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社会

全方位健全应急保障体系

刘杰
2020-04-27 16:17:09  来源:学习时报
        前方打仗,后方保障。完善的应急保障体系是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快速恢复社会秩序的重要支撑。2003年“非典”后,我国逐步建立了以“一案三制”为核心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成功应对了汶川地震、芦山地震、南方罕见雨雪冰冻灾害等一系列重特大突发事件。但在应对过程中不同程度地暴露出应急保障方面的诸多问题,如应急物资储备结构不合理、快速调运配送效率不高、资源共享和应急征用补偿机制有待健全等。为此,应针对应急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不断健全周到、顺畅、管用、便捷的应急保障体系,逐步提升应急保障能力。
        健全信息共享、决策智能的应急指挥保障体系。注重应急指挥一盘棋,完善应急救援指挥工作方案,落实分级指挥和专业技术指挥相结合的指挥模式,提高指挥效率。推进救援力量一体化,突出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为主力、以专业救援队伍为协同、以军队和武警部队为突击、以社会力量为辅助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建设。推进国家和各地应急指挥中心平台建设,集成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和应急指挥一张图,实现风险监测预警、应急指挥调度、救援资源管理、智能决策支持等功能,提升科学决策指挥处置能力。
        健全采储结合、节约高效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在此次疫情防控初期,包括医疗防护用品、消杀用品、检测检验仪器设备等在内的重点物资需求量激增,尤其医用防护服和医用N95口罩等医疗防护用品更是供不应求。虽然国家紧急采取了产能统一收储,支持企业扩产、转产、新建等措施,但受制于时间特殊、原料供应、人工缺口等因素,仍然一“罩”难求。提高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物资保障水平,需健全应急物资保障网络,优化重要应急物资产能保障和区域布局,对应急物资集中管理、统一调拨、统一配送,确保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不误事。对短期可能出现的物资供应短缺问题,可建立集中生产调度机制,统一组织原材料供应、安排定点生产、规范质量标准。
        健全多维立体、平战结合的应急运输保障体系。应急运输是生命线,救援物资、生活物资和电、煤、燃油等生产物资能否快速运抵,直接关系到相关地区群众的安危。应立足“平战结合”理念,加强应急运力储备,畅通运输通道和物流配送,进一步提高紧急运输能力。完善立体化交通运输网络,建设综合性智慧交通应急指挥中心,提高快速运输通行效率和保障能力。完善运力紧急调用和征用补偿机制,优化运力储备结构,确保关键时刻运力有保障。整合利用社会化物流资源在前端供应采购、后端配送规划、资源和库存配置等方面的优势,保障物资供应和配送。加强战时应急运输协调,畅通应急运输绿色通道。
        健全快速反应、救治有效的应急医疗保障体系。突发事件发生后,应始终把救人放在第一位,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此,应建立健全分级分类的紧急医学救援队伍,构建海陆空立体化紧急救援网络,大力发展空中救护,让救援力量能够更快到达第一现场。强化快速反应,提升突发事件现场检伤分类救治和伤员快速安全转运的能力。充实紧急医学救援力量,加强国家及区域性紧急医学救援指挥中心和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引导推进基层紧急医学救援网点建设,增强一线人员的紧急医学救援能力,夯实基层紧急医学救援基础。
        健全畅通互通、安全可靠的应急通信保障体系。通信在国家公共安全,特别是突发事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大型自然灾害和极端天气也会造成通讯基站的损坏和通讯信号的中断,给救援行动带来极大的阻碍。为此,需健全突发事件应急通信保障体系,提升应急通信保障能力,以满足应急通信联络和信息传递需要。加强应急管理部门和通讯主管部门应急指挥体系互联互通,强化协同配合和信息通报,实现资源共享。统筹使用应急体系所需卫星资源,提升卫星应急通信服务保障能力与集约化水平。提升公众通信网络防灾抗毁能力和应急服务能力,多措并举提升在公网瘫痪等最不利条件下的快速反应能力,确保灾害事故现场通信网络稳定高效。
        健全坚守底线、突出重点的社会稳定保障机制。民生是社会稳定的压舱石,危急时刻更要做好民生保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此,应加大民生保障力度,确保生活物资供应充足,尤其需强化对孤寡老人、困难儿童、重病重残人员等困难群体帮扶力度,着力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完善矛盾纠纷源头预防、排查预警、多元化解机制,及时化解应对过程中出现的苗头性、趋势性问题。严厉打击哄抬物价、囤积居奇、趁火打劫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和恶意传播虚假消息、扰乱公共秩序等的违法犯罪行为。高度重视心理健康问题,动员专业机构和社会力量及时疏导负面情绪,预防和减少极端行为,维护社会稳定。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是复工复产“压舱石”

    如何积极落实援企稳岗政策,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成为打赢这场全球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牛鼻子”,也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和谐稳定发展的迫切需要。这就需要企业决策者在处理疫情期间及后期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方面防止“次生”灾害的出现,未雨绸缪,顺势而为,通过劳资双方共同努力弥补疫情带来的损失,取得战“疫”胜利。

  • 【问题探讨】建设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工会数据资产体系

    随着移动互联网、区块链和数据挖掘技术的日臻成熟,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工会有必要及时参与新型数字经济基础建设,建立工会数字社区,培育数据挖掘能力,确立工会完整的数据资产体系,从而有效保护工会组织和会员的数据资产权利。

  • 【热点思考】劳动美是劳动教育中不可或缺要素

    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十分必要。提高学生劳动认识的手段很多,引入美育要素,在劳动教育中注入劳动美的内容就是做好劳动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

  • 【前沿观察】灵活用工方式中工伤权益问题分析

    近年来,以平台经济、共享经济为代表的新业态蓬勃发展,劳动者就业渠道更加多元,工作形式日益灵活,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弹性工作等各种灵活就业形式迅速兴起。劳动者多重职业或兼职就业日益普遍,以“主业+副业”“斜杠青年”为代表的“平行兼业”受到许多年轻人追捧。

访谈

文献

  • 仁宗夜奔与宋代城门管理法令

    北宋开封城门依据距离皇帝远近,可以分为京城门、皇城门、宫城门和殿门等。殿门和皇帝最近,京城门最远。当时城门早启晚闭和人员出入的管理非常严格,根据《监门式》规定,宫城门和皇城门每天四更二点开门,京城门四更一点开门。

  • 秋之白华:杨之华心中的瞿秋白

    从杨之华记忆中的“旧棉被”到陈云笔下的“小包袱”,历史细节以它惯有的强烈真实性和巨大表现力,勾画出一个筚路蓝缕、箪食瓢饮、孜孜以求的瞿秋白形象。毫无疑问,这样的形象连同孕育他的那种社会历史条件早已成为昨天,然而,谁又能说他仅仅属于昨天?“何事万缘俱寂后,偏留绮思绕云山”。秋白牺牲前自抒胸臆的诗句,庶几可以借来形容现代人心中的瞿秋白。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