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海洋深处的奥秘-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理论

科技

探索海洋深处的奥秘

汪品先
2020-08-25 10:12:40  来源:人民日报

  深网:把“气象站”和“实验室”建在海底

  世界海洋科学正在转型:从海面船只的短暂测量,转为海洋内部的长期观测。长久以来,人类主要从海洋外部观察海洋,而许多深海现象只有通过对海洋内部的长期观测才能发现。比如海洋灾害的预警,在最需要观测的时候,船只却无法抵近。90年代起,国际海洋界开始将传感器放到海底,再用光电缆接到岸上传送能量和信息。这样建成的海底观测网可以不间断地进行长期现场观测,无论有台风还是地震都可以连续运作,将深海的现场数据实时送到实验室。

  进入新世纪,发达国家掀起了建设海底观测网的热潮。2009年,加拿大“海王星”观测网率先建成,水深3000米、缆线长800公里;2015年,日本建成S—Net网,从本州岛连到太平洋8000米水深的日本海沟,布设150个监测站、缆线总长5700公里,号称世界最大的地震监测网;2016年,美国OOI海底观测系统正式建成,包含区域网、近岸网、全球网三大系统,设置900多个探头对美国岸外进行多学科的海底观测;此外,欧盟14个国家参加的EMSO计划,从地中海直到北冰洋都将布设海底观测网。

  海底观测网相当于在海底建立“气象站”和“实验室”,极大提升海洋观测能力,标志着新一代海洋科学的建立。从应用上讲,海底观测网是预警地震海啸最为有效的手段。世界上85%的火山在海底,布设海底装置能够实时监测火山爆发,将来或能对海底火山爆发作“现场直播”。

  我国从2005年起开始推进海底观测网的建设,2009年建设近岸的实验观测站。此后,又在南海北部进行了大量深水海流和沉积过程的长期观测。2017年,我国国家海底科学观测网正式被批复建立,将在我国东海和南海分别建立海底科学观测系统,从海底向海面进行全天候、实时和高分辨率的多界面立体综合观测。

  近10年来,建设中的海底科学观测网除了光缆联网的设备外,还有着大量无线联网的活动观测平台,包括自主水下航行器、水下滑翔机、海底爬行车等。

  由于深海开发尚处起步阶段,在取得成功的同时,也时有灾难发生。2010年,墨西哥湾一口创纪录的深水油井打开了大油田,但是钻井平台爆炸导致在接下来的5个月里,50万立方米的原油漏入墨西哥湾,造成史上最严重的海上事故。进入深海不仅要防止灾害,还要关注环境保护。深海的特点在于连通性强,而且有大量的“慢过程”,深水珊瑚上千年才长一株,多金属结核百万年才长几厘米。污染物质的排放或者生态环境的破坏,后果要比在陆地严重得多。人类在深海面前还是个小学生,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发展深海科技,决不能带着“淘金”的狂热去开发深海。开发深海,大量技术上的新挑战还在前面。

  深海开发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如果说16世纪的“地理大发现”是人类在横向上进入海洋,21世纪将是人类在垂向上进入海洋。深潜、深钻、深网,深耕蓝色国土,建设海洋强国,我国海洋事业正在向海洋深处挺进,期待中国科学家为人类海洋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作者为同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推荐读物:

  1.《深海浅说》:汪品先著;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

  2.《搏击沧海:地学革命风云录》:许靖华著;地质出版社出版。

  3.《深海探险简史》:R.D.巴拉德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1 2 共2页

编辑:迟语洋

书评书讯

工运前沿

专家学者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