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科技

后发地区科技创新的困境与破局

林斐
2019-08-27 09:14:46  来源:安徽日报

  相比于东部沪苏浙等发达省市,安徽是后发地区。70年的努力拼搏,安徽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大省”到“新兴工业大省”、从“创新追赶”到“创新引领”的历史性变革。安徽在科技创新上发力,创新能力连续7年居全国第一方阵,以科技创新引领发展,成为后发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样本。

  后发地区科技创新面临的困境,“人”“钱”“制度”是绕不开的三道“坎”。首先,科技创新要靠人才。但多年来,人口流动趋势主要是从中西部流向东部和东南沿海,从经济不发达省份流向经济发达省份,“一江春水向东流”。安徽虽然科技人才资源丰富,却是人口净流出大省,每年全省高校毕业生大约三分之一选择到沪苏浙就业。留住人才,吸引人才,成为区域间竞争的重要砝码之一。近年来全国二、三线城市掀起“抢人大战”,虽然短期有效果,但后发地区总体上难以摆脱人才困境。其次,科技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持续不断投入,是一场长距离的“马拉松”。哪个地方经济实力雄厚、财政收入多、金融服务能力强,创新产业项目、研发机构、创新型企业就集中扎堆,成为科技竞争的胜出者。而研发投入对于后发地区不具优势地位。再次,制度创新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是创新环境的核心。发达地区制度创新一直走在前面,这不仅是发达地区率先对外开放,步伐迈得早、迈得大,发展理念和战略眼光超前,而且国家层面的制度改革先行先试点居多,多重政策利好叠加,机制体制更加灵活,先发优势无可比拟。后发地区在制度创新上的追赶难度较大,进入创新领域更是无形的“坎”。

  后发地区破解科技创新的困局,必须走超常规之路,实现跨越式发展。基于“雁阵模式”的产业转移,秉持“在承接中创新,在创新中承接”理念,不断缩小与先发地区的发展差距,但从长期看,发达地区向外转移的产业多是层次不高、附加值偏低、技术水平有限,承接地产业升级难,技术超越领跑更难。因此,要想突破困境,必须提升地方自主创新能力,走科技创新引领发展之路。

  一是重点发掘地方科技人才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科技创新的人才积聚有着不同的路径。比如,国外有以大学与科研院所为依托的美国硅谷、波士顿128公路,有以科研院所与大学研究人员集聚为主的日本筑波科学城,国内的“北上广深”等城市走的是人才培育、引进加成果转化相结合的路子。中国科技大学1969年迁入合肥,作为科技研究型大学,量子通信、铁基超导等原创性成果在全球产生重大影响,拥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能力,以及前沿学科的领军型人物、全球人才。还有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合肥工业大学等,都是安徽就地取“才”的集中地。近年来,安徽建立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突出“高精尖缺”引人引才的导向,加强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高水平创新团队、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吸引了超过400个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团队带着科技成果落户创办企业。因此,后发地区要注重地方人才资源利用,用好本地人才,并做好人才引进工作。

  二是瞄准科技创新产业的重点领域。在新技术革命下,科技战愈演愈烈,以技术领先抢占产业的制高点。当新技术开启新产业的风口,后发地区因产业竞争处在劣势,更须把握科创产业兴起的关键。比如,当“京东方”处在融资困境时,对其技术先进性的质疑导致一些有意向引入的地方望而却步。2008年,合肥市政府用175亿元托底以股权方式投资京东方6代线,使得新型显示产业最终生根合肥。2018年,新型显示产业产值800多亿元,带动相关产业投资远远超过当初的投资,目前合肥集聚了6代线、8.5代线、10.5代线,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平板显示基地。由此可见,“京东方”对地方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拉动作用、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动作用十分明显。近年来,安徽坚持“科创+产业”融合发展,重点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等领域加大投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初具规模。当下高科技产业不断涌现,在地方财政收入有限的情况下引入新兴产业,必须看准一个,发展一个,做大一个,实行与先发地区的产业差异化发展,最终实现“变道超车”。

  三是提供科技创新的制度保障。对于后发地区,不改革创新就无路可走。这就需要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双推进、内生动力与外在推力的两结合,为科技创新引领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在国家层面谋划创新型国家建设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鼓励支持地方深化改革创新的大背景下,地方政府要主动作为,破除制约科技发展的体制机制深层次障碍,全方位激发创新活力。近年来,从合芜蚌地区先行先试政策,到创新型省份“1+6+2”政策,到支持科技创新、“三重一创”、制造强省、技工大省建设等系列“十条”政策,安徽省出台的政策“组合拳”,实现了研发、转化、产业化各个环节全覆盖。针对用人管理自主权、科研成果转化、资金使用效率存在的问题,安徽在编制周转池、科技项目管理、股权分红激励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探索,有效激发了大院大所转化科研成果的积极性。进入长三角后,安徽对标发达的沪苏浙,思想再解放,改革再出发,引入先发地区好做法、好经验、好机制,深入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创优“四最”营商环境,掀起制度创新热潮,激发创新活力。安徽的探索实践表明,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后发地区只要“下好创新先手棋”,以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就能闯出一条新路子。

  (作者单位: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基地)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守正创新推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迫切需要不断探索新时代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在守正创新上下功夫,切实增强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强起来,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 以市场和企业为主体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加快我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着力谋划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和顶层制度设计。各级党委政府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加快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和人才兴国发展战略,完善我国职业教育布局和职业培训制度,探索健全职业发展通道和晋升激励机制,发挥市场机制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全面落实企业产业工人职业培训的主体责任,不断提升企业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配置效率,这是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取得实效的关键。

  •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奋力开创基层工会建设新局面

    基层工会直接联系和服务职工,是工会全部工作的基础,是落实工会各项工作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基层工会建设、做好工会基层工作,明确提出了“三个着力”的要求,是我们加强基层工会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思想指引和根本遵循。

  •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党的领导 竭诚服务职工

    坚持党的领导是工会组织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坚持服务大局是工会组织充分展示作为的重要途径,坚持维权服务是工会组织依法开展工作的基本职责,坚持改革创新是工会组织保持旺盛生机的不竭动力,努力推动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不断创新发展。

访谈

文献

  • 周恩来与南方局干部教育

    从1939年开始,周恩来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红岩开展了8年工作。在这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时期,周恩来特别重视干部教育工作周恩来在《建设坚强的战斗的西南党组织》中提出了“要在思想上组织上巩固党,使西南党成为真正的彻底的地下党

  • 伟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

    一、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三、彻底废除封建农奴制十、西藏发展进入新时代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按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六十年一甲子,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六十年前的民主改革,对西藏地方和西藏各族人民而言,是一次新生,意义非同寻常。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