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科技

安徽70年科技发展的历程与主要经验

蒋晓岚
2019-08-27 09:12:34  来源:安徽日报

  内容提要

  伴随着新中国70年砥砺奋进的步伐,安徽科技事业在艰难中起步、在曲折中前行、在改革中壮大、在开拓中突破、在创新中超越,实现了从“创新追赶”到“创新引领”的历史性变革。科技与创新发展的“闪光轨迹”,彰显了履行国家战略使命,推进原始创新、产业创新、协同创新、制度创新的安徽特色,体现了“下好创新先手棋”,努力闯出转型升级新路子的宝贵经验。创新已成为安徽的最大优势、最靓名片、最强音符。

  70年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安徽科技事业实现了从一片空白到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资源集聚地的跨越。回顾发展历程,总结实践经验,对于在新时代继续发扬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在更高起点上担负国家使命,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具有重要意义。

  70年安徽科技发展的基本历程

  70年来,安徽科技事业在曲折起伏中砥砺前行,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壮大,总体上经历了5个阶段。

  1.在艰难曲折中探索的起步阶段(1949—1976年)。这一时期,安徽科技基础极为薄弱,几乎从零开始起步。1956年,新中国首次召开全国科技大会,制定了《1956—1967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成为我国科技发展史上第一个里程碑。安徽省委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陆续建立一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科研机构。1953年,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作为全国综合性甲级科研设计单位在蚌埠成立。1965年,国务院批准在合肥市建立综合性科研基地。到1958年底,全省各级各类研究机构达到1607个。“文革”特殊时期,安徽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推动科学技术在某些领域有所发展。1969年1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开始自北京迁入安徽,至1970年10月基本完成搬迁。之后,中国科学院把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等离子物理研究所、智能机械研究所、固体物理研究所等也陆续迁到合肥,奠定了安徽科教优势的基础地位。

  2.“向科学进军”的稳定发展阶段(1977—1987年)。1977年7月,安徽省委召开“向科学进军”大会,作出抓紧科技战线整顿,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恢复安徽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等6条决定,一批科技管理、科技研究机构和科技群众团体相继恢复,科技情报网络逐步建立。1978年,中国科学院合肥分院建于合肥西郊三面环水、风景优美的董铺岛上。20世纪80年代,电子工业部第16所、38所、43所,相继迁建合肥市,省会合肥逐渐形成较为突出的科技、教育优势。至1987年,全省全民所有制单位的科学技术人员近28万人,科技人员的素质有所提高,专业构成趋于合理,安徽科技事业进入稳定发展阶段。

  3.实施“科教兴皖”阶段(1988—2000年)。1992年、1994年和1995年,安徽三次召开全省性科技会议,正式提出“科教兴皖”战略,进一步强化了科研机构面向市场求存活、依托市场求进展的意识。1995年10月,省委六届二次会议正式提出实施“科教兴皖”战略。1999年,国务院把合肥定位为“科教之城”。这一时期,安徽科技工作主要是调整科技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4.建设创新型安徽阶段(2001—2010年)。2003年,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成立。2004年,国家科技部批准“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和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相继上升为国家战略。2008年,安徽省委、省政府做出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战略决策并强力推进实施,创新型安徽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5.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全面创新阶段(2011—2019年)。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时,要求安徽充分发挥科技、教育、人才等优势,下好创新先手棋,努力塑造更多创新驱动的引领型发展。安徽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时提出的“下好创新先手棋”的重要指示,加快构建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和重大创新平台,引领安徽进入全面创新的大时代。2016年6月,国务院批复《安徽省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安徽率先实施“编制周转池”制度,深入推进科技成果“三权”管理改革,通过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创新改革试验,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与创造潜能。2017年1月10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正式批准安徽省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标志着安徽在全国创新大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

  70年安徽科技发展的主要经验

  1.争取中国科大及中央部委科研院所迁入安徽,奠定安徽科教优势的基础地位。195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建于北京。1969年,地处北京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当时的大背景下,辗转多处寻找安身之地。时任安徽省委主要负责人高瞻远瞩,迅速行动,安徽人民敞开怀抱、克服困难接纳了中国科技大学。在搬迁以及此后的办学过程中,安徽在物质条件和科研经费支持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在保持理工综合特点和专业设置等方面支持中国科大工作。1983年1月,中国科技大学化学教研室获批准率先进行教育、科研体制改革试点。争取中国科大定址安徽,加上中科院及中央部委一批科研院所迁入或新建,奠定了安徽在全国的科教优势基础地位。

  2.以承担国家战略为使命,突出安徽创新特色。一方面,安徽围绕国家战略布局,抓住机会争取国家战略支持,把中央作出的新部署新要求贯穿始终,把国家出台的新政策新举措用足用活,实现国家战略目标,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系统推进创新发展;另一方面,紧扣安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创新基础和产业特色,形成有安徽特色的创新发展支撑体系、创新发展治理体系,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安徽贡献”。

  3.以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机制建设为根本,注重整体联动和综合配套改革。围绕科技管理体制、决策机制、评价体系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聚焦突破,着力解决制约科技创新的突出问题,推进“三重一创”、“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和新时代安徽省实验室、安徽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形成“省抓推动、市县为主、部门服务”的责任机制、“企业愿意干、政府再支持,市县愿意干、省里再支持”的推进机制、依据市场和创新绩效评价进行后补助的支持机制,以及统一指南、发布、受理、论证、公布、平台的“六统一”管理机制等四个机制,系统地解决制约创新的体制性问题,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

  4.以实现科技成果“三级跳”为落脚点,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与创造潜能。强化科技成果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相结合的使命意识,强化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体制创新联动的创新驱动发展的思路,推进四大创新支撑体系建设,完善产学研政企金融结合机制,强化各类创新要素协同集成,推动实现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到推广应用的“三级跳”,真正实现创新价值。

  5.以强化创新驱动智力支撑,让安徽成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热土。更加重视集聚高端人才,加大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团队引进力度,吸引更多创新成果到安徽转化。牢固树立以用为本的培养理念,引导高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鼓励支持企业和学校、科研院所加强人才培养合作,为创新驱动发展输送更多创新型人才和高技能实用人才。不断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制定更加灵活的人才措施,建立健全人才服务体系,让安徽成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热土。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70年来,安徽创新的步伐越迈越大,原始创新从“跟跑”到“并跑”和局部“领跑”、产业创新从“盆景”到“风景”,制度创新从“复制”到“突破”,创新型强省建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可喜局面。进入新时代,安徽必将汇聚起更多更强的创新力量,书写创新发展的新答卷和决胜未来的新辉煌。

  (作者单位: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基地)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守正创新推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迫切需要不断探索新时代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在守正创新上下功夫,切实增强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强起来,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 以市场和企业为主体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加快我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着力谋划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和顶层制度设计。各级党委政府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加快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和人才兴国发展战略,完善我国职业教育布局和职业培训制度,探索健全职业发展通道和晋升激励机制,发挥市场机制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全面落实企业产业工人职业培训的主体责任,不断提升企业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配置效率,这是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取得实效的关键。

  •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奋力开创基层工会建设新局面

    基层工会直接联系和服务职工,是工会全部工作的基础,是落实工会各项工作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基层工会建设、做好工会基层工作,明确提出了“三个着力”的要求,是我们加强基层工会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思想指引和根本遵循。

  •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党的领导 竭诚服务职工

    坚持党的领导是工会组织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坚持服务大局是工会组织充分展示作为的重要途径,坚持维权服务是工会组织依法开展工作的基本职责,坚持改革创新是工会组织保持旺盛生机的不竭动力,努力推动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不断创新发展。

访谈

文献

  • 周恩来与南方局干部教育

    从1939年开始,周恩来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红岩开展了8年工作。在这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时期,周恩来特别重视干部教育工作周恩来在《建设坚强的战斗的西南党组织》中提出了“要在思想上组织上巩固党,使西南党成为真正的彻底的地下党

  • 伟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

    一、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三、彻底废除封建农奴制十、西藏发展进入新时代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按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六十年一甲子,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六十年前的民主改革,对西藏地方和西藏各族人民而言,是一次新生,意义非同寻常。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