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制度自信扎根于人民的内心深处-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时政

让制度自信扎根于人民的内心深处

仲计水
2019-11-13 13:25:4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三、制度自信的作用

  人民拥有制度自信对一个国家来说意义重大。只有拥有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才能让中国的未来发展充满希望,让中国为世界的和平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1.制度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有力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党孜孜以求的宏伟目标。坚定制度自信,才能使全国人民听党话、跟党走。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掌舵人,它保证了中国社会朝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不犯颠覆性的错误,它是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的主心骨,带领中国攻坚克难往前走;坚定制度自信,全国人民才能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一直走下去,才不会“改旗易帜”,不会走向邪路、弯路、老路。世界上没有一个政党和国家会提出“两个一百年”这样的奋斗目标,使全国人民可以在几十年坚持一个正确的战略方向,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惟有我们的党和国家;坚定制度自信,全国人民做事才不会犹豫,决策会更加果断、步伐会更加坚定,才能有更强的执行力,更大的实践成效;坚定制度自信,全国人民才会觉得生活有奔头,事业有干头,才能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制度自信是实现中国长治久安的有力保证

  制度自信对于确保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是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努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促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取得新胜利,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制度自信也是应对风险挑战、赢得主动的有力保证。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任务之繁重前所未有,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之严峻前所未有。我们要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战的冲击,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制度自信还是促进国家跳出兴衰的“历史周期率”的有力保证。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决议,我们要总结分析我国历史上制度建设的成败得失,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强化制度执行力,提升制度实施效能,为跳出“历史周期率”、实现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借鉴。

  3.制度自信是维护世界和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力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括党对外事工作领导体制机制、我国外交的政策理论、涉外法治工作制度、合作共赢的开放体系等制度。坚定这些制度的自信,认真实施、执行这些制度,才能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创造出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外部条件,极大地促进中国科技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为维护世界和平提供更坚实的力量支撑。坚定制度自信,才能站在对外交往的道德制高点,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维护完善多边贸易体制,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支持广大发展中国家提高自主发展能力,推动解决全球发展失衡、数字鸿沟等问题,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促进共同发展。坚定制度自信,才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多边主义和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变革。推动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公平、能力等原则基础上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维护联合国在全球治理中的核心地位,支持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二十国集团等平台机制化建设,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治理体系。

  四、制度自信的实现路径

  中国人民的制度自信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来自于人民的生动实践,来自于人民的接续奋斗,必须按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部署,扎扎实实做好以下工作。

  1.坚持和巩固

  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我们要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是我国国家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体系发展的巨大成就和显著优势,我国国家治理的一切工作和活动都要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使这些显著优势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之长期保持并不断增强这些优势。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强化制度意识,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带动全党全社会全民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要健全权威高效的制度执行机制,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坚决杜绝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的现象,把坚持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2.完善和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度自信不是自视清高、自我满足,更不是裹足不前、故步自封,而是要把坚定制度自信和不断改革创新统一起来,在坚持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制度体系完善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我们全面深化改革,不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好,而是要使它更好;我们说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让我们的制度成熟而持久。”我们要把坚定制度自信和不断改革创新统一起来,既要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又要抓紧制定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的制度、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制度。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必须坚持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既把握长期形成的历史传承,又把握党和人民在我国国家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方面走过的道路、积累的经验、形成的原则,还要吸引借鉴国外制度建设的优秀文明成果,并随着实践不断完善和发展,使我们的制度体系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优越性充分展现,永葆生机活力。

  3.宣传和教育

  人民的制度自信不会自发形成,需要发挥宣传教育的威力。要把制度自信宣传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全过程,把制度自信的种子播撒进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心灵深处。要把全会精神学习宣传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宣传教育结合起来,广泛深入宣传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刻认识新中国70年历史性变革和成就背后的制度逻辑、制度优势,进一步增强“四个自信”。充分发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人民教育家、人民科学家等不同领域先进人物作用,讲述“中国之治”的故事,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治理体系的优越性。加强形势与政策宣传教育,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问题,打牢爱国主义思想基础。高校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单位要深化理论研究阐释。围绕全会提出的重大思想观点、重大制度安排、重大工作部署,组织专家学者开展学术研讨交流,撰写理论文章,为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提供坚实学理支撑。要抓住广大干部群众关注的深层次思想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阐释,更好地统一思想认识,引导他们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优越性,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经过长期实践检验,来之不易,拥有高度的真理性和科学性,必须倍加珍惜、爱护、坚守和升华。

  (作者系北京联合大学党委委员、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

1 2 共2页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及特征

    在新时代提倡工匠精神,不仅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同时也有其深刻的历史必然性。

  • 70年就业工作的主要经验浅析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就业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就业总量保持了持续性的增加,就业结构得到不断优化,失业率总体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我国未来的发展战略选择依然必须从劳动力数量庞大、就业压力长期存在的基本国情出发,坚持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努力实现高质量就业的目标。

  • 在“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中彰显工会作为

    山东省各级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聚焦省委新旧动能转换等八大发展战略实施,动员组织全省广大职工立足岗位、创新创造、建功立业,为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汇聚强大力量。

  • 国外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改革发展的共性特点

    世界各国对于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设计,包括劳动争议处理机构、程序和规则不尽相同。这种制度及机制上的区别与各国的政治制度、政治结构、历史传统,经济发展阶段、法制建设水平、工人阶级力量的大小等都有着紧密联系。

访谈

文献

  • 周恩来与南方局干部教育

    从1939年开始,周恩来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红岩开展了8年工作。在这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时期,周恩来特别重视干部教育工作,其间举办了党员干部训练班开展党性教育,干部在红岩村的学习蔚然成风。

  • 伟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

    一、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三、彻底废除封建农奴制十、西藏发展进入新时代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按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六十年一甲子,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六十年前的民主改革,对西藏地方和西藏各族人民而言,是一次新生,意义非同寻常。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