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时政

在伟大斗争中凝聚与弘扬“中国精神”

2020-04-27 15:40:55  来源:天津日报

  敬畏自然与生命:中国精神的重要遵循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邹广文教授:第一,对中国精神的解读。“天人合一”的信念是中华文明创生的大前提,甚至可以说,它是中华人文传统的基本信念和主要基调,是中国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而天人合一的核心内涵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所创造的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的集中表达。其核心价值追求就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创造的原生动力。在21世纪的今天,中国精神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但是其深厚的人文底蕴并没有随着岁月而褪色,它必将对未来中华民族的生存、延续与发展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第二,中国精神彰显了对自然与生命的敬畏。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再一次把“人与自然”这一古老的关系问题摆在人们面前:在科技革命日新月异、人类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的今天,人类应该如何去对待生命、对待自然? 工业文明的巨大威力造就了“人化的世界”,导致人与自然矛盾的不断加大。以“天人合一”宇宙观作为出发点的中国传统文化,给我们提供了重要的精神资源。尊重并敬畏大自然的基本规律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法则。要在与自然的圆融相处中实现生命的价值、体味生命的质量。第三,“顺应自然”凸显中国智慧。首先,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人类的文明程度。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这一新发展思路,既是一种现代生态文明观,更是一种现代化发展实践的中国智慧。其次,顺应自然也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秉持的文化理念。人之可贵在于处于天地之间,就要“敬天保民”、化育万物、顺应自然,始终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最后,“顺应自然”作为未来中国现代化实践的重要遵循,其所彰显的中国智慧是不言而喻的:首先要摈弃对自然的功利态度,与自然之间互养相成和谐发展;其次要自觉培养一种节俭、自律、人性化的生命观;再次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准确预判发展的风险与代价。

  新时代增强忧患意识的思想内涵

  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颜晓峰教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高远的战略眼光、辩证的思维方式,一直强调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防控重大风险、维护国家安全、进行伟大斗争,提出一系列判断精辟、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指导性强的观点和论述,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运用,这在疫情防控斗争中得到充分体现。第一,新时代增强忧患意识贯穿着统观古今中外兴亡成败的历史视野。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和警示录。新时代增强忧患意识,建立在通晓历史上沉浮更替的经验教训基础上。今年以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我们面对危机、应对大考,再次证明了忧患意识有着深厚的现实基础。第二,新时代增强忧患意识贯穿着运筹当代中国和当代世界发展大势的战略格局。疫情防控展现了我国集中统一、及时迅速的治理效率,统筹协调、聚力合力的治理优势,令行禁止、全面严格的治理能力,依法治疫、科学治疫的治理水准,公开透明、合作负责的治理风范。第三,新时代增强忧患意识贯穿着把握危与安、险与机、弊与治等相辅相成关系的辩证认识。危机、风险、挑战、磨难等,都是客观存在或客观可能,必须实事求是看待、辩证转化对待,关键在于要勇于面对,善于克服和战胜它们。如何化危为机、转危为机,是疫情防控必须做好的一篇大文章。第四,新时代增强忧患意识贯穿着治国理政居安思危、有备无患,立足最困难局面、争取最有利结果的底线思维。对存在的风险点,一定要胸中有数,做好风险评估,密切监测,准确预判,有效防范,不忽视一个风险,不放过一个隐患,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第五,新时代增强忧患意识贯穿着在困难局势中化风险为机遇、化挑战为动力、化被动为主动的主体意识。这次疫情防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每个阶段,都准确判断形势、科学把握规律、正确作出部署,带领全党和人民有效阻止了疫情蔓延,极大降低了感染人数,很好维护了社会秩序,创造了世界的抗疫奇迹。第六,新时代增强忧患意识贯穿着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党人不畏压力、不惧阻力、不怕困难的斗争精神。应对危机、困难、风险、挑战等,必须通过积极有效的斗争解决矛盾,必须发扬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的斗争精神。这次疫情防控的复杂性和严峻性,一个重要表现就是疫情舆情两大阵地都在较量,网下网上两条战线都在斗争,国内国际两个战场都在展开牢牢掌握网络阵地主动权和主导权。要以网络治理推动疫情治理,改进和加强对外宣传,运用多种形式在国际舆论场及时发声。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江畅教授:在全球化背景下,人类面临生态环境、战争与恐怖主义、科技滥用及重大灾害等严重的生存危机,尤其是近年来不断出现的重大灾害更是成为全世界越来越关注的问题。人类生存危机的产生很大程度上与国家(局部)有政府、有强力组织管理而世界(全局)无政府、无强力组织管理的格局有关,这对人类整体利益造成伤害。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们生于斯、长于斯、社会为人们提供基本生存发展保障的共同体,人类克服发展进程中的多重险阻,走出生存危机的重要出路就是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首先,强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才有可能形成人类休戚相关、命运与共的共性认知,解决各国将地球作为公地对待的“公地悲剧”问题;其次,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国家走向世界,才能克服由不同国家敌对并拥有武装力量可能导致的战争尤其是核战争问题,才能制止国家为了自身利益开发和运用有害于人类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黑色科技,才能解决在重大自然灾害发生时将重心放在防灾减害而不是国家利益争夺和责任甩锅上;第三,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才能实现当代世界的公正问题。当代的世界不公,是导致全球动荡不安的重要根源,既体现在人类个体之间,更体现在国家之间,最突出的表现是生存和发展的权利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本解决,不能指望在单个国家内部实现,只能放眼世界范围解决。最后,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才有可能实现全人类的普遍幸福和永久繁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仅为解决世界贫困、苦难、和平等难题提供了新视野和新框架,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也会不断推动世界各国治理体系的互相吸收、借鉴、融合发展,进而为全人类的普遍幸福和永久繁荣提供必需的社会和环境条件。今天,世界已经成为地球村和人类家园,每一个人都是这个村的村民,世界各民族都生活在这个家园之中。正是在这种意义上,世界成为息息相关、生死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人类成为同呼吸、共命运的兄弟姐妹。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得到了广大国际组织和国家的积极响应,开启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进程。

1 2 3 共3页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是复工复产“压舱石”

    如何积极落实援企稳岗政策,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成为打赢这场全球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牛鼻子”,也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和谐稳定发展的迫切需要。这就需要企业决策者在处理疫情期间及后期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方面防止“次生”灾害的出现,未雨绸缪,顺势而为,通过劳资双方共同努力弥补疫情带来的损失,取得战“疫”胜利。

  • 【问题探讨】建设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工会数据资产体系

    随着移动互联网、区块链和数据挖掘技术的日臻成熟,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工会有必要及时参与新型数字经济基础建设,建立工会数字社区,培育数据挖掘能力,确立工会完整的数据资产体系,从而有效保护工会组织和会员的数据资产权利。

  • 【热点思考】劳动美是劳动教育中不可或缺要素

    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十分必要。提高学生劳动认识的手段很多,引入美育要素,在劳动教育中注入劳动美的内容就是做好劳动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

  • 【前沿观察】灵活用工方式中工伤权益问题分析

    近年来,以平台经济、共享经济为代表的新业态蓬勃发展,劳动者就业渠道更加多元,工作形式日益灵活,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弹性工作等各种灵活就业形式迅速兴起。劳动者多重职业或兼职就业日益普遍,以“主业+副业”“斜杠青年”为代表的“平行兼业”受到许多年轻人追捧。

访谈

文献

  • 仁宗夜奔与宋代城门管理法令

    北宋开封城门依据距离皇帝远近,可以分为京城门、皇城门、宫城门和殿门等。殿门和皇帝最近,京城门最远。当时城门早启晚闭和人员出入的管理非常严格,根据《监门式》规定,宫城门和皇城门每天四更二点开门,京城门四更一点开门。

  • 秋之白华:杨之华心中的瞿秋白

    从杨之华记忆中的“旧棉被”到陈云笔下的“小包袱”,历史细节以它惯有的强烈真实性和巨大表现力,勾画出一个筚路蓝缕、箪食瓢饮、孜孜以求的瞿秋白形象。毫无疑问,这样的形象连同孕育他的那种社会历史条件早已成为昨天,然而,谁又能说他仅仅属于昨天?“何事万缘俱寂后,偏留绮思绕云山”。秋白牺牲前自抒胸臆的诗句,庶几可以借来形容现代人心中的瞿秋白。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