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谭中的学问-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学者

闲谭中的学问

汪学群 武才娃
2019-08-16 09:45:49  来源:文汇报

  我们先问他:您对儒家是士大夫之学有什么看法?先生认为儒学是平民之学,儒家本于家族血亲,由宗族整合全社会,由此形成儒学,其本质上属于平民百姓之学。又说起有的学者把宋明理学分成两段,南宋及元蒙是中古哲学的结终,尤其是朱熹集大成,而明代的王阳明则开启近世哲学。先生认为,唐宋革命,以及宋代为近世哲学开端不容否定,中国古代就有唐宋变革之说,主要指唐以后打破魏晋以来门阀贵族势力,开启宋代以来的平民之学。当时白衣举子考试,人人平等,都有机会,以考试而不是以门第选贤,这是以宋代作为近世哲学开端的标志之一。这一点与日本学者内藤湖南唱为同调之鸣。

  一次,我们拜访先生,把我们室主编的《国际阳明学研究》第二辑(有他一篇文章)及稿费给他,同时也送了一本己作《明代遗民思想研究》,请他指点。我告诉先生目前主要研究王阳明,先生说回归传统就是回归宋明理学,回归朱熹和王阳明。先生又谈及清华、北大,说在哲学领域,清华派继承西方新经验论和理学,以新理学为特色,北大则继承西方人本主义和心学,以新心学为特色,是两所大学的哲学传统。这是把理学的分野与两所大学哲学系的学风特色联系起来。我们一致认为,当代哲学的建构应以理学和心学为立脚点,尤其是朱熹和王阳明,然而吸纳西方相关思想,构建当代哲学,尤其是道德哲学,这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大特色。优秀传统是不能反的,只能继承和发展它,这是中国哲学乃至于文化发展的方向。

  先生又谈及儒道二家的特色。他讲儒家文化是开放的,但他个人更喜欢道家,后者崇尚人格的洒脱,追求精神解放、独立自由。先生在人格或心态上认同道家,但在入世方面则关心文化建设、复兴国学,这又是儒家,在他身上体现了儒道结合的特点。另外,又谈及中和,他认为中和才是儒家的根本,和谐是中华文化的特色。

  关于国学,先生讲:中国社会科学院办国学院很难。方克立先生主张新国学应包括马克思主义,也有人着重讨论称谓的问题(院里组织了一次是否办国学的讨论会,请了各所的相关专家,我也名列其中,从开会的人来说大都不赞同国学这个称谓,近代史方面的专家认为国学一词的现代意义源自日本。后来只主办了一个国学论坛)。他则拥护国学,提出一个观点,认为历史是文化创造的,这个表述涵盖了英雄与人民群众,把两者结合在一起。先生讲了目前弘扬国学的重要意义。他那时还在北大讲课,弘扬国学。我们聊起他们班同学。我们说您是大家,大家有三,其一是大气象、豁达,其二是学问大、思想深刻,其三是年岁大,您这三条都俱备。他听后哈哈大笑。先生讲起倡导国学主要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核心价值。他多次跟我们讲你所(现在更名为古代史研究所)才是真正研究国学的,虽然不叫国学这个名,但无论是断代史研究室还是专门史研究室都在研究国学,至于国学的称谓、学位的事并不那么重要,要使国学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名片,而不是其他。对于国学的发展,他抱有限的乐观,认为国学不能没有,也不容易热起来,他主张,主流价值中应该包含国学。

  先生谈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问题,主题是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我们主要围绕着什么是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有没有一个核心价值观,如果有,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意义等问题展开讨论(这方面的内容见我的小文《一篇书评所引发的思考》)。他热爱传统文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核心就是中和而不是斗争。他讲《周易》是希望倡导和谐。他虽然因年事已高写不了著作,但通过讲课、聊天、短文等表达自己的想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

  2015年先生在北京医院住院期间我曾去看他,他见到我很高兴。我向他汇报所里要我参与“中华思想通史”项目,被聘为首席研究员并主持明代卷,此卷包括正文一百万字、资料三百万字的编纂。他说这是件好事,对我说,必须把唯物史观看作是分析中国思想的方法论,思想史与社会史结合,突显中国思想的特色才是最重要的。先生告诉我中央编译出版社要出他的论文集,名字要突显中国哲学的起源、中国哲学的本质,这两句话反映他对中国哲学特色的理解,也就是试图通过与希腊、印度哲学比较,突出中国哲学的特色,反对一般化的或某种理论预设来解读中国哲学或中国思想。关于自身的身体状况,他说的并不多,其兴奋点仍在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上。护工看我们聊天十分尽兴,给我们照相,先生脑子清醒,还那样健谈,超越生死,乐观地对待一切,令人钦佩。

  我们谈及海外汉学,先生认为,海外汉学家并不了解中国文化,有些说得文不对题。如新儒学的内在超越与西方康德哲学、宗教无关。20世纪的哲学不能回避“中西马”的问题,尤其是中西文化问题。

  先生的中青年阶段正值改革开放前的三十年,这是我国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他经历多年的磨难,不可能不做些反思,尤其从学术角度对那时的哲学进行了反思。他说北京大学哲学系原来叫哲学门,民国时期培养了很多哲学家。老师辈大都是从英美苏等国留学回来的,既有马克思主义,又有实用主义、新实在论,还有属于维也纳学派的如洪谦、熊伟等等。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后,把他们都集中在北京大学,当时给学生上哲学原理课的除了艾思奇以外,主要是苏联专家萨波什尼科夫,依据的是日丹诺夫的哲学体系,教条式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尤其是没有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使其中国化,又加上翻译水平高低不等,总的来说讲课抽象枯燥,所起的效果并不好。而对于以讲传统文化为主的中国哲学,或者持批评的态度过多,或者以哲学原理简单地裁剪,对号入座。后来一段时间,则基本上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先生认为,改革开放以后有所不同,传统文化愈来愈得到政府及社会的重视。中国目前最需要的是中国自身民族文化中的优秀传统,中国民族五千年文化传统中有自己深厚的人文精神、优秀的文化底蕴,只要把这些优秀文化传统发扬光大,中国人足可以雄踞于世界民族之林。

  与先生聊天时,我们建议他写回忆录,他说写个人回忆录意思不大,应写对这一段历史的哲学反思。先生告诉我们他最近看了一本书,并拿出来给我们看,我现在已经忘记书名,不过书中的大意还是能记得些。主要是说俄罗斯又回归传统,即进入以东正教与西方文化结合的价值观的时代。这使我想起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因学俄语的关系研究苏联哲学的情况,他们在哲学上也发生了这样的变化。先生认为,中国也如此,80年代以来弘扬传统、回归传统是必然。以上我们的谈话是从文化意义立论的,是站在学术思想角度强调传统的重要性,中国特色、中国模式应包含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先生又扼要地回顾了自己的经历:1955年毕业后被分配到天津教中学,1956年在向科学进军的大背景之下,他考回北京大学哲学系,当研究生。1957年因写了四封信给武汉大学哲学系的同学张守正,张守正把这四封信刊出,他被错划为右派。1957年至1959年下放劳动。1959至1968年在北大哲学系期间与张岱年先生一起编选 《中国哲学史教学资料》(后由中华书局出版)。1969年至1970年在38军劳动,右派摘帽。1970年到1978年在湖北枣阳的中学教书。直到1978年才调回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所,用先生的话说,青春年华,付诸东流。

  作为反思过去的一部分,先生与我们聊起了他的几位老师。他提及冯友兰先生,晚年撰写《中国哲学史》,达到 “海阔天空我自飞”的境界。又谈及张岱年、任继愈二位老先生。

  关于张岱年先生。有一段历史先生不愿回顾,但他还是跟我们讲了。这就是1957年以后,先生留在系里与自己的老师张岱年先生一起工作。张先生也是右派,先生说张先生是因为说了“以德抗位”这句话而被错划的。期间,先生与张岱年先生一起编选哲学史资料。他说那时的张先生太窝囊,经常受人欺负,他经常为张先生打抱不平,张先生反而埋怨他(我想可能是出于保护他)。1978年先生回到北京,在宗教所工作,去看望张先生,张先生没有问及先生个人这么多年的情况,反而叫他要好好改造(可能老先生还是心有余悸)。先生说1978年已经是改革开放的时期,张先生还这么看问题,他不能认同。

  关于任继愈先生。先生说他虽然考的是任先生的研究生,但1957年后,主要是跟张岱年先生学,这里指的是与张先生编中哲史资料,学了不少的东西。先生后来十分感谢任先生把他调回宗教所,1978年后在宗教所参与任先生主编的多卷本《中国哲学发展史》。那时年轻人生活很苦,得不到应有的物质报酬,据先生讲,书出版后,所得稿费大部分被任先生用来交党费。

  另外,先生谈及港台学者时也体现出对老一辈学者的尊重与同情。他对我们讲,对港台一些学者不了解大陆老一代知识分子的遭遇十分反感。老先生在那些年代说过一些话,写过一些批判传统文化的文章,应当考虑到当时的处境,予以同情的理解,或者设身处地为他们当时的遭遇所想。意思似乎在说,他们并没有置身于其中,没有资格评判。

  当然关于与两位老师的关系,是先生亲口说给我们的,是他个人的看法。先生性情耿介而不同于流俗,爱憎分明,有话直说,直抒胸臆,这是中国哲学史界都知道的。其实先生之所以说这些话,是跟两位老师的关系不一般,因为十分在意两位老师,两位老师在先生的学术生涯中起过重要的作用,但在那个特殊年代、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人总是有局限的,有些情况也是个人不能左右的。我们想,作为后辈学者应该予以同情的、善意的理解。

  (作者分别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所研究员、北京建筑大学文法学院教授)

1 2 共2页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行政机关遗失劳动者人事档案的权利救济

    从保护私权、维护人格自由发展与人性尊严价值的角度出发,笔者建议应当坚持扩大认定私法关系的司法政策,将人事档案管理关系统一理解为对物(档案载体)和信息(档案内容)的管理,对因档案保管部门遗失所管理的人事档案的诉讼统一界定为民事侵权案件,按照民事诉讼进行审理。

  • 关于提升企业工会干部履责能力的思考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是工会的基本职责。落实中国工会十七大精神,进一步丰富工会职能内涵,是企业工会干部理论与实践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企业工会干部的努力方向,更是落实“两个信赖”的应有之义。

  • 让职工成为工会工作的“主角”

    时代变化了,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不能变。以职工群众为中心,让职工群众当主角,是新时代做好国有企业工会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也是国有企业工会进一步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着力点和落脚点。

  • 浅谈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社会文化意义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劳动占据重要位置,一定程度上,劳动理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和逻辑前提。在中国进入互联网、数字经济时代后,习近平总书记向全社会发出号召,重视“德、智、体、美、劳”五育教育,不仅在中国所处的特殊历史背景下,具有一般的人才培养教育意义,从长远来看,具有更深远的社会文化意义。

访谈

文献

  • 周恩来与南方局干部教育

    从1939年开始,周恩来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红岩开展了8年工作。在这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时期,周恩来特别重视干部教育工作周恩来在《建设坚强的战斗的西南党组织》中提出了“要在思想上组织上巩固党,使西南党成为真正的彻底的地下党

  • 伟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

    一、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三、彻底废除封建农奴制十、西藏发展进入新时代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按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六十年一甲子,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六十年前的民主改革,对西藏地方和西藏各族人民而言,是一次新生,意义非同寻常。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