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政治工作服务备战打仗历史回溯-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军事

我军政治工作服务备战打仗历史回溯

魏希楠
2020-04-16 08:34:51  来源:解放军报

  引言

  战争不仅是武器的较量,也是人的精神、心理的较量。政治工作是构成军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是凝心与聚力、攻心与伐谋的重要工具。我军是在战火的洗礼中诞生和成长起来的,从诞生之日起我军政治工作就立足于实战的需要,紧密配合军事工作,充分发挥服务保证作用,是我军发展壮大、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

  用科学理论武装官兵

  坚定为何而战的信仰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深入持久的理论武装工作,把党的科学理论讲深、讲透,切实帮助官兵理解领悟其中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而在真学、真信科学理论中形成对理想蓝图的向往与追求,筑牢坚定信仰信念的思想基础,这发挥着引领战斗力、激发战斗力、凝聚战斗力的重要作用,对战斗力提高起着其它任何工作都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早在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就注重在国民革命军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让普通官兵明白为什么要参加战争、为什么而牺牲。此后,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人民军队,强有力的理论武装让这支军队始终知道为何而战、为谁而战。如在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艰苦斗争中,毛泽东及时总结了红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指出政治教育要使红军懂得分配土地、建立政权和武装工农的必要,知道自己是为工农阶级和自己的根本利益而作战。打土豪分田地、抗日救国、解放全中国、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军队听党指挥,为人民利益而战,为民族生存而战,为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战。革命理想高于天,崇高的信仰、坚定的信念是人民军队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人民军队之所以能够攻坚克难、战无不胜、发展壮大,关键是人民军队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有崇高的理想信念,有为理想信念而英勇献身的崇高追求。

  用组织力量凝聚官兵

  解决听谁指挥的关键

  军队是高度集中统一的武装集团,只有把个体的人组成统一的整体,使之为实现统一的目标而协调行动,军队才有战斗力。政治工作发挥着组织队伍、凝聚力量、协调行动的功能,组织凝聚是政治工作服务备战打仗的重要体现。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失败后,部队锐减至不到1000人,怎样提高部队战斗力,摆脱失利局面?三湾改编,创新了党对军队的领导制度,首次将支部建在连上,形成了班有党员、排有小组、连建支部、营团建党委的局面,将这支军队牢牢掌握在党的领导之下。长征时期,为夺下泸定桥,担任先头任务的红2师第4团越是困难越注重加强政治工作。他们边急行军边召开干部会、支委会和党小组会进行动员,向所有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和积极分子说明面临的一切困难和必须于明晨六时前赶到泸定桥的光荣任务。经过一天240里路的急行军,红4团在指定时间内胜利赶到泸定桥,并迅速占领了西岸桥头。抗日战争时期,为保证党对军队的统一领导,党在军队中组织了军政委员会,建立起与抗战形势相适应的组织形式。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恢复了党委制并进一步健全此制度,使部队在没有后方、异常艰苦的斗争环境中,仍保持了旺盛的战斗力。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根据多兵种协同作战的特点,对政治工作进行有效探索,建立起了联合党支部、坑道党支部等与实战相适应的形式,成功地探索出现代战争中政治工作的基本经验。我军充分发挥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严密的组织形式凝聚起军队强大战斗力。

  用积极动员鼓舞官兵

  激发敢打必胜的意志

  顽强的战斗精神是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重要内容之一。依靠顽强的战斗精神,我军从革命战争年代到和平建设时期,不怕流血牺牲,勇于争取胜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以少胜多、以劣胜优、以弱胜强的战争奇观,铸就了人民军队坚不可摧、无往不胜的军威。在解放战争时期的青化砭、羊马河、蟠龙三次战役中,我军坚持不间断的战场宣传鼓动,结合实际广泛进行战斗动员,适时提出了许多激动人心的行动口号,振奋了广大官兵的士气。抗美援朝战争中,为贯彻毛泽东“鼓励全军,不惜牺牲,不怕艰苦,争取全胜”的指示,志愿军政治部除要求各部继续加紧“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思想动员和用美帝侵略军破坏朝鲜的罪行来激发义愤外,还适时地提出“创造英雄部队”的号召,要求部队发扬艰苦奋斗、勇猛穿插和机动灵活的战斗作风,争取战争胜利。一时间,争创英雄模范、敢打硬仗立大功,成为志愿军阵地上的普遍现象,大大激发了广大指战员的革命豪情和创造精神,涌现出一大批特级战斗英雄和功勋连队,使志愿军成为一支不畏强敌、藐视困难、势不可挡的英雄军队。政治工作服务保证的巨大威力,体现在军人精神力量的充分激发和对敌压制上,战时政治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就在于使广大官兵弘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激发出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强大战斗力。

  用深入宣传赢得民心

  夯实人民战争的基础

  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宣传群众、发动群众,为军队赢得人民、赢得胜利,是军队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虽然是中国先进阶级的代表,中国广大劳苦大众的代表,但由于她诞生时间短,加上反革命阶级长期的反动宣传和污蔑,中国封建流毒的根深蒂固,使党的主张和理想最初还很难为广大劳苦大众所接受和理解。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要想将自己的主张和理想付诸实践并最终实现,就必须依靠人民的力量。因此,这一时期我军政治工作的首要目标就是唤起民众,壮大革命力量。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便提出了红军的三大任务,即打仗、筹款、做群众工作。古田会议决议鲜明指出,“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红军“除了打仗消灭敌人军事力量之外,还要负担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重大的任务”。1945年4月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毛泽东指出:“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的宗旨。”几十年来,我军始终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得到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建立起鱼水情深的军政军民关系。正如“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一样,人民群众的支持是军队战斗力的源泉,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是胜利之本。

  用有效方法瓦解敌军

  取得攻心夺志的效果

  毛泽东指出:“我们的胜利不但是依靠我军的作战,而且依靠敌军的瓦解。”瓦解敌军,是我军政治工作服务打仗保证胜利的生动体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为部队制定了俘虏政策,主要内容是:对俘虏不打、不骂、不杀、不虐待、不歧视、不搜腰包,在政治上、生活上与工农革命军官兵享受同等待遇;对他们进行革命教育,实行去留自愿的原则,愿留下来参加革命的予以欢迎;愿走的发给路费欢送;对俘虏中的伤病员给以治疗。这些政策充分体现了人民军队的本质和革命人道主义的精神。从井冈山斗争时期提出的宽待俘虏政策,到抗日战争时期对日伪军成功瓦解,瓦解敌军与官兵一致、军民一致,被毛泽东概括为我军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瓦解敌军在以后的历次战争中都有创新和发展。如在辽沈战役中,我军对长春进行3个多月的“长困久围”,又针对国民党第60军是云南部队,遭受蒋军嫡系排挤、欺压的矛盾,经过多方工作,促成曾泽生率部起义。大规模瓦解敌军使当时的许多部队中,解放战士的数量甚至超过了老战士(抗日战争时参军)和新战士(解放区参军)的数量。这些解放战士,经过我军成功教育和改造,掉转枪口反戈一击,为人民解放立下了功劳。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与当时世界上现代化程度最高的美军较量,政治工作探索出节日攻势、火线攻势、外交攻势等瓦解美军士兵的成功方式。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军事斗争中追求的最高境界。对敌政治攻势是我军打击敌人的重要手段之一,将军事打击和政治攻势相结合,注重对敌方舆论和心理的影响,就能发挥政治工作攻心夺志的巨大作用。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热点思考】以新基建为契机助推就业结构升级

    新基建领域的大规模投资,将使我国的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速度加快,也会带动就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就业优先政策的实施力度。在加大投资新基建的同时,推动扩大就业和就业结构的优化。增强劳动力市场应对重大外部冲击的韧性,努力使劳动力市场适应经济形势的变化与新技术的发展。

  • 【前沿观察】平台从业人员超时工作问题应引起重视

    按照正常的8小时工作制、一周5天的方式计算,比较正常的时间范围是每周工作40小时以内。

  • 【工作研究】工会在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中的作用思考

    当前,各级工会必须切实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汇集力量开展疫情防控,全力以赴推动复工复产,搭建平台帮助稳定就业,健全机制做好权益维护,提供保障实施精准服务,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发挥积极作用。

  • 【问题探讨】工会加强职工思政工作必要性探讨

    工会思政工作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新时代党和国家深化改革开放的历史任务,对工会开展职工思政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工会职工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会更多、任务会更繁重,所以相应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各级工会要理直气壮地抓好职工思政工作。

访谈

文献

  • 周恩来与南方局干部教育

    从1939年开始,周恩来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红岩开展了8年工作。在这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时期,周恩来特别重视干部教育工作,其间举办了党员干部训练班开展党性教育,干部在红岩村的学习蔚然成风。

  • 伟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

    一、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三、彻底废除封建农奴制十、西藏发展进入新时代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按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六十年一甲子,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六十年前的民主改革,对西藏地方和西藏各族人民而言,是一次新生,意义非同寻常。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