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海外中国学:今天,世界这样认识中国-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国际

聚焦海外中国学:今天,世界这样认识中国

2019-07-18 14:16:14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2、“传话人、倾听者、传播者”:促进中国与各国相互理解的桥梁

  光明智库:中国学者应该如何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推进海外中国学研究?中国智库又该如何发挥在公共外交和文化互鉴中的作用,增强我国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唐洲雁:中国学者要以开阔的视野、包容的胸襟,从话语体系建设着手,提炼标示性概念,打造易于被海外学者理解的新概念新表述新范畴,丰富讲好中国故事的学术手段;同时,聚焦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中国问题,引导国际学术界展开讨论和研究。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各级各类智库要加强协作、深化研究、主动发声,让世界真实、立体、全面地了解中国,回答好中国从何处来、向何处去,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问题。

  魏海生:中国学者要坚定“四个自信”,在对外交流中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要勤练内功,深刻领会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准确把握中国主张、中国故事的内涵,不断推出面向国际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要“知己”更“知彼”,全面把握海外中国研究的动向、重点和有关学者的研究专长、方法与主要观点,就他们关注的领域主动设置议题,展开对话交流,及时解疑释惑。海外中国研究学者在中国走向世界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是“传话人”,转述世界对中国的评价看法;是“倾听者”,聆听中国面向世界的自我陈述;是“传播者”,把中国的声音传给世界。我们要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和他们良性互动,使他们成为促进中国与各国相互理解和信任的桥梁纽带。

  就中国智库而言,要提高议题设置能力和热点回应能力,既要围绕我国外宣工作的重要议题和热点问题有力有效开展引导,又要积极回应国际社会关切,做有深度的分析和研判;要积极推动构建对外话语体系,总结形成准确阐释中国实践、中国理念、中国价值、中国精神的对外表达方式,在此基础上进行多语种译介和跨文化传播;要深化与国际智库的交流合作,以参加国际论坛、合作研究、海外发表研究成果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扩大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要重视全球性共同性问题的研究,比如生态保护、扶贫减贫等,结合我国经验向国际组织、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建议和帮助。

  3、只有与不同国家的国情结合起来,中国方案才具有生机

  光明智库:中国学者与海外研究界沟通,面临着如何打动人、说服人的问题。很多中国学者表示,今天对外交流的主动性、行动力都大大增强了,但效果并不理想。您对此有何改进建议?

  魏海生:首先,应更好地了解和把握世界眼中的中国,加强对国际上涉华舆情信息的跟踪、收集和研判,了解不同文化背景、思维向度的观察者对当下中国的认识。同时,注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学术探讨方式汇聚更多共识。海外中国研究学者来自不同国度、有着不同的经验和知识背景,秉持的理念也迥然有别。中国学者应努力形成有效的对话渠道和对话机制,改变信息流进流出的“逆差”。最后,还可以借助海外研究者的影响力推动“中国声音”在相关国家进行本土转换。要与海外研究者建立起话语上的共同点、情感上的共鸣点,推动“中国声音”沿着学术交流的轨迹在相关国家传播,让外国人讲中国事,增强影响力与说服力。

  张树华:提炼中国经验、提出中国方案,不应过于抽象,大而化之、泛泛而谈无法得到其他国家的真心认同。必须善于提出真问题、提供真答案,根据不同国家正在面对、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借鉴方案。中国经验、中国方案应该是一个开放的操作系统。例如,非洲国家可以下载如何扶贫的App,东欧国家可以在此基础上开发适合本地实际的企业和市场关系的App,等等。只有与不同国家的国情结合起来,中国方案才具有生机活力。

  提炼中国经验、中国方案,既要坚持原则又要把握策略。最近我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与国外同行交流中发现,多年来苦苦探索本国发展之路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经验充满期待。但在中方专家的会议发言上,他们听到的多是宏大叙事或一家独白,缺乏针对性,不解渴。实际上,我们的一些专家往往“一稿打天下”,很少因地制宜地与对方分享具体的中国经验。面对中国经验,很多境外专家看不清、弄不懂,想借鉴学习却不知从何下手。

  对外讲好中国改革开放的故事,前提是科学辩证地总结经验。不能错置时空和语境,用错表达方式;也不能过于笼统而失去针对性,把我们还在探索的东西当作经验分享出去。对外宣介中国改革开放经验,既要从宏观层面讲明党的领导、基本制度、基本路线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文化本源,也要从中观层次介绍诸如区域协调、产业发展等内容,更要善于讲解特区发展、乡镇企业的微观案例。最好一国一例、量身定制,供有兴趣、有意愿的人“下载使用”。

  唐洲雁:说服人、打动人,是提高对外传播能力的关键,自信和真诚是赢得理解、获得认同的两把钥匙。

  我认识很多海外中国问题研究专家,他们遇到了在西方理论和知识框架内无法解释的中国现象,西方哲学社会科学的主流研究方法和分析逻辑在研究中国问题上经常失灵。这迫切需要我们立足中国历史与实践,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观点。同时,由于我们和海外学者在立场、倾向、态度方面往往不一致,要想得到对方的认同,除了讲清楚理论和逻辑,还需要真诚,形成共鸣与共情。用客观的事实说服人,用鲜活的事例打动人,用丰富的情怀感染人,把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寓于中国故事,使人听有所思,思有所得。

  4、时刻秉持平等和尊重,让世界文明百花园群芳竞艳

  光明智库:当前,国际上“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等沉渣泛起,中国学者应如何正本清源,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

  张树华:文化走出去、文明交流不是建桥修路那样照着图纸就能完成的工程或技术活儿,而是需要精耕细作才能收到预期效果。当此世界变局之时,以传播文化等形式塑造国家软实力、塑造国家形象非常重要,但更要敢于直面迎接信息战、舆论战甚至混合战。

  在国际舆论斗争中,要处理好“防御”和“进攻”的关系,也要善于顺势而为、另辟蹊径,坚定维护国际公理、主张国际正义。追求软实力,绝不是追求话语霸权,也不是炫耀文明优越性,更不是对外输出价值观,而是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这才是国际社会沟通民心、合作共赢的正道。

  唐洲雁:在对外学术交流中,越来越多的学者以务实的态度寻求中国经验对本国的启示。比如有学者建议本国政府“像中国一样思考”。在中外文明对话中,我们追求的是“和而不同”,承认和尊重多样性,同时要积极客观地阐释我们的理念。

  魏海生:最基本的,是要提高对错误阐释和话语陷阱的甄别能力。要洞察那些内嵌单边主义、民粹主义甚至种族主义等错误论调的危害,对海外学者和民众的困惑,要及时回应,以理服人;对于别有用心的攻击与诘难,要精准回击,正本清源。

  在此基础上,大力推介中华文化,巩固国际社会认识和理解中国的基础。注重挖掘中华文化的底蕴和内涵,宣介中华文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文化基因。

  要时刻秉持平等和尊重,让世界文明百花园群芳竞艳。中华文明向来有“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自信与定力。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未来之中国,将贡献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胜、王斯敏、覃庆卫、蒋新军、周梦爽 通讯员 焦德武

 

1 2 共2页

编辑:张苇柠

书库

工运

  • 让职工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于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来说,就是要把党的群众工作做好,让职工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 大时代工运中的艰难抉择

    红色历史题材写作难度大,出新不易。《国脉:谁寄锦书来》把历史背景推到上个世纪初,大革命失败后的大上海。从这里开始,通过一群邮电工人出身的热血青年的人生故事,展开了大上海工人运动的历史,反映了那个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时代,揭示了中国工人阶级在时代大变革中的命运和斗争精神。

  • 加强工会调查研究工作的思考

    加强工会调查研究工作,对于推进新时代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的价值指向,“身入”更要“心至”的方法要求,抓住老百姓最急最忧最怨问题的问题意识,为新时代调查研究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 努力加强国有企业党的政治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对国有企业提出了“六个力量”的定位:使国有企业成为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成为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力量,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力量,成为实施“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战略的重要力量,成为壮大综合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成为我们党赢得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胜利的重要力量。

访谈

文献

  • 周恩来与南方局干部教育

    从1939年开始,周恩来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红岩开展了8年工作。在这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时期,周恩来特别重视干部教育工作周恩来在《建设坚强的战斗的西南党组织》中提出了“要在思想上组织上巩固党,使西南党成为真正的彻底的地下党

  • 伟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

    一、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三、彻底废除封建农奴制十、西藏发展进入新时代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按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六十年一甲子,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六十年前的民主改革,对西藏地方和西藏各族人民而言,是一次新生,意义非同寻常。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