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社会的“变”与“不变”-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社会

乡村社会的“变”与“不变”

刘奇
2019-07-29 08:44:51  来源:北京日报

  亘古以来,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方方面面纷纭复杂的急剧变化使人们眼花缭乱、手足无措。特别是信息滞后的亿万中国农民,让突如其来的种种变化冲击得晕头转向,常常为之惶惑不安,方向感缺失,不知如何应对。新的历史条件下,乡村社会哪些该“变”、哪些不能“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梳理清楚、把握准确的一个重要课题。

  思想观念要变,但“三农”是重中之重的价值取向不能变

  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民认识到不能靠“一亩三分地”实现致富和改善生活条件,他们渴望走出农村享受城市生活,他们的就业空间和就业观念也随之改变,这种改变汇聚起古今中外史无前例的人口大迁徙,助推中国经济实现快速崛起。

  但在城镇化进程中,也存在诸多认识上的误区,甚至背离了城镇化的本意。今天,我们必须回归理性认识,摒弃“唯城镇化”的城镇化,抛弃从事农业就低人一等的传统观念,努力建设好美丽乡村,真正打破城乡二元制度,实现城乡融合发展,让农村成为令人向往的地方,让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这才是我们追求的城镇化。

  在这个过程中,不管农民的就业空间如何转换,“三农”是重中之重的观念都需要坚守,“三农”的巨大价值绝不是用产值、收入这些数字指标所能衡量的。一日三餐,人人需要,这是铁律。农业的重要性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农民大国、农业大国、农村大国而言,“三农”任何时候都是重中之重。14亿张嘴,不端牢饭碗,随时都会出大事。

  生产方式要变,但遵循生态规律的路径不能变

  现代科技手段和生产要素在乡村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化肥、农药等现代要素早已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近几年,甚至连手机都成了农民的“新农具”,农民用手机可以做很多事情,甚至包括田间管理。但现代要素在深刻改变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村生活方式的同时,也为“三农”发展带来诸多发展隐忧,对“石油农业”的过度依赖,加剧了土壤退化、环境污染和农业资源的掠夺式开发,这种模式难以为继。

  现在,中国农业到了必须加快转变生产方式的阶段,到了必须重新思考发展模式的时候,遵循自然生态规律,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思想,让动物、植物、微生物“三物思维”的理念深入人心,中国的农业才有未来。从逻辑上看,植物是生产者,动物包括人是消费者,微生物是分解还原者,它把动植物的残渣废料包括人畜粪便分解还原再作为植物肥料进行下一轮生产。没有微生物的参与,便没有农业的生态循环。变“二物思维”为“三物思维”,是我们建设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的关键,也是提高农产品质量,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

  生活环境要变,但小桥流水人家的大格局不能变

  文明不文明首先看环境,优美整洁的生活环境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乡村生活环境要变,首要一条就是要治理“脏、乱、差”。室内室外,房前屋后,路塘沟渠,村户环境保持整洁、干净、卫生,尤其应大力推动“厕所革命”。习近平总书记对这一民生难题曾多次提出推进“厕所革命”,足见改变乡村生活环境的重要性。

  但乡村环境要变,不能一变就变成像城市一样的高楼大厦,而应该突出“小桥流水人家、粉墙黛瓦篱笆”的独特个性、独特魅力。乡村就是乡村,生活环境再变,也不能丢掉乡土特色,要适应生于斯长于斯的农民生产生活需要。乡是城的基础,没了乡也就没了城。

  生活方式要变,但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不能变

  年轻一代农民都追求时尚、追求城市的生活方式,曾经的“杀马特”,今天的“漂一代的轻生活”,大多是来自农村的打工青年。这本无可厚非,但对“油腻”“佛系”“漂一代的轻生活”等城市非主流亚健康生活方式的过度追崇,就需要深刻反思了,否则将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传统美德,尤其在今天,对于一个有着巨大资源约束的人口大国而言,勤俭节约是每个公民的社会公德,你花的是自己的钱,浪费掉的却是全社会的资源。

  小农思维要变,但养老育小的责任义务不能变

  小农思维就是自给自足的思维。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社会化服务也越来越发达多样,自给自足的经济自循环模式不符合市场经济原则,必须打破。但不管服务业如何发达,人们应该担负的教育子女、赡养老人的责任和义务不能全部推给社会,社会也无法代替家庭承担责任。

  有些农村青年打着外出务工的旗号,长期脱离家庭,上不赡养年老的父母,下不抚育年幼的子女,逃避养育责任,只顾自己潇洒,为社会为家庭为未来留下诸多隐患。无论社会如何发达,养老育小的家庭责任和义务都必须承担,社会只能随着时代的进步多一些分担。家庭是社会最基础的细胞,维持家庭关系稳定的根本就在于上能养老,下能育小,代代传承。

1 2 共2页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实施厂务公开制度是企业改革发展的现实需求

    观点提示: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是企业一项长期坚持和执行的民主管理制度。在实施过程中,营造“通过公开让职工群众知情实施厂务公开工作的重要意义实施厂务公开制度是企业改革发展的现实需求。实行厂务公开是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的基本形式,是落实中央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

  • 坚守初心 勇担使命 全力以赴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在全党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新时代坚持党的领导和加强党的建设工作的接续发力,是传承和弘扬哈电集团“承载民族工业希望,彰显中国动力风采”历史使命的内在要求,是激发广大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奋力推进集团高质量发展的全面动员。

  • 解放思想 改革创新 把新时代工会工作做出新亮点新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高度重视,对新时代工会工作的地位作用、目标任务、实践要求进行了深刻阐述,科学回答了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重大问题,为工会工作的创新发展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空间,也对工会干部和工会组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善于解放思想,积极适应新时代要求,着力改革创新工会工作,使工会工作在新时代绽放出新的光彩。

  • 保持和增强工会组织先进性是工会组织作用发挥的时代要求

    中国工会十七大擘画了今后五年工会发展蓝图,提出了六大工作任务,为各级工会组织指明了前进方向。实现中国工会十七大确定的宏伟目标,要求我们必须切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会工作,始终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如何认识、把握和践行工会组织的先进性,最大限度发挥重要着力点作用,不仅是摆在工会组织面前的时代课题,也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推动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现实要求。

访谈

文献

  • 周恩来与南方局干部教育

    从1939年开始,周恩来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红岩开展了8年工作。在这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时期,周恩来特别重视干部教育工作周恩来在《建设坚强的战斗的西南党组织》中提出了“要在思想上组织上巩固党,使西南党成为真正的彻底的地下党

  • 伟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

    一、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三、彻底废除封建农奴制十、西藏发展进入新时代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按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六十年一甲子,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六十年前的民主改革,对西藏地方和西藏各族人民而言,是一次新生,意义非同寻常。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