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促创新 以改革创新带动全面创新-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理论

学习要论

以改革促创新 以改革创新带动全面创新

张晓林
2020-11-24 10:16:50  来源:深圳特区报

  以改革创新带动全面创新

  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突出强调创新,指出了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强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意见》和《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也同样强调深圳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毫无疑问,无论从全国还是从深圳讲,创新都是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关键作用的决定性因素。这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认识问题了,国内外活生生的竞争博弈的现实已经使我们痛切感悟到了创新的至重分量和意义。

  深圳的先行示范区建设和综合改革试点要始终围绕发挥创新核心作用来展开和推进,要把创新贯穿于综合改革的始终和方方面面,贯穿一切工作之中,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更重要的还在于,要以创新的立场和眼光来认识和把握先行示范区建设和综合改革试点。

  创新涉及的领域很多,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等,但须臾都离不开改革创新,必须坚持以改革促创新,以改革创新带动全面创新。改革开放40余年的历史进程中,一大突出的现象,就是改革与创新始终相连,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是并联体、一体化。何以如此?原因就在于改革不仅本身具有革故鼎新的创新意义,而且从体制机制上破除创新阻力,为创新发展铺平道路、提供保障,因而是根本性、动力性的创新。任何领域的运行都有个体制机制问题,如果不解决好体制机制问题,不破除阻碍前进发展的旧体制、旧机制,不建立促进推动前进发展的新体制、新机制,那么创新发展是无从谈起的。在改革创新实践基础上,我们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经济体制改革创新,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也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创新;科技体制改革创新,推动和带来科技领域的一系列重大创新发展;文化体制改革创新,同样推动和带来文化领域的一系列创新举措、创新发展。这充分说明,改革创新不同于一般创新,对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领域、各方面的创新都具有基础性、支撑性的重要作用,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创新。为什么深圳创下了股票发行、物价改革、企业产权转让、住房制度改革等众多个“创新第一”,为什么会有大疆、腾讯、华为等国内外影响很大的高科技公司落户深圳,这显然是深圳改革创新的良好环境和浓厚氛围分不开的,是深圳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的必然结果。我们常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其道理也在这里。

  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形成新发展格局,更加突出了创新发展是破解各种难题的利器。当前,国际形势之严峻复杂,国内任务之繁重艰巨,都是前所未有的。从国内看,我国防控疫情和恢复发展经济的任务很重,要实现“六稳”“六保”政策措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任务也很重。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集中暴露,处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阶段,必须积极应对、加快解决经济体制、发展模式、增长动力、产业结构、社会结构等转型升级问题。从国际看,外部环境、条件变化急剧,全球面临新冠病毒疫情的严重冲击,世界经济低迷曲折,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摩擦和冲突加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风险、挑战明显加大。一些主要国家和地区都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加大制造业升级和研发创新力度,积极抢占创新发展制高点,科技、人才、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创新驱动,以改革创新带动全面创新、破解发展难题、战胜各种风险和挑战。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赢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胜利。

  (作者系《求是》杂志原总编辑)

1 2 共2页

编辑:迟语洋

书评书讯

工运前沿

专家学者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