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协同治理-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理论

时政

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协同治理

甘文华
2020-06-03 09:30:20  来源:南京日报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适应城乡关系变化新趋势和脱贫攻坚战的新进展,推进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的协同治理,既是全面小康的基本要求,更是乡村发展的实际需要。

  产业协同

  以农为本

  构建农村新产业链

  “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的原动力,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重视“小农”生产。“小农”是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重点和难点。尽管现代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方向,但在现阶段,小农生产仍然是贫困地区、丘陵山区和纯农业户的主要生产方式。近些年来,现代农业尚未全面建立,“小农”却在快速消失,表现为农村耕牛、散养家禽家畜消失,化肥完全取代农家肥,丘陵地区土地抛荒等现象。现代农业并不排斥“小农”农业。当前,仍要加大农业补贴力度,推广农业保险,并以农业产业为中心,通过向农业产业链的上游和下游延伸,前向融合实现与种子、农药、肥料供应、涉农服务等的一体化,后向融合实现与农产品加工、物流运销、电商服务等的一体化,逐步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过渡。同时,稳步提高粮食市场价格,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粮食生产积极性。

  构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业生产呈现低水平、兼业化和粗放化特征。老农民、老品种、老技术、自给自足、粗放经营互为交织,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等过去不成为问题的问题,成为乡村振兴面临的重大挑战。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资金投入,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农业农村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依靠科技创新激发农民利用新技术的动力;通过市场机制,促进农村科技开发、推广和应用,在环境保护、乡村治理、产业发展、农村生活等各个领域扩大现代科技成果的应用,并切实提高应用效率和效果;促进互联网技术、智能化技术、物联网技术等现代技术与农业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的密切融合,引导农民积极参与现代科技的应用,实现乡村升级发展。

  严格明确和细化土地用途。土地是乡村的最大资源,也是农村改革的中心问题。近年来,为实现更大的经济价值,部分地区的土地陆续转换为种植草莓、黑霉、林木、花卉、观赏草或深挖为蟹塘、养殖等,个别地区甚至成为生态农业或农家乐的休闲观光农业的一部分,导致土地“非粮化”现象突出。在农业结构调整范围内,将耕地用于发展经济作物甚至非农产业,势必影响及破坏土壤肥力、水利设施,进而改变农业生态系统,短期“利好”掩盖了长期矛盾,农业生产实际上难以恢复。因此,在农用地流转合同中应进一步严格明确并细化流转后的农地用途,并由受让方交纳土地用途保障金;土地整理中应注意整理顺序和土层,保留或重修灌溉系统;部分土地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应进行专项许可。

  人才协同

  内外结合汇聚脱贫致富新力量

  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农村空心化率超过40%,靠近主城或中心城镇、特色农业发展较好、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农村空置率低,边远农村、欠发达村、经济薄弱村空置率高,留守现象普遍。尽管部分乡村因发展较好有回流现象,但对青年人口的吸引力低。

  建立“村学”体系。一段时间以来,乡村幼儿园、中小学或教学点逐步撤并,向行政村、中心村、乡镇集中。乡村学校不仅是乡村公共教育机构,也是乡村文化高地,学校撤并消磨了乡村的精气神,切断了学生与乡村文化的传承通道。因此,要从乡村实际出发,合理确定乡村学校的布局、规模、数量,明确其服务半径。在偏远地区,应本着满足需求、方便群众的原则,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地设立教学点,降低贫困家庭教育成本,增强儿童的乡土感情;遵循乡村特点,将乡土资源融入办学环境,乡土知识、农业知识进入农村中小学,增强乡村学生对家乡的亲和力;办学主体采取多元化体制机制,鼓励集体、企业、村民等办学,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派驻公办教师、减免租金等方式,扶持面向大众、符合标准、收费较低、质量尚好的普惠性乡村学校;建立农村业余学校,开展“扶志”“扶智”教育,开展互联网技术、现代农业技术、现代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培训。

  完善“下乡”政策。“爱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爱”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力量。为解决农村人才不足问题,我国先后向广大乡村选派了数十万大学生村官;为做好精准扶贫工作,各级党组织和政府先后向农村派出了数十万名“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和“第一书记”为农村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取得了诸多成绩,但也存在与农民打交道难度大,食宿、薪酬、发展规划、婚恋等多重现实困境。因此,要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各方面需求,努力改进“大学生村官”选拔与“第一书记”派驻方法。既要选派有一定职务且能熟练运用当地方言的党员干部,任期也可适当延长,更要以系统化思维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为助推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要利用农村创新创业政策,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创业;引导本乡本村的企业家、专家、学者、退休干部等扎根乡村干事创业;通过政府牵线,发挥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的人才资源,到乡村发展特色产业。

  康养福利服务全面延伸。我国城市普遍建立了福利康复养老机构,如福利院、精神病院、养老院、聋哑儿童学校等,为特殊人群提供了较好的服务。在城乡融合大背景下,康养福利机构应向农村地区延伸,让特殊群体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养老、康复,这样既降低了群众的养老康复费用,又有利于亲友探望,还可利用乡村人员的互相照顾,培育良好社会风气。同时,大力发展农村康养事业,出台支持乡村发展养老、慈善事业的办法,吸引城市居民到乡村养老。

1 2 共2页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以历史照耀我们前行的道路

    要深入认识工人阶级在五卅运动中的先驱地位与主力军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五卅运动,是中华民族直接反抗帝国主义的伟大运动。它冲破了长期笼罩全国的沉闷的政治空气,大大促进了群众的觉醒,显示了各革命阶级、各阶层民众在无产阶级领导下联合斗争的巨大威力,给了帝国主义和军阀势力一次前所未有的打击。

  • 发扬红色传统 汲取前进力量

    根据党史部门的普查结果,上海市革命遗址共657处,其中就包括相当数量的红色工运遗址。这些镌刻着红色记忆的土地,是共产党人永不枯竭的精神源泉。充分发掘保护上海红色资源,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才能更好汲取开拓前进的强大勇气、智慧和力量。

  • 传承红色基因 唱响奋进之歌

    今年是五卅运动95周年、上海总工会成立95周年。五卅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对历史的纪念,是为了更好的前行。我们要以史铸魂、以史明理、以史励志,把上海工会红色基因、红色传统切实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

  • 建立连民心平台 凝聚促发展动能

    自中国工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来,用“八个坚持”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基本内涵进行了概括,其一是坚持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工会改革方向,成都市龙泉驿区总工会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与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紧密结合在一起,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精神,切实强“三性”、去“四化”,以职工为中心,持续深入推进工会改革,创新推进“智慧工会”体系建设。

访谈

文献

  • “习惯重于方法”

    胡适强调读书治学须养成“勤、谨、和、缓”的良好习惯。

  • “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毛泽东始终重视调查研究,并带头积极践行。如今,我们已步入新时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党员干部很有必要把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传承好、发扬好。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