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民事检察的定位与作为-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法治

新时代民事检察的定位与作为

汤维建
2019-12-09 13:51:19  来源:检察日报

  民事检察当下应有的作为

  机制建设是民事检察得以稳定乃至永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以发掘监督生产力、更新监督法律关系为主旨的机制建设应当作为民事检察常抓常新的课题予以动态地破解和调适。

  构建和完善民事检察机制的基本方向应当是恪守民事检察的司法权属性,使民事检察的司法化属性得到日益凸显,使之与传统的书面主义、汇报主义和讨论主义的办案方式有所区别。要强化民事检察办案过程的对抗主义、辩论主义、处分权主义、公开主义、口头主义、亲历主义、直接主义等司法原则的程序塑造功能,着力保障当事人的程序参与权、案情表达权、证据提供权、申请动议权、监督异议权、救济保障权等基本程序权。要致力于削除民事检察办案中的封闭化色彩、单向化色彩、非规范化色彩等陈旧的司法痕迹,努力使民事检察从理念到制度、从体制到机制、从规范到程序、从路径到方法方式、从机构到人员、从办案风格到检察形象等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均实现新时期下现代化改造。要强化民事检察的理念前导力、制度塑造力、规范感召力和程序吸引力,使民事检察成为新时期中国特色司法制度的突出亮点和展示中国特色司法制度优越性的崭新窗口。

  为此,有必要在法治的框架下建构和完善以下诸机制:

  (1)律师强制代理申诉监督机制。律师强制代理申诉案件有利于做好申诉前的过滤筛选和服判息诉工作,有利于检察机关更加精准地推进监督。检察机关应当挑选适格的律师进入法律援助名单库,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为贫困的当事人提供法律援助。

  (2)案件办理的繁简分流机制。出于精准监督的需要,检察机关对所受理的纷繁复杂林林总总的全部民事申诉案件,应当按照其复杂程度、社会影响程度、涉及人员多寡程度、案件的类型和性质、案件中所包含的政策形成性因素、成为指导性案例的潜质等标准,利用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进行动态的、层次化的繁简分流,并基于此在办案机构和办案人员上进行适度分工。

  (3)民事检察调解机制。在助推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大格局中,民事检察调解机制不仅不能缺位,而且还应将其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建设之中予以谋划和推进。除了那些非抗不可、带有政策性形成元素的民事申诉案件外,其他所有的当事人依然存在争议的申诉案件,检察机关都应当采取先行调解的原则,致力于申诉案件在检察环节的彻底解决,既不使这些申诉到检察院的案件演化为法院的再审案件,也不使之升级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信访案件乃至其他矛盾激化的案件。检察机关的民事调解应当成为民事检察的优先性、常态性和基础性的业务,每一位民事检察官都应当成为调处民事纠纷的行家里手,调解的结果经法院确认应当具有替代原生效法律文书的法律拘束力。

  (4)再审检察建议与抗诉的递进机制。再审检察建议应当成为所有结果监督申诉案件的第一道防线,在再审检察建议无法奏效时,抗诉继而发挥跟踪监督或监督升级的作用。这种将再审检察建议挺在前面、将抗诉殿后的监督策略安排,有利于消解民事检察“倒三角”之积弊,使民事检察力量下沉,使同级监督成为常态、上级监督乃是例外,也有利于监督方式柔性化发展,有利于协同监督模式的形成和运作,有利于强化再审检察建议的实施效果,无疑是一个更加科学合理、明智妥适的制度安排和操作逻辑。

  (5)检察长列席审判委员会常态化机制。应当将检察长列席审判委员会制度的做法常态化,规定凡是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检察监督的案件,包括检察建议的案件、再审检察建议的案件以及抗诉再审案件等在内,同级检察院的检察长或者检察长委托的副检察长应当按照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26条的规定列席并发表监督意见。

  (6)检察建议宣告送达机制。检察机关对法院审判、执行行为违法提出的检察建议应当参照行政公益诉讼前置程序中的检察建议以及行政违法行为监督的检察建议实行宣告送达制度,据此制度,检察机关在实施监督的检察机关或被实施监督的法院某场所将检察建议公开送达给被监督者,检察机关在送达检察建议的同时公开阐述监督事项、监督理由以及建议整改的内容,被监督者公开接受送达,与此同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邀监督员、人民监督员、司法民意代表、专家学者等人员到场见证整个过程。实践证明,检察建议公开宣告送达的方式对于规范监督行为,刚化监督效果,导入其他监督方式,形成监督合力,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法治宣传教育的主体责任,都不无裨益。

  (7)申诉案件审查听证机制。凡是结果监督的再审检察建议案件和抗诉案件,以及调解监督案件和执行监督案件,应当尽可能地推行审查听证机制,并规定凡是当事人提供的新证据以及检察院行使调查核实权所收集的证据,非经过公开听证和辩论,均不得作为检察监督作出决定的依据。听证应当通知所有的利害关系人参加,必要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等参加,听证应当允许案外人旁听。

  (8)民事检察公开机制。检察公开不仅是司法公开的应有之义,而且是导入社会监督从而确保检察公正的必要保障。检察机关应当开辟多个公开平台,进行公开的检察听证、公开的检察调解、公开的检察说理、公开的送达宣告等等。

  (9)民事检察保障机制。民事检察保障系统对保障其监督效果、形成长效机制,不可或缺。一方面,要不断建立健全检察机关与人民法院的信息共享机制,与人民法院形成良性的互动机制,改善检法司法共同体关系;另一方面,对民事检察中发现的法官违法乱纪行为也绝不遮掩姑息,要建立与监察委员会的案件线索移送机制,构成犯罪的,移送相关部门或机构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清除害群之马,净化司法环境,共同维护司法权威。与此同时,还要强化检察机关调查核实权的运行保障机制,使调查核实权切实发挥作用,对妨碍检察机关履行民事检察职责的行为,检察机关应有权采取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强制措施予以排除和制裁。

  (作者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1 2 共2页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绩效评估创新促百年劳动竞赛重现蓬勃生机

    在新中国发展历程中,劳动竞赛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于劳动竞赛的大庆精神、大寨精神成为一个时代的精神动力,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竞赛精神。而劳动竞赛中涌现出的各条经济战线上的劳动模范和技术工匠,则成为企业技术骨干和人们纷纷效仿的榜样。

  • 推动“双创”活动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正在继续向前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这其中既有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不清导致的制度环境不佳问题,也有政策体系不完善、精准扶持不到位问题,还有创业质量不高、创业创新衔接不够等问题。

  • 发挥工会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作用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全面系统阐述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

  • 更好发挥工会在社会治理中的支撑作用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全面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会议的召开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访谈

文献

  • 周恩来与南方局干部教育

    从1939年开始,周恩来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红岩开展了8年工作。在这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时期,周恩来特别重视干部教育工作,其间举办了党员干部训练班开展党性教育,干部在红岩村的学习蔚然成风。

  • 伟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

    一、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三、彻底废除封建农奴制十、西藏发展进入新时代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按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六十年一甲子,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六十年前的民主改革,对西藏地方和西藏各族人民而言,是一次新生,意义非同寻常。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