

  按照对战斗力的贡献率统筹各项建设,就是要以各项建设在战斗力图谱中权重为依据,进行整体谋划,突出建设重点,形成整体效益。其中,战斗力是本质,就是要在人、武器装备和体制编制等战斗力基本要素上施策用力,提高打赢能力;贡献率是硬核,就是要把握好对战斗力作贡献的领域、事项,强化对战斗力贡献大的建设、压缩对战斗力贡献小的建设、剔除对战斗力贡献为零甚至为负的伪建设;统筹是关键,就是要按照在战斗力建设中相关度和分量,通盘谋划各项建设的上下取舍、轻重缓急、力量投放;各项建设是基础,就是无论是基层的军事训练、思想政治建设,还是后勤、装备建设,无论是机关指导基层建设,还是基层自身建设,都必须围绕打仗指挥棒转,不能有例外。上述四个方面,统一于坚持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和不断提高基层打赢能力这一目标。

  体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战斗力是在敌我对抗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相对力量。基层各项建设必须以制衡和战胜强敌为牵引,瞄准未来与强敌的作战样式,确立战斗力的时代坐标,淘汰低价值的落后战斗力,这是战斗力建设必须始终坚守的原则。同时,以对战斗力贡献大小为参照,灵活机动地统揽建设重点、匹配建设要素、投放建设资源、释放建设效能,把能打赢这个根本要求贯注到各项工作全过程各环节。

  体现了静态和动态的统一。战斗力具有生成、维持、提升和释放四种状态,这四种状态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形成战斗力从生成到释放逐次递进、闭合完整的回路,体现出战斗力从无到有、从低向高、从蓄积到释放的跃迁和质变过程。一旦四种状态之间出现了断裂或不衔接,就会影响和中断战斗力功能实现。按照对战斗力的贡献率统筹各项建设,就是瞄准战斗力生成、维持和提升三种状态,通过静态要素建设和动态机制建设,最大限度储备蓄积战斗力,为战时最终释放积累强大势能,推动战时效能发挥的最大化。

  体现了全面建和重点建的统一。战斗力是一个由诸要素构成的综合体系,战斗力的大小一方面取决于构成战斗力各个要素的数量、质量和性质,另一方面取决于这些要素的分布、结构和相互关系。按照对战斗力的贡献率统筹各项建设,就是既要统筹人、武器装备和体制编制等战斗力基本要素全面建设,又要按照它们各自权重合理加以重点建设,以释放出大于各要素之和的战斗力增量和总量。

  体现了定性与定量的统一。军队建设发展必须力求精准,做到精准谋划、精准规划、精准部署、精准落实、精准检验。基层建设也不例外。按照对战斗力的贡献率统筹各项建设,就是要摒弃单一定性分析模式,从定性与定量两个维度,统筹掌握基层建设需求、精确进行设计、精准调控力量,推动基层建设实现由粗放向精准、由平均用力到重点突破的转变,摆脱战斗力建设在低层次徘徊、低效能推进现象。

  (三)

  按照对战斗力贡献率统筹各项建设,是一项全局性、长期性要求,应运用系统思维和辩证思维的方法推进各项建设,切实把这一要求贯彻落实到部队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形成科学抓建的局面。

  坚持各项建设向战斗力聚焦。各项建设要始终围绕战斗力建设、服务战斗力建设,按照打赢信息化战争要求,结合不同单位担负的作战任务和作战功能,遵循各项建设服务战斗力建设的作用机理,把战斗力标准贯穿到部队各项工作各个环节,融入到军事斗争准备全过程。要聚焦能打仗、打胜仗,健全完善各项建设考核评价体系,确立基于战斗力的评价指标,实现战斗力标准的具体化,使各项建设目的、功能、作用、质量都坚持用战斗力标准来衡量,以各项建设的方向明确和整体进步,推动战斗力生成发展。

  坚持整体规划设计各项建设。让各项建设围绕战斗力来进行,离不开科学民主决策。现实中有的单位没能很好地按照对战斗力的贡献率来开展工作,出现了碎片化建设、重复性建设、片面性建设的情况。按照对战斗力的贡献率统筹各项建设,必须克服个别人拍脑袋搞建设、凭喜好搞建设、什么擅长就搞什么建设等现象,着力加强统筹规划、体系设计,党委对各部门分管基层建设哪个方面、哪些项目,要划分责任界限、列出任务清单,建立各级各部门之间工作统筹机制、会商沟通机制和重大事件联合处置机制,使各项建设在对战斗力的贡献率这根“指挥棒”下规划设计,确保指导基层建设的正确方向。

  坚决清除与战斗力相悖的各项标准。坚持把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在基层更加牢固地立起来,其他的诸如安全标准、项目标准、生活标准等,只要是与战斗力标准不一致的都要果断清除和修正。要从战斗力视角认识安全工作、各种考核、生活安排等,不能为一时的工作重点、安全无事故压力等非战斗力标准所左右,要处理好各项工作与战斗力建设的关系,合理决定各项工作的分量、缓急、力度,做到既坚决执行上级指示、安全无事故、全面进步,又确保各项建设都围绕战斗力生成来统筹实施。

  坚持不懈地解决基层建设短板。基层建设是一个动态过程,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建设项目在整体建设中不协调的问题,有的发展超前,有的发展滞后,成为制约战斗力建设的短板。按照对战斗力的贡献率统筹各项建设,必须时刻关注基层建设发展动态,看得清发展链条中各个环节的密切关系,及时把那些影响战斗力生成的短板补起来,通过解决基层建设短板、瓶颈等问题,使基层建设更加科学合理,切实聚焦于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

  (执笔:吴志忠、胡映卫、句鹏飞)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疫情时期对医务人员应灵活适用工伤规定

    疫情期间,刘文雄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地点已不限于工作时间的8个小时和医院。可以说,刘文雄是在疫情期间因工作过度劳累导致疾病复发而猝死的。在这种情形下,相关部门应该可以在不违背法律规定立法精神前提下,对刘文雄死亡灵活适用工伤认定标准,认定其死亡为工伤。

  • 【前沿观察】“人机共舞”时代,你准备好了吗?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必将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给人们带来深远的影响和美好前景,同时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通过改变劳动形态、工作方式和劳动过程,必将给劳动力市场和就业结构带来更加深远的影响。

  • 【工作研究】浅论企业隐性安全隐患的防范与治理

    安全隐患是工业生产的大敌,一般分显性隐患和隐性隐患。隐性安全隐患隐藏于各生产要素中,难以发现,治理起来有一定难度。要采用科学方法,从员工、设备、工具等诸要素抓起,综合全面防范治理,做好超前防范和事后治理,才能及时清除隐患,确保生产安全。

  • 【热点思考】疫情之下的复工与劳动关系调整

    作为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劳动关系反映了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进步状况。新冠肺炎疫情给我们落实既有发展战略带来了不确定性,对我国劳动关系治理能力和发展模式提出了考验。

访谈

文献

  • 周恩来与南方局干部教育

    从1939年开始,周恩来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红岩开展了8年工作。在这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时期,周恩来特别重视干部教育工作,其间举办了党员干部训练班开展党性教育,干部在红岩村的学习蔚然成风。

  • 伟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

    一、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三、彻底废除封建农奴制十、西藏发展进入新时代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按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六十年一甲子,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六十年前的民主改革,对西藏地方和西藏各族人民而言,是一次新生,意义非同寻常。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