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要求科技体系结构转型升级-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科技

创新驱动要求科技体系结构转型升级

贾玉树
2020-04-01 14:36:36  来源:学习时报

  当代中国科技体系是在近现代民族危亡与复兴的时代背景下为适应各种各样工程建设需求逐渐发展起来的,以现实性、实用性、操作性工程技术为特色,在本质上是中国传统工程技术体系的现代翻版。现代化的核心是理性化,即人的思维对于现实世界的超越和对于可能世界的建构,它要求人们面向未来、面向全球、面向形形色色的可能,充分发掘现代科学认识与建构可能世界的内在潜力,发挥基础科学对于现代技术的创新驱动职能及其对于现代工程的开发引领作用,积极构想人类多种可能的生活方式,把当前抽象的可能转变为未来具体的现实。

  从被动适应传统需求到主动创造新的需求,是创新驱动战略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国科技体系发展面临的重大战略选择。超越对于世界先进科学与技术的复制和模仿,并不意味着接下来就可以引领其发展。创新驱动战略要求基础科学优先发展。一般说来,科学是人类认识外部世界的产物,具体呈现为思想理论形态;工程是人类改造外部世界的产物,具体呈现为物质产品形态。技术介于二者之间:一方面,人类按照自己的意志作用于外部客体;另一方面,外部客体遵循着客观规律反作用于人类。技术正是这种作用与反作用相平衡的产物,具体体现为人类驾驭外部客体的能力。从这种意义上讲,技术包括根源于主体意志的工程技术与根源于客观规律的科学技术两大类。创新驱动呼唤从工程技术走向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与工程是同科技体系结构密切相关又截然不同的三个概念。全面落实创新驱动战略,必须深入系统地分析创新型科技体系的结构特点,把握科学技术区别于工程技术的独特本质,推动当代中国科技体系从模仿型到原创型转变。同科学与工程相比,技术具有更为悠久的历史,首先应当是人类生存的一种基本形式,离开它,人类甚至不能够从动物界中分化独立出来,成为万物之灵。科学首先是一种认识形式,其次才能够成为一种实践活动,它与工程解决的主要还是发展问题。不过在人类发展的早期,科学认识的水平还很低,不能够对技术产生实质性影响。反过来,工程首先是建立在技术基础上的,其发展可以牵引着技术向自己需要的方向茁壮成长,以至于早就形成工程技术这样一种习惯性用语。

  科学技术是现代科学产生以后开始出现的一个新概念,是科学工程化与工程科学化的产物。相对于从工程实践中产生的经验性技术,它首先根源于理性化的科学理论。具体说来:第一,科学技术是以科学理论为前提和基础发展起来的。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工程和其中铀矿勘探、铀浓缩、铀同位素分离、铀235裂变、快中子反应、原子反应堆等一系列科学技术,必须以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式E=MC

  作为思想前提,以核物理、凝聚态物理、爆炸力学、流体力学等许多相关的科学理论和大量数学计算作为科学基础。倘若没有爱因斯坦相对论,没有相应的工程科学基础,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出现这一系列科学技术的。如果说科学技术根源于外部客体,工程技术则直接根源于主体自身。它首先依靠能工巧匠的直接经验、技能与智慧发展起来。中国古代万里长城就是这样的工匠智慧的杰出典范。

  第二,科学技术是以逻辑演绎作为技术发展路线的。科学是它的源头,技术是以工程作为边界条件从科学理论中演化出来的,而工程反过来成为科学技术的一种应用。所以,它要求基础科学优先发展。曼哈顿工程首先或主要是科学家搞起来的,中国的“两弹一星”也主要是依靠留学归国的科学家搞出来的。近年来所谓的“卡脖子”技术,正是这样一种科学技术,它内在蕴涵智能化、无人化这样一种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而工程技术以经验摸索作为技术发展路线,是在工程实践中感悟出来的一种技术。无论晚清在洋务运动中所建立起来的近代中国科技体系,还是新中国在工业化过程中重构起来的现代中国科技体系,在本质上都是由一系列工程项目牵引而逐渐发展完善的工程技术体系。由于先天就缺乏内生的源头性科学理论作为先导,创新驱动固有的巨大威力始终不可能彰显出来。

  第三,科学技术是以指数增长作为总体特征的。因为在客观知识中存在客观逻辑,从而它既可以在思维中理性推演,也可以在模拟实验室中专业化生产,其结果就蕴涵在理论前提与边界条件之中。所谓现代科学技术爆炸性增长就是由此而来的。最近人们热议的工程科学或技术科学,本质上就是这样一种科学技术。这也是今天人们讨论的颠覆性创新与跨越式发展的思想前提。而工程技术则以直接经验作为前提和基础,以间接经验作为补充与扩展,进一步表现为一种新的经验形态。它的发展只能在现实的工程实践中不断摸索,且永远也超不出人的经验所能够给予的想象力的范围,并且其传承也只能是以师徒传授的古老方式在未来新的工程实践中再次加以体悟,从而累积性增长便成为它的一个总体特征。

  大力加强基础科学理论研究,从自然科学或工程科学中呼唤一种新的更大的自然力,无疑是中国创新驱动战略面向未来的一种必然选择。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必然要求科技体系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在这里,必须明确,现代科学化的技术已经截然不同于中国传统的工匠技术。科学技术是客观的、逻辑和自主的,正在引领人类向智能化、无人化的方向飞速发展;然而以工匠技术作为核心的中国传统工程技术,却永远也不可能离开各种各样的能工巧匠而获得独立发展。全面、深入、系统地认识科学技术与工程技术的区别,以智能化、无人化为发展方向,以颠覆性技术为发展目标,在新的历史时期,重构中国科技体系结构,从经验性的工程技术全方位地走向理性化的科学技术,显然应当成为当代中国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过程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战略性任务。

编辑:张苇柠

书库

工运

  • 保障合法权益形成良好劳动关系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国家卫健委发布公告,将新冠肺炎纳入乙类传染病,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妥善处理好劳动关系,保障好劳动者合法权益,对战胜疫情、迅速恢复生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对劳动者在这一特殊时期的合法权益,进行梳理加以明晰,以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劳动关系。

  • 【前沿观察】工会应着力加强劳动争议预防

    劳动争议预防的指导思想是“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国家适时发布了大量政策和措施,帮助企业和劳动者缓解面临的困难。各级工会要贯彻落实好这些政策,做好团结、动员广大职工工作,发挥企业工会作用,引导职工关心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动员职工为企业长远发展献计献策。

  • 【工作研究】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工会应遵循的原则

    始终坚持党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领导的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工会组织在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过程中要把坚持党的领导落在实处,在所有问题的认识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领会党中央精神要正确、准确,不能似是而非,不能走样,在具体工作节奏上与党中央的统一部署保持同步。

  • 【热点思考】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面临的困难与对策思考

    连日来,中小微企业陆续复工复产。面对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遇到的困难,各级政府已出台政策助其渡过难关。当前,已进入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统筹协调的新阶段,如何帮助中小微企业有序复工复产成为政策的着力点。笔者对北京地区部分中小微企业的现实情况进行了调查,以此为例进行分析。

访谈

文献

  • 周恩来与南方局干部教育

    从1939年开始,周恩来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红岩开展了8年工作。在这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时期,周恩来特别重视干部教育工作,其间举办了党员干部训练班开展党性教育,干部在红岩村的学习蔚然成风。

  • 伟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

    一、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三、彻底废除封建农奴制十、西藏发展进入新时代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按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六十年一甲子,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六十年前的民主改革,对西藏地方和西藏各族人民而言,是一次新生,意义非同寻常。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