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光作品的家国情怀与百姓情结-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文教

晓光作品的家国情怀与百姓情结

宋青松
2019-06-17 11:18:26  来源:中国文化报

  晓光是当代著名歌词作家,也是长期工作在文化战线的一位领导干部,其作品视野开阔、题材丰富、形象生动、语言鲜活,形成了独特的创作风格,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深受群众欢迎。无论是命题创作还是自觉创作,他都把对人民的热爱、与时代的共振、对历史的思索巧妙地融入其作品当中。使这些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历史观、人民性,具有深厚的家国情怀和百姓情结。

  关注百姓命运
  《采蘑菇的小姑娘》背后的芸芸众生

  文学是人学,塑造人物是所有文学样式的共同追求。然而,用歌词塑造人物,成功的范例并不多见,在这方面晓光先生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并有所收获。

  我们从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儿歌开始研究晓光先生的歌词作品,因为在这首传唱的儿歌背后,我看到了他创作的大量平民作品。

  我们常说作品的人民性,我以为并不是高喊着为人民的口号,或者是对人民唱颂歌,而是真正体味人民的甘苦,塑造人民的形象,传递人民的心声。

  晓光早期歌词中就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爱恨、有梦想,有内心的冲突和忧伤的鲜活人物形象。我无法详细统计他为写这首歌词做过多少人物和叙述准备,但我相信大海露出一角之冰,下面一定会有一个巨大的冰山,舞台上聚光的小姑娘也会有无数人物的托举。我的这个想法在他1992年出版的《晓光歌诗选集》中找到了答案,在这个选集中有他几十首写人物的作品。他曾为助产士写下《繁星从眼前升起——献给平凡而伟大的助产士》,为电话接线员写下《那是你的声音——致一位电话接线员》,为运动员写下《他哭了》,为护林员写下《护林员之歌》,他还写过《长辫子的姑娘》《玩灯的哥哥》等。为孩子们写的也有《白鹤与牧童》《我和梅花鹿》等。在这些作品中,他体味着普通百姓的甘苦,说出了他们的心声,那些平凡的形象大多以文字形式留在他的作品集里,成为一个个深矿,等待历史的开拓,通过音乐传唱开来。

  正是因为有这些准备,在河北山上采风时,当他看到采蘑菇的小姑娘时,才能俯下身与她们亲切聊天,并从中找到创作的灵感。他问孩子:蘑菇是自己吃吗?孩子说要晒干了卖,他进一步想象说:“快快背到集市上,换上一把小镰刀,再换上几块棒棒糖,和那小伙伴一起,把劳动的幸福来分享。”

  艺术创作的所谓灵感,都是长期积累、偶然得之,这个积累的过程是隐形的,却无时不在。这首作品经作曲和演唱演绎后,已变得十分甜美,但是从文字中我们还是会读出小姑娘的艰苦,如:“清早光着小脚丫,走遍树林和山岗。”是不是会让人感到痛?而“谁不知山里的蘑菇香,她却不肯尝一尝。”是不是让人感到苦?但是在痛苦之后,他表达的是孩子的乐观与积极,“换上一把小镰刀,再换上几块棒棒糖,和那小伙伴一起,把劳动的幸福来分享。”我们有理由相信,正是对人民的关注,对人物的描述,让他不但可以用音乐托举出一个小姑娘,而且还可以把握宏大的时代和历史题材创作。

  抒发人文情怀
  《那就是我》里浓烈的情感迸发

  在晓光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到浓郁的人文情怀。在说一首大家熟悉的歌《那就是我》之前,我们先来看一首词《是母亲给我》:“这就是故土,片片帆影,点点渔火;这就是故土,北国雪橇,江南水车。重归那故土,衷肠难诉,只有那泪在滴落。是谁家的孩子,目光惶惑,望着陌生来客。啊,我的乡音未改,我的童心如昨,是母亲把慈爱给我,这幸福才属于我。我坎坷的岁月、甜美的睡梦都在母亲心窝……”这首词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对故乡的思念与感激之情,既有“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少小离家老大回”的古韵遗风,也有自己的内心感触。类似的作品还有《乡音乡情》《延绵不断的思念》等。正是这些情感的集中与浓缩,才“结晶”出了《那就是我》的情感热核,一旦迸发出来,便有无穷的感染力量。

  晓光说:“这个作品的灵感来自于泉州,一个华侨回来和母亲见面时,让双目失明的母亲抚摸着自己的脸说:‘摸一摸,这就是我啊!’”晓光说:“词中有诗品格高”,他正是用一颗诗心写词的。在一遍遍“那就是我”的咏叹中释放出感人的力量。著名作家巴金曾赞赏此歌,他在《随想录》中《愿化泥土》一篇中写道:“最近听到一首歌,我听见人唱了两次《那就是我》。歌声像湖上的微风吹过我的心上,我的心随着它回到了我的童年,回到了我的家乡……”

  和《那就是我》精细缜密地铺陈了小河、水磨、浪花、小路、牛车、竹笛、渔火、海螺、风帆、明月、倒影、山歌诸多具象不同,他另一首深情浓郁的作品却用极少的形象表现出无限的空灵之美。

  《我像雪花天上来》是在他1996年访问意大利途中,听着作曲家徐沛东的曲子填的词,有人问“雪花”是谁,在接受采访时他也没有具体说明是写给谁的,我倒认为他为我们创造了一个艺术的“空筐”,更能够开拓读者和听众的想象空间。

  在一切艺术中,当推音乐“空筐”最“空”,它们要求乐队指挥、演奏家和广大听众把各自的阅历、心情统统放进去。歌曲作品也是如此,类似的作品还有乔羽先生的《思念》,人们问谁是那只“蝴蝶”、谁是那朵“雪花”,也许永远找不到答案,但是在阅读、演唱、聆听过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蝴蝶和雪花,每个人在这个筐里都能装进自己的情感,找到挚爱的倾诉对象“我”和“你”,这正是艺术魅力所在。

  紧扣时代脉搏
  《在希望的田野上》展开的壮丽画卷

  去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后年是建党100周年,在大型活动的策划中人们都会想到一首歌《在希望的田野上》,因为它已经成为划时代的音乐符号。一个作品能与时代、与心灵共振才能达到最大的振幅,产生最大的能量,大多数艺术家都希望自己的作品具有划时代意义,紧扣时代脉搏,让音乐传递心灵的振动,这多是可望不可即的。但《在希望的田野上》显然做到了这一点。它是作者内心与人民、与时代共振的产物,所以可以及时传播,又经久不衰。

  而这样的作品不是想写就能写出来的,我个人认为要出一首这样的作品,需要有四个“度”,即站位的高度、思想的深度、切入的角度、传播的热度,《在希望的田野上》无疑是具有这四个度的。从站位上,他立足于改革开放的高处,采用长镜头加广角式的方式将目光投向农村发生的新鲜变化,捕捉到“西村纺纱,东港撒网,北疆播种,南国打场”一个个生动画面,展示出联产承包为特色的农村改革所产生的生机勃勃的万千气象。在思想上,作品中所传播出来的是历史与现实的观照:“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生活,为她富裕,为她兴旺。”这是在经历了长久冰封雪压的满目凋敝之后,广大农村以致城镇中所有人民的热切追求。在角度上,以群体第一人称的方式进入,选择了带入感极强的形象——“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抒发了当代农民的集体自豪感。正因为是人民的集体心声,所以在传播上产生了极大的热度,当时通过电视、广播等媒体传播家喻户晓,40年后又成为无数美好回忆的佐证,经久不衰。

  思想融入艺术
  《江山》深藏的历史思辨

  作为划时代的作品,晓光先生除《在希望的田野上》外,还有一首作品《江山》也是广为传唱的,这首作品用浅白的语言表达党和人民的关系。

  “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共产党永远的挂念;

  老百姓是山,老百姓是海,老百姓是共产党生命的源泉。”

  作品不足百字,他选择运用朴实而生动的比喻,言简意赅地讴歌了执政党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深情,传达出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字里行间始终涌动着真诚、亲切的情感暖流。

  笛卡尔有句名言:“我思故我在。”哲学家当然是以思考立身的,歌词可不可以融入自己独到的思想,成为艺术的哲学?在此问题上,古代就有人做过有益的尝试,最认真的也许是明朝杨慎,他把二十一史都写了弹词,也可以认为是歌词。当代乔羽先生也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他以《说聊斋》为主的“说”字系列歌词,展示了自己的哲学思考和理趣之美。晓光先生的创作也越来越转入对历史、对人生、对社会的思索。作为一个有思想的词作家,在主旋律歌词创作中,他不是空洞地去唱赞歌,而是把自己对历史、对社会、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化繁为简融入歌词创作中。他将创作任务作为思考的动力,观照历史与未来。

  在为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创作的《曙色》中,他从“一年年花开花落,冬去春来草木又蓬勃”的自然现象,写到“一页页历史翻过,前浪远去后浪更磅礴”的历史画卷,揭示出“一座座火山爆发,天崩地裂君王美梦破;一顶顶皇冠落地,斗转星移世事有新说”的历史规律。从“一滴滴水滴石穿,粉身碎骨志向永不舍”水滴精神写到“一曲曲浩荡长歌,起伏回响悲壮动心魄”的群体力量,展示出“一代代仁人志士,救国救民上下苦求索;一辈辈英雄好汉,前赴后继热血染山河”革命宏图,道出了每一缕曙光的来之不易。

  这首作品将历史现象与自然现象、当代历史与中华历史、人民力量与英雄作用做了很好的观照与呼应。既有对一代代仁人志士、英雄先烈为了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不惜赴汤蹈火、奋勇献身,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热情赞颂,又有对历史规律的深入思索。其思想容量的凝重厚实不言而喻。

  抗日题材作品近年来较多,今天如何反映、反思这段历史,也是一个创作的难题。这方面晓光先生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他在《刻骨铭心》一词中用“花草缤纷,却难以抚平田野的伤痕……往昔旧魇,还时常灼烫着子孙的心”来表达日本侵华给中国人民造成的深重伤害。用“风吹不走岁月年轮,刀砍不断恩仇爱恨”来表示人民牢记历史的深刻记忆。用“国殇凝聚起血性之躯,烽火锻造出民族精神”来展示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表现出的英雄气概和民族精神。最后他用“那苦难,那凌辱,泪水,悲愤,呐喊,抗争,热血……我们刻骨铭心”这样特殊的句式令人刻骨铭心。这首作品从立意、章法、用词上都做了有益的探索,打破了我们歌词中惯有思维和语言模式,显得更加凝重。

  晓光先生说,愿意把写十首歌的积累用来写一首词。他还记着乔羽曾送他的一首手抄袁枚的诗——“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阿婆还是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我们从中可知他每一首唱响的词至少有几十首甚至上百首作品的积淀,也经过了无数遍的修改与推敲。

  从开始一个个写百姓人物,到描写大时代的主旋律,到抒发浓郁的乡情亲情,再到深刻地反映反思历史,纵观晓光先生几十年的创作实践,留给我们的不只是那些传唱的歌曲,还有深厚的百姓情结、家国情怀和精益求精的创作创新精神。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企业班组长需要具备5种意识3种能力

    班组长是保障企业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的基础和关键。经济转型期,现代化生产设施不断投入,作为企业最基层管理人员的班组长更应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技能、安全管理等素质,才能带领班组优质安全高效地完成生产及各项任务。笔者认为,要具备5种意识、3种能力,才能成为合格的班组长。

  • 关于工会引领社会组织发展的思考

    中国工会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对劳动关系领域社会组织的政治引领、示范带动和联系服务,通过项目合作、购买服务等社会化、市场化方式,引导社会组织为职工提供专业化服务。各级工会要以“党工共建、联系引导、延长手臂”为主线,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和社会组织的优势特点,提高工会服务专业化水平,开拓工会引领社会组织发展新思路。

  •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实现新时代我国工人阶级伟大历史使命

    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工会组织必须认清形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会党中央对工会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不断开创新时代工会工作新局面。

  •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定工会改革方向 推动工运事业出彩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工会篇章,其关于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工会改革方向的重要论述,则是全面深化改革战略布局在工运领域的展开和体现,为深化工会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各级工会必须把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作为工会工作的根本标尺和长期任务,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访谈

文献

  • 周恩来与南方局干部教育

    从1939年开始,周恩来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红岩开展了8年工作。在这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时期,周恩来特别重视干部教育工作周恩来在《建设坚强的战斗的西南党组织》中提出了“要在思想上组织上巩固党,使西南党成为真正的彻底的地下党

  • 伟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

    一、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三、彻底废除封建农奴制十、西藏发展进入新时代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按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六十年一甲子,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六十年前的民主改革,对西藏地方和西藏各族人民而言,是一次新生,意义非同寻常。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