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紫东地区能级,为南京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理论

学习要论

提升紫东地区能级,为南京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2020-07-29 10:06:32  来源:南京日报

  加快紫东地区大发展,打造南京新增长极

  主持人:“十四五”期间是南京建设“创新名城、美丽古都”的关键时期,在按照国家和省部署要求,更大力度推动江北新区和江苏自贸区南京片区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必须着眼长远、立足全局推动紫东地区加快发展。紫东地区发展条件优越、基础良好,我们该怎样保持定力、重点突破,提升紫东地区能级,为南京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黄贤金、申明锐:以功能性平台整合弥合行政区碎化。紫东地区存在多个功能性平台,如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麒麟科技创新园、仙林大学城、江宁科学园等功能板块。一些平台已经完成了一定阶段的历史使命,例如随着仙林大学城大规模建设的谢幕,管委会的职能逐渐模糊,与栖霞区的建设开发—社会管理功能需要重新界定。面向紫东地区新一轮规划建设,以大学城管委会为主,整合现有职能,施行统一的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平台,赋予完整的管理权限,可以弥合行政区碎化问题。功能孵化成熟后,中远期可以进一步考虑行政区划调整问题。

  落实长三角一体化中南京的先导示范功能。目前,国家层面明确提出中心城市及其所在的都市圈作为未来中国城镇化的主要载体,并要发挥优势空间的带动作用。南京都市圈的构建,宁镇扬一体化是必须首先破解的问题,也是提升南京省会功能带动作用的必由之举。紫东地区作为南京的东桥头堡,可以借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中“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整合江浙沪临近三县市开展一体化示范的做法,推动江苏省层面建立“宁镇扬一体化发展先导示范区”,乃至可以考虑一些省级功能在紫东布局。具体而言,可以在仙林/宝华、龙潭/下蜀或汤山/黄梅等交界地带设立宁镇扬一体化层面先导示范区,并在示范区内施行统一管理,促进区域基础设施、教育资源、产业发展跨界融合。近期,可以用好“园博会”的大事件营销,为新区带来人气活力,真正发挥紫东作为南京市乃至江苏省自然资源、人才储备、科教资源、创新要素富集地区的潜能。

  做好创新名城中科研成果落地转化的排头兵。随着中科院南京分院及其办学机构、二十八所等科研院所在紫东的选址落户,如何将这些科学研究引擎的研发优势转化为紫东地区产业优势,真正成为南京“创新名城”建设中的排头兵,是接下来空间规划落地后在产业职能填充上必须着力考虑的问题。因此,可以在整合紫东地区功能性平台基础上,将更多具有产业引导性、推进产业链现代化提升的研发部门,集中到麒麟科技创新园,或者在仙林大学城、江宁大学城等建立分园,为“创新名城”建设集聚体制优势、资源优势、创新优势,构建紫东地区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

  邹红:紫东地区高质量发展必须有针对性地选择创新路径。突出紫东地区高质量发展目标,围绕创新之城、文旅之城、产业之城、生态之城定位,形成高效的产权保护与契约执行架构以及激励创业者的机制,让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实现紫东地区的闪亮崛起、持续繁荣和老百姓的持续富裕。

  按创新之城定位强化紫东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动力,让民营企业在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方面形成突破,以创新来应对竞争压力,顺应城市扩张、外资利用、民资高潮、制度变革的四重浪潮,以民营经济的巨大内生力量激发紫东地区的整体创新活力。

  按文旅之城和产业之城定位打造紫东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基地,重点打造创新引领、复合高能的产业之城,形成以引领型服务业、数字创意产业和文旅休闲产业为主导的,并混合有教育、医养健康、生态市政等特色产业的三大综合型功能板块。

  按生态之城定位谋求紫东地区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生产力的提升,通过放大区域生态禀赋优势来提升生态环境生产力,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从而有效破解高质量发展的难题。

  黄向梅:区域内部协调、产业创新发展以及城市功能提升,将是紫东地区当前和未来发展的重要内容。

  形成多层次区域协调机制。在可预测的众多难题中,最大挑战依然是栖霞、玄武、江宁和秦淮四个区以及众多高新园区之间的协调统筹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既需要政府在组织、制度、规划等方面的顶层设计和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专项对接,同时也需要有产业界、学界等民间组织团体或个体之间的主动链接,自发构建区域创新网络和创新生态。

  构建产业创新聚合力。紫东地区成为南京新增长极,除了体现在城市面貌上的改变,更主要是经济密度的增加。经济密度提升源自于高端产业集聚。目前,紫东地区分布着2座大学城、7个高新园区等众多优质科创资源。依据已公布的《南京紫东地区概念性设计》,区域将基于“4+4+1”主导产业方向和五大地标产业战略部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数字经济。区域中既要依托现有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也要借助创新链来培育新的产业链,实现双链双向演进。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考虑服务创新人群特征。创新是紫东地区发展的基本底色,数字经济、信息技术产业势必带来大量的年轻就业人口,在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的基本原则上,区域内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应更倾向于满足年轻人口的需求,如提供品种多元化的居住产品和良好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资源等。

1 2 共2页

编辑:迟语洋

书评书讯

工运前沿

专家学者

  • 双循环新格局

    要从过去强调对外开放,转向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共同促进、共同发展,既要以对外开放倒逼对内开放,更要以对内开放促进和提升对外开放的水平和层次。

  • 让员工调剂在制度化和规范化下发展

    要解决疫情中出现的新问题,从长远看,仍需完善劳动立法,尤其是将阶段性对策转化为立法和长效机制。

  • 抗疫与复苏须惠及所有人

    近年来,美国采取了与多边主义背道而驰的单边主义姿态,因为美国认为国际组织对其保障自身利益以及在全球范围内扩张势力是一个障碍。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