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知识生产的转型与变化-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法治

司法知识生产的转型与变化

邓超
2019-03-27 08:27:09  来源:检察日报

  伴随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已经成为首要的生产要素。作为以生产司法知识为己任的司法机关,其生产司法知识产品的质地和效能,成为判断司法权是否正当行使的一个面相。本轮司法体制改革不仅是司法权力的重组,更是司法知识生产模式的重构。与改革前相比,当下司法知识生产呈现出四个明显变化。司法机关及司法人员能否适应这些变化,顺利实现司法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型,可以成为检验已经落地的司法体制改革成效如何的一个标准。

  第一,从知识生产机制看,从行政化色彩较浓的集体生产机制转向司法化的自主生产机制。司法知识是指司法机关和司法人员运用法律处理案件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认识、判断、经验等的总和。从知识生产角度看,司法过程也是司法知识生产的复杂过程,而司法权力的配置及其运作机制则直接决定了司法知识生产的样态、品质和效率。本轮司法改革前,司法机关内部采用的多是“金字塔”式的科层制,案件处理“层层审批、领导决策”,司法知识生产依赖的是一种行政化色彩较浓的集体生产机制。这种机制适应了法治建设起步阶段法律规范不够精细、司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客观实际,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裁判的连续性和统一性。伴随着法治建设的逐步深入,加上社会大众对司法的需求日益提升,客观上对司法质量、效率、公信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本轮司法改革围绕建立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确保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建立了司法责任制,法官、检察官办案主体地位得到确立。在这种司法责任制下,法官、检察官各自依据专业知识平行生产分散化、自主化的司法知识。从司法知识生产看,原先行政化色彩较浓的集体生产机制转变为司法化的自主生产机制,实现了“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也要看到,司法知识生产机制的转型不可避免地带来两个问题:一是法官、检察官是否拥有充裕的知识存量进行司法知识生产,而不是陷入“本领恐慌”?二是不同法官、检察官所生产的个别司法知识如何协调,进而实现相同案件相同处理的法治要求?

  第二,从知识生产对象看,专业性司法知识生产成为重头戏。司法是运用法律解决社会纠纷的过程,因而司法知识生产一面联结专业的法律知识实践,另一面联结社会知识实践。传统社会结构相对简单,社会分工尚未高度发达,行业之间的专业性特质尚不明显,法律关系也相对简单。此时,案件事实镶嵌在社会生活中,司法知识和社会生活知识高度重合,依靠常识和简单的法律训练就可以开展一般性的司法知识生产。随着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的复杂性急剧增强,专业分工越发细致,很多行业、领域有了“专业槽”,专业的分工又生产出更专业的知识。由此导致相关行业和领域的案件事实与社会生活日趋分离,法律知识与社会生活知识重合的区域不断缩减。这在客观上要求司法人员更多借助多学科知识背景,开展专业性,甚至是交叉性、创造性的司法知识生产,实现司法知识和各种新兴专业知识的深度融合。然而,目前仍有司法人员还是按照惯性思维和常规套路办理新型案件,面对知识盲区时“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成为司法知识生产的掣肘。

  第三,从知识生产过程看,从自我封闭转变为开放互动,诉讼参与人和公众成为司法知识生产的积极参与者。知识经济将多元化利益群体纳入同一时空框架,社会形成了一个日益敏感的共振系统。相应地,国家治理方略正在从单一治理走向协同治理。司法机关作为协同治理的重要一极,其生产司法知识的方式也需要随之转变。与传统上较为封闭、自给自足的司法知识生产方式不同,司法机关和司法人员如何为案件当事人、利害关系人以及社会公众提供多元对话空间,使各方得以充分表达观点、诉求,已经成为其能否作出公正裁判的程序保证。为此,司法人员有必要借鉴“枫桥经验”,从多元对话空间中汲取最大程度的共识公约数,防止司法裁判与社会公众常识认知的断裂,实现司法的双赢多赢共赢。而司法机关亦从过去的封闭系统走向与外界保持共情共鸣,从而成为真切回应社会需求的共振系统之一环。

  第四,从知识生产结果看,司法知识产品的评价要求越来越高。无论是人民群众还是司法工作本身,对司法知识的需求层次及评价标准均在加压加码。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结构正处于转型中,社会实践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也是司法知识生产的需求端,司法知识供给必须满足人民群众的新需求、新期待。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司法功能、司法公正、司法过程、司法效果、司法公信力、司法权威等的需求日益多元和细分,对司法知识产品的诉求越来越个性化。如果说以前司法机关提供的是相对齐整划一的司法知识产品,现在则需要根据人民群众的细分需求,提供定制化、个性化的产品。与此同时,依法治国方略的深入推进,也赋予司法机关更多的历史使命,司法将发挥社会规则重塑的引领作用,由司法公正引领社会公正。这就要求司法知识产品须达到符合当事人心理预期的满意度;进而要求对司法机关充分信任、认可的美誉度;最终要求培养出民众忠实崇尚法治、坚定信仰法治的忠诚度。为此,司法机关不但要输出批量的优质司法知识产品,更要成为生产公平正义、塑造现代法治精神的有机系统。

  总体上看,司法知识生产既是司法权力运行的基础,又反过来塑造了司法权力运行的实践样态。司法知识生产的上述四个变化,既是社会急剧变迁和司法改革交互作用的结果,也是司法改革进一步深化细化实化的重要动因。为此,需要高度重视司法改革所带来的司法知识生产转型,综合运用法律大数据、“互联网+”、司法知识共享平台建设等等,打造系统完备、运转科学的司法知识管理体系,为司法机关生产兼具司法人员智识和社会共识的司法知识产品提供支撑,最终累积成法治国家的坚实基石。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博士后、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

编辑:张苇柠

书库

工运

  • 市场可达性、人口流动与空间分化

    目前的高铁网络规划基本覆盖了经济增长最快的大城市区域,在满足空间经济发展的需要的同时,对促进要素流动与集聚有着积极作用。以上研究具有如下政策启示:首先,大力发展高铁的同时要兼顾相关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通勤成本不仅受到高铁影响

  • 互联网使用、就业决策与就业质量

    在信息化时代,由互联网创造的巨大信息交互平台,逐渐成为劳动力市场参与者获取信息资源的主要渠道。互联网提供的及时有效信息因此,首先,要继续推动互联网的全民化、普惠化建设,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在线学习和培训,激活更多的潜在用户

  • 为什么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

    2018年7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稳就业居于首位。这个安排和导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政策含义。首先,在各项政府工作中给予就业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宏观政策中赋予就业更高的优先序。

  • 强化理论武装 把牢政治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高度重视,深刻阐明了工会工作的地位作用、目标任务、实践要求深入学习宣传贯彻重要论述首先要解决“学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各级工会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

访谈

文献

  • 毛泽东的入党时间为何是1920年

    今天的中央档案馆保存着一份珍贵的历史文物——毛泽东亲自填写的中共八大代表登记表。在登记表的“入党时间”一栏1920年初,毛泽东身处北京,正忙于驱逐湖南军阀张敬尧的运动。张敬尧是皖系军阀,1918年3月就任湖南督军

  • 改造思想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英雄王杰的共产主义思想改造观

    编者按:王杰,原济南军区装甲兵某部工兵一连班长,是我党我军历史上一位杰出的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1965年7月14日王杰,牺牲时年仅23岁,入伍不到4周年,被誉为雷锋式的伟大共产主义战士。入伍后他很快加入了共青团,并连续三年被评为“五好战士”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