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变局下深化澜湄合作的路径思考-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访谈

百年大变局下深化澜湄合作的路径思考

任维东 吕慎 李曾骙
2019-12-19 09:08:27  来源:光明日报

  记者:在您看来,当前,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作为澜湄合作机制首倡国的中国应当与流域内国家暨东盟各国如何进一步深化澜湄合作?

  卢光盛:具体而言,我认为应从这样一些方面入手。

  一是积极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订及落实,加强澜湄合作与中国—东盟合作的协调、对接,缓解域外东盟国家对澜湄合作的疑虑。东盟历来奉行独立自主、中立和不结盟的政策,东盟和部分东盟国家对澜湄合作的发展尚存疑虑。对此,中国可以通过积极推动东盟倡议、规划和主导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来释放善意,突出东盟在包括澜湄区域在内的东南亚地区的中心地位,以此部分缓解东盟以及东盟国家的疑虑。中国如果能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拿出高水平的开放清单,不仅能够起到引领作用,而且有利于解决中美贸易摩擦与争端。11月初,RCEP15个国家结束了全部文本谈判及实质上所有市场准入谈判,标志着世界上人口最多、成员结构最多元化、发展潜力最大的自贸区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与中国的积极努力密不可分。

  中国还可加强澜湄合作与中国—东盟合作的协调、对接,加强“3+5+X”的合作框架与东盟共同体三大支柱架构的对接,推动澜湄合作框架与中国—东盟“2+7合作框架”全面对接。例如,具体操作上可以将澜湄合作五大优先领域之一的互联互通与《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兼容发展。在中国—东盟自贸区框架下,加强经济技术合作,建设跨境经济合作区和产业园区。事实上,无论是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还是加强澜湄合作与中国—东盟合作的协调、对接,最终都将有助于推动澜湄区域一体化,推动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和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

  二是把握中日关系改善的良好契机,推动澜湄合作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互补发展。二战后,日本长期对东南亚实施经济援助,是澜湄区域主要投资来源国之一,是澜湄区域事务的重要参与者。为提升自身国际政治地位与地区影响力,日本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先后在澜湄区域开展了一系列合作项目。其中,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是目前澜湄区域内影响最大的国际合作机制之一。

  目前,两国步入新一轮关系改善周期。中日关系的改善为澜湄区域的发展与澜湄合作的推进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国可抓住中日关系转暖之机,推动澜湄合作与深受日本影响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加强对接,搭建对话协调平台,在基建、环保等领域开展早期收获项目合作。如果这种合作能在明年春天习近平主席访日之前取得成果,无疑将成为中日合作的一个新亮点。同时,中国可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推动澜湄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与东盟发展战略对接,讲好命运共同体的故事。交叠的区域秩序会成为未来国际秩序一个关键组成部分,澜湄合作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协作示范,将带动澜湄区域内既有国际制度的互补发展,改善区域内“制度拥堵”的局面。

  三是继续深化与印度的合作关系,“龙象共舞”携手推动澜湄区域和谐发展。中印两国有着相似的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这使得双方有着广泛的合作基础,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竞争与矛盾。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印度同样受到大国博弈、逆全球化以及贸易保护主义等的严重冲击。在此背景下,印度表现出了积极与中国改善、发展关系的意向。中国可借助当前中印两国关系良好发展的势头,进一步增进中印战略互信,开拓共处共赢之道;推动中印两国在地缘利益重叠区增进共同利益融合,在互相照顾彼此核心关切的基础上尝试整合中印两国在湄公河地区内的既有国际合作制度机制;在中印双方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加强战略协作,借道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推动双方将“一带一路”倡议与“东进战略”对接。同时,中印两国可在湄公河地区探索开展“中印+”合作,共同推动湄公河地区和谐发展。

  客观讲,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短期内世界形势发生了剧烈而深刻的变化;但长远来看,目前已经形成的包括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在内的大的发展趋势没有改变,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澜湄区域内各种不稳定性因素与不确定性风险有所增加,但与此同时澜湄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仍在持续,澜湄合作不断推进,澜湄国家正在朝着建设命运共同体的目标稳步前进。中国要顺势而为,在“变”与“不变”中把握正确方向,不断发挥支撑和引领作用,挖掘“大变局”中的有利方面,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动澜湄合作深化发展。这是中国进一步深化澜湄合作和推动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走深、走实的重要路径选择,也是在当前中美关系陷入僵持格局情况下,中方塑造“东方(太平洋东岸)不亮西方(太平洋西岸)亮”的主动作为。

1 2 共2页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让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在前列

    党中央明确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点题、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健全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统筹城乡民生保障制度等改革的重要内容。我们坚持党的领导,注重试点先行先试,统筹各方协同发力,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不断走深走实。

  • 及时回应网民关切 走好网上群众路线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创新互联网时代群众工作机制,始终做到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引领群众,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健全联系广泛、服务群众的群团工作体系,推动人民团体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把各自联系的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

  • 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繁荣先进文化

    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离不开职工群众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要充分发掘广大职工群众的文化自觉,让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成为广泛的社会共识,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实现人生价值。要通过一系列制度鼓励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凝聚起投身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强大精神动力。

  • 牢记初心使命 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工会作为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要始终以党的初心为自己初心,以党的使命为自己使命,以践行党的初心使命为根本动力,不断开创新时代党的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新局面。

访谈

文献

  • 周恩来与南方局干部教育

    从1939年开始,周恩来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红岩开展了8年工作。在这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时期,周恩来特别重视干部教育工作,其间举办了党员干部训练班开展党性教育,干部在红岩村的学习蔚然成风。

  • 伟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

    一、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三、彻底废除封建农奴制十、西藏发展进入新时代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按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六十年一甲子,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六十年前的民主改革,对西藏地方和西藏各族人民而言,是一次新生,意义非同寻常。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