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科技

人类抗疫史上有哪些“高光时刻”

2020-02-25 10:26:39  来源:解放日报

  西方“医学之父”、古希腊医学黄金时代缔造者希波克拉底的“誓言”,在1948年被世界医学协会采纳为影响后世的《日内瓦誓言》。作为职业道德的圣典,其规范作用远超医学界,成为人类社会抑制人性之恶的一个重要道德规范。《希波克拉底誓言》最早提出“不伤害原则、为病人利益原则和保密原则”,是开创性的原则,也为疫情的隔离遏制提供了指引

  在中国,先秦时期就有隔离遏制疫病传播的实践记载。孔子探望得意门生颜回时,曾“隔窗而望病”。南北朝时期,隔离方式已成为正式推行的一种制度。距今1500年前,北魏太医署“于闲敝处别立一馆,使京畿内外疾病之徒,咸令居住”。隔离的同时,防护理念也在同步发展。例如,葛洪的《肘后方》主张祛除“气疫”,里面就有六种针对空气消毒的药方

  思想者小传

  高福进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述有《西方文化史论》《地球与人类文化编年:文明通史》《世界遗产图鉴》《中国象征文化图志》《新的旧世界》等。

  人类史与疾病史始终相伴,人类进化及社会发展实际上也是与各种疾病进行不断斗争的历史。在人类文明史正式诞生后的数千年间,有些传染病甚至影响到了区域发展史乃至世界历史的走向。

  14世纪至17世纪,曾有过一次鼠疫大暴发。仅在1347年到1349年两年间,2500多万人为之丧命,欧洲人口迅速减少1/3。这场令人恐惧的瘟疫,被后世称为“黑死病”。

  据记载,1344年,蒙古大军攻打黑海港口城市卡法(今乌克兰的费奥多西亚),但三年未果。蒙古人自远东地区调来数万大军,孰料援军中正在流行鼠疫,短短数日上千人死亡,蒙古军队最后只得撤离。但在撤兵前,他们竟将染病者的尸体抛入卡法城内。此后,瘟疫经由难民和商人传到意大利,不久席卷欧洲。

  传染病不仅危害人们的健康和生命,还使一些文明遭到灭顶之灾。戴蒙德在《枪炮、病菌和钢铁》一书中指出,是传染病而非武力征服了美洲。美洲的印第安人先后遭到天花、麻疹、伤寒斑疹、流感的传染,死于这些瘟疫传染的印第安人高达95%以上。戴蒙德认为,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欧洲人带来的瘟疫摧毁了美洲地区的印第安文明。

  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1918年暴发的“西班牙流感”。这一流感的得名,并非说病毒源于西班牙,而是因为该国有约800万人感染。最初,它暴发于1918年3月4日的美国堪萨斯州军营,随即传播到西欧各国。

  在1918年、1919年,共造成全球约10亿人感染,死亡人口在2500万至4000万人之间。这场致死率较高的疫病,是人类历史上第二致命的传染病。某种程度上,它还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提前结束。

  对船上人员进行40天观察,用来预防流行病传染

  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疾病尤其是传染病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在有文字记载的世界历史上,已经发生了十几次重大瘟疫。20世纪以来,全球也有过数次重大疫情。其中,有四次被世界卫生组织给予确定,其间数亿人感染、千万人死亡。

  在与疫病抗争的过程中,人类探索总结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办法。比如,用隔离法抵御瘟疫的流行,就有数千年的历史。下面,简单作一些梳理和介绍。

  西方“医学之父”、古希腊医学黄金时代缔造者希波克拉底的“誓言”,在1948年被世界医学协会采纳为影响后世的《日内瓦誓言》。作为职业道德的圣典,其规范作用远超医学界,成为人类社会抑制人性之恶的一个重要道德规范。《希波克拉底誓言》最早提出“不伤害原则、为病人利益原则和保密原则”,是开创性的原则,也为疫情的隔离遏制提供了指引。

  在伊斯兰世界,阿拉伯文化的繁荣很大一部分体现在医学的发达上。其中,最著名的是在今天叙利亚大马士革建立的“隔离医院”。公元706年,为了遏制麻风病等疾病的传染,时任帝国皇帝瓦利德一世(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第六代哈里发)在首都建立了第一所伊斯兰医院,并为麻风病患者设置专门病区。当时,这种“群体隔离”制度可以说是较为先进的。

  “隔离”一词最初是意大利语,意思是对船只及船上人员进行为期30天至40天的海上逗留观察,以作为预防和遏制黑死病传染的严格措施。历经漫长的历史时期和近代科学的实践证明,“40日隔离期”对验证、核实旅行者的健康状况是有效的。

  在隔离检查制度确立的同时,历史上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孤岛隔离中心”——拉扎雷托也得以建立。当然,这一隔离中心主要是简单的隔离防控,从技术含量上说并不是很高。

  从大规模防御和遏制的标准来看,较为统一且行之有效的举措始于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当时,在疫情暴发期间,为遏制大规模地、迅速地传播,相关国家采取了一个有效的措施——“非药物干预”举措。其具体内容包括:隔离患者和感染者,强制性关闭公共场所,提倡和执行良好的个人卫生行为和习惯,等等。

  这些措施既有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又带有非强制性的呼吁、倡导和宣传,是符合应对疫情和社会发展实际的。

  中国古代强调预防为主,提倡用中草药消毒杀菌

  对中国来说,与疫病的抗争也是一段漫长的历史,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由最初的“隔窗而望”到有序的“隔离遏制”。

  在中国,先秦时期就有隔离遏制疫病传播的实践记载,疬疫病疾中的“疬疫”就指的是传染病。殷墟出土文物中,甲骨文字有“疾疫”“疾年”等字。可以推断,上古时期已有传染病方面的记载,甚至是应对防控的实践。此外,各种文献如《周礼》《吕氏春秋》中也有相关记述。

  春秋时期,孔子探望得意门生颜回时,曾“隔窗而望病”。宋代朱熹等人认为,这是孔子因担心传染而特意让自己与弟子处于隔离状态,当然也可以认为是弟子主动与孔子隔离而望。

  这种自我隔离的传统一直流传下来,《中国古代疫病流行年表》中就有不少隔离案例。例如,五代十国的后唐时期,湖北随州与河南邓州闹瘟疫,许多人重度感染后为避免再传给亲人而紧闭房门,只在窗户上开一小洞,以便传递饭菜和便桶。

  清初,京城常闹天花,朝廷严令“凡民间出痘者,移之四十里外,防传染也”。顺治帝还曾移驾到行宫,只让太监送饭送炭,“惜薪司环公署五十丈,居人凡面光者(疑似患者),无论男女大小,俱逐出”。

  第二,隔离中心及隔离制度逐步建立。

  隔离的同时,防护理念也在同步发展。中国传统医学强调预防为主,讲究个人卫生,提倡用中草药进行消毒杀菌,并对卫生防疫进行了理论总结和实践指导。例如,葛洪的《肘后方》主张祛除“气疫”,里面就有六种针对空气消毒的药方。

  值得一提的是,关于隔离观察治疗的明确记载在《汉书·平帝纪》中就有出现:“元始二年,旱蝗,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这一“舍空邸第”,可以说是最早明确记载的“隔离医院”。

  南北朝时期,为了遏制疫病的传播,隔离方式已成为正式推行的一种制度。距今1500年前,北魏太医署“于闲敝处别立一馆,使京畿内外疾病之徒,咸令居住”。南朝齐的“六疾馆”更是为隔离遏制和防护而建立起来的专门机构,不仅收治患者,而且将病人与健康者进行有效隔离。

  明末江南医学家吴又可的《瘟疫论》,是中国首部传染病学的专论。其防治观点和救助方法包括:遮掩口鼻加以防护(可惜未能就此发明口罩);焚烧已死患者的尸体,避免传播;对患者进行隔离,等等。第三,综合性抗疫机制得到建立与完善。

  古代抗疫机制在隋唐时期已基本成形。这一时期,医学逐渐发展并走向繁荣,医学、医科、医署、医药等空前发达。当时,为应对突发疫情,朝廷建立了三大应对机制:及时医疗,遏制传染,赋税减免。

  至两宋,这一“古代抗疫史的高光时刻”取得了更大发展,抗疫机制进一步完善。宋代超越隋唐的“太医署”,设立更高规格的“太医院”,并增设太医局等医疗、医学机构,日常多为朝廷服务,特殊时期翰林医官则应诏赴疫情暴发地区巡视和防治。

  此外,朝廷还设置惠民和剂局,在疫情暴发时对中草药实行降价。众多慈善机构,如宋代的安济坊、居养院等,加上民间救助团体,在防止疫情的过程中共同发挥积极作用。

1 2 共2页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前沿观察】“人机共舞”时代,你准备好了吗?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必将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给人们带来深远的影响和美好前景,同时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通过改变劳动形态、工作方式和劳动过程,必将给劳动力市场和就业结构带来更加深远的影响。

  • 【工作研究】浅论企业隐性安全隐患的防范与治理

    安全隐患是工业生产的大敌,一般分显性隐患和隐性隐患。隐性安全隐患隐藏于各生产要素中,难以发现,治理起来有一定难度。要采用科学方法,从员工、设备、工具等诸要素抓起,综合全面防范治理,做好超前防范和事后治理,才能及时清除隐患,确保生产安全。

  • 【热点思考】疫情之下的复工与劳动关系调整

    作为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劳动关系反映了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进步状况。新冠肺炎疫情给我们落实既有发展战略带来了不确定性,对我国劳动关系治理能力和发展模式提出了考验。

  • 【问题探讨】工业互联网是提升关键物资生产调度能力的有力抓手

    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应急医疗物资的生产调配带来了巨大挑战。探索通过工业互联网提升我国面对重大疫情等突发状况时的关键物资生产调度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访谈

文献

  • 周恩来与南方局干部教育

    从1939年开始,周恩来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红岩开展了8年工作。在这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时期,周恩来特别重视干部教育工作,其间举办了党员干部训练班开展党性教育,干部在红岩村的学习蔚然成风。

  • 伟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

    一、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三、彻底废除封建农奴制十、西藏发展进入新时代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按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六十年一甲子,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六十年前的民主改革,对西藏地方和西藏各族人民而言,是一次新生,意义非同寻常。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