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永恒的主题-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军事

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永恒的主题

马卫防
2020-03-12 07:51:18  来源:党建网

  制度的力量

  制度是一种规范、更是一种力量。与领导权威相比,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只有依靠制度的力量,建立健全党的建设制度体系,发挥制度对党的建设的长远作用,以制度的刚性规范党组织和党员思想行为,才能从根本上确保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确保党的强军事业顺利推进。

  我党历来重视在军队的制度建设,靠严密的制度领导军队。建军伊始就将党在军队中的制度构建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从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等维度全面抓建。古田会议不仅明确了党在红军中担负政治领导的基本原则,而且明确了实行党委制、连建党支部、班建党小组的基本组织体制架构,还提出实行民主集中制、少数服从多数的组织原则。在思想政治建设上,明确提出红军党内“最迫切的问题”是加强党内政治教育。这些制度规定,有效保证了党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对军队的全面领导。

  1930年5月召开的全国红军代表会议提出,为保障红军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去完成他的任务,红军必须建立政治委员制度、政治部制度和政治工作制度。1932年1月19日,红军总政治部向全军发出《关于红军中支部工作的一封信》,首次提出“绝对领导”的命题,表明党对领导军队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对新型人民军队的建设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红军初创时期,还制定了《党代表工作大纲》《中国工农红军政治工作暂行条例(草案)》等多部规范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法规。

  抗日战争期间,党中央对党内存在的右倾思想和国民党削弱共产党对人民军队绝对领导的伎俩进行了坚决斗争,毅然恢复红军改编初期取消的各级政治机关,并明确从政治上、理论上、组织上、工作内容与方法上保持党在军队中政治工作的独立性。颁发《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政治工作暂行条例(草案)》《军政委员会条例》《关于统一抗日根据地党的领导及调整各组织间关系的决定》,使我军政治工作和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化规范化。

  1947年7月28日,解放军总政治部颁发我军历史上第一个党委会工作条例《中国人民解放军党委员会条例草案(初稿)》。1948年9月20日,毛泽东同志为中共中央起草了《关于健全党委制》的决定,同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各中央局、分局、军区、军委分会及前委会向中央请示报告制度的决议》。这样,井冈山时期被王明取消、抗日战争中实际由军政委员会代行职权的党委制得以恢复和健全,连队党支部工作得到加强,严格的请示报告制度得以建立,确保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取得战略决战和解放战争最后胜利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

  1954年4月,总政治部颁布《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草案)》,同年9月在国家领导体制调整过程中,对国防领导体制也进行了调整,从而从组织体制、工作制度上进一步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和政治工作原则的坚持和落实。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中央军委及时把实践中证明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好做法上升为制度,制定完善了一系列军队党内法规制度。修订《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军队委员会工作条例》等重要法规,制定颁发《加强军队高中级干部作风建设的意见》等重要文件,制定实施党委常委民主生活会的规定、党代表任期制实施办法、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规定等法规制度,为军队党的建设提供了健全完善的法规制度保障。

  新时代,军队党的制度体系建设进入“快车道”。2014年习主席主持召开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创造性回答了事关我军兴衰存亡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突出对加强和改进我军政治工作,强化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作出部署安排。中央军委制定《关于新形势下军队政治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关于全面深入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的意见》《关于在党委领导工作中贯彻落实战斗力标准的意见》等重要文件,出台《军队实施党内监督的规定》《军队实行党的问责工作规定》等制度规定,立起“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总原则,通过一系列体制设计和制度安排,把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进一步固化下来并加以完善。这些法规制度涵盖军队党的建设各方面,形成了内容科学、程序严密、有效管用的我军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进一步加强。

  在波澜壮阔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我军党的制度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一是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根本指向,把确保军队的领导权和指挥权属于党中央作为建章立制的基本出发点落脚点;二是坚持系统抓建的科学理念,把政治、思想、组织、纪律、作风等各个方面统起来抓,构建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提供全方位保证;三是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实践观点,注重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实际工作的检验,最广泛地汇聚集体智慧和群众力量;四是坚持毫不妥协的斗争精神,建立健全制度体系的过程就是与形形色色错误思想和各种敌人斗争的过程,每一次斗争都是一次法规的升华、制度的精进。

  坚持和完善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须全面贯彻政治建军各项要求,总结新经验、进行新斗争、推动新实践。突出抓好军魂培育,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建连育人,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引导官兵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思想防线;发扬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深入抓好党史国史军史和我党我军光荣传统教育,引导广大官兵把我军政治灵魂融入血脉;绷紧意识形态斗争这根弦,加强管理、严肃纪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切实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和领导权。

  加快完善党领导军队的组织体系。适应新的形势任务和体制要求,探索与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相适应的运行机制,确保军队的最高领导权和指挥权统于军委、驭于主席更加有力;探索全面推进党委制、政治委员制、政治机关制、党委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支部建在连上向新型作战力量、新建单位机构、联合作战指挥机构等固化拓展的新思路新举措,使党指挥枪的体系构架更加科学完善;探索增强纪检、巡视、审计、司法监督独立性权威性的纪律保障新模式,不断构建完善严密的权力运行制约监督体系,完善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组织体系。

  建设坚强有力的党组织和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坚持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聚焦备战打仗主责主业抓党建,增强各级党组织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紧紧扭住军级以上高层党委这个关键,坚定政治信念,提升政治能力,确保政治过硬,着力提高战略谋划能力、真打实备能力、改革创新能力、科学管理能力、狠抓落实能力。突出基层党组织这个神经末梢,强化基层党组织管党员、管干部职能,建设过硬的干部队伍、士官队伍、党员队伍,着力提高解决自身问题、领导部队全面建设和带领官兵遂行任务的能力,确保枪杆子永远掌握在忠于党的可靠的人手中。

  坚持党管干部、组织选人,培养造就能够担当强军重任的高素质干部和人才队伍。按照军队好干部标准培养和选拔干部,规范党委、领导和政治机关选人用人权责,发挥政治机关在组织考核和提名推荐干部中的主体作用,把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用起来,把各级领导班子配备好,把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保留住。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坚持“三个注重、两个坚持”,完善选人用人监督制约和责任追究机制,提高选人用人科学性公信力;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工程,精准配置军事人力资源,健全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三位一体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推动人才建设水平整体跃升。

  实践的力量

  列宁指出:“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的斗争中,除了组织而外,没有别的武器。”党的力量来自组织、来自制度,组织强则军队强,制度优则战斗力优。而组织和制度的优势不会自动转化战斗力优势和打赢胜势,必须把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组织力量、制度力量,贯穿到军队建设各领域全过程,贯穿到军事政策制度体系改革的各方面,转化为现实的战斗力特别是打赢能力。

  党的组织和制度优势,首先体现在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上。我党从来就着眼政治斗争需要建设和运用军事力量,从1956年确立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到“北顶南放”应对外敌大规模入侵,到以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为军事斗争准备基点,再到将军事斗争准备基点放到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上,军事战略方针始终以政治斗争需要为准则,这是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在国家层面的充分彰显。新时代,习主席与时俱进创新军事战略指导,赋予积极防御战略方针新内涵,强调积极进取、主动作为、深远经略,有效塑造态势、管控危机、遏制战争、打赢战争。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扩建南海岛礁,建设吉布提保障基地等,就是着眼政治抓军事的典范。

  历史告诉我们,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首要是政治领导。只有把牢政治方向,在正确的政略指导下,军队建设、改革和军事斗争准备才能在正确的转道上前进。坚持和完善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首要是把军事力量建设和运用放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个伟大历史使命上来筹划推进。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和安全战略新要求,适应改革后的新体制新格局,坚持战斗力根本标准,加强军事战略运筹,建立健全基于联合、平战一体的军事力量运用政策制度体系,构建新时代军事战略体系,加强联合作战指挥体系和能力建设,调整完善战备制度,健全实战化军事训练制度,把备战打仗指挥棒立起来,把抓备战打仗的责任担当立起来,为实现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提供坚强战略支撑。

  党的组织和制度优势,还体现在对军事力量体系和政策制度体系的强力塑造上。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军队改革利益掣肘、推诿扯皮、举步维艰不同,党领导的我军改革大开大合、行稳致远。70年来,我军进行多次调整改革,从新中国成立后最多的13个大军区到取消军区划设5大战区,军队员额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550万精简到现在的200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亲自领导指挥改革“三大战役”:先改“脖子以上”,构建起全新的领导管理和作战指挥体系;再改“脖子以下”,裁减军队员额30万,团以上机关人员减少约25%,非战斗单位人员压减近50%,构建起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军事政策制度改革全面展开,依法治军稳步推进。这些重大调整重塑,充分彰显了党的绝对领导优势。

  从历史经验来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很重要的体现在对军队的重塑再造上,这是军队听不听党的话、跟不跟党走的最现实检验。坚持和完善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当前最紧要的是全力打好改革“第三大战役”,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政策制度体系。坚持以确保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指向,以战斗力为唯一的根本的标准,以调动军事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加紧形成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维护和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度,确保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我军党的建设制度;加紧形成基于联合、平战一体的军事力量运用政策制度;加紧形成聚焦打仗、激励创新、军民融合的军事力量建设政策制度;加紧形成精准高效、全面规范、刚性约束的军事管理政策制度,全面释放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效能,开创强军事业新局面。

  党的组织和制度优势,最终要体现到军队战斗力建设上。战场打不赢,一切等于零。人民军队是执行党的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人民军队的生命力在于战斗力。备战打仗是第一要务,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说到底还要靠军队打胜仗来检验。纵观历史,我军始终把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中心作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的重心,领导井冈山革命斗争、顺利完成长征、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新中国、战胜“联合国军”、赢得历次边境自卫反击作战胜利、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党在军队中的威信和地位,因领导军队打胜仗树立并不断强化。习主席对军队备战打仗尤为重视,把能打仗、打胜仗作为强军之要,强调把战斗力标准贯穿到军队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全军开展“战斗力标准大讨论”,印发《关于在党委领导工作中贯彻落实战斗力标准的意见》,大抓实战化练兵,有力提升了军队备战打仗、制胜强敌的能力。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根本要落在战斗力建设上,党的领导的合理性很重要地建立在领导军队打胜仗上。坚持和完善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根本在于全力提升军队战斗力水平。全军始终把备战打仗作为党的第一要务,完善党委领导备战打仗工作制度,潜心研究军事、研究战争、研究作战,着力解决“两个能力不够”“五个不会”难题;坚决纠正和破除那些落后的、错误的观念做法等,紧紧扭住能打仗、打胜仗这个关键,以解决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持续用力、攻坚克难,把实战要求落实到练兵备战方方面面;紧紧抓住“关键少数”,自觉来一场军事学习革命,来一场思想解放的头脑风暴,着力提高高层党委“五种能力”、领导干部“四种素养”,切实过硬打造打仗的本领,为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把我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作者系军队政治工作研究院副院长)

1 2 共2页

编辑:张苇柠

书库

工运

  • 让多元化解劳动争议的新路子走深走实

    日前,最高人民法院、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印发《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劳动争议多元化解试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意见》,不断推进“诉源治理”机制建设的又一举措,为更专业、更高效化解劳动争议开辟了一条新路子。

  • 【热点思考】让失业保险更大力度保障疫情下的基本民生

    新冠肺炎疫情下,保障就业稳定和基本民生是当务之急。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提高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和保障水平。应设立和启动临时性、系统性的“失业保险应急计划”,以“快响应、救急难、兜底线”为指导原则,进一步发挥失业保险在保障失业职工基本生活,促进就业和稳定社会秩序中的积极作用。

  • 【前沿观察】社保发力稳就业重在精准执行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影响下,企业想方设法自救,国家也及时释放一些暖企支持政策,其中一项重要措施当属阶段性减免企业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单位缴费。这一举措既是对2008年以来我国推出一系列减税降费稳就业政策的延续,也是有效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取得抗疫胜利的重要保障。

  • 【工作研究】增强“三力”助推高校工会治理能力建设

    高校工会工作对高校的发展建设意义重大。进入新时代,教职工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日益迫切。应大力加强治理能力建设,增强教职工思政引领力、职业竞争力、工作凝聚力,提升教职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真正实现党群零距离,美美与共校园文化生态,助力高校“双一流”建设。

访谈

文献

  • 周恩来与南方局干部教育

    从1939年开始,周恩来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红岩开展了8年工作。在这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时期,周恩来特别重视干部教育工作,其间举办了党员干部训练班开展党性教育,干部在红岩村的学习蔚然成风。

  • 伟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

    一、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三、彻底废除封建农奴制十、西藏发展进入新时代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按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六十年一甲子,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六十年前的民主改革,对西藏地方和西藏各族人民而言,是一次新生,意义非同寻常。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