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文论:占据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时政

马克思主义文论:占据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

马建辉
2019-08-26 11:23:52  来源:中国文化报

  就当代中国文艺理论的阐释力来说,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立场、方法、观点去阐释文艺现象时,与以其他的立场、方法、观点相比,确实更深刻、更彻底、更有力。这是为什么?究竟是什么使马克思主义文论能历经欧风美雨诸多理论思潮侵蚀,其阐释力不仅没有钝化和萎缩,反而更为锋利、更为饱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马克思主义至今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对于文艺理论而言,马克思主义还占据着美学的制高点。可以说,真理的制高点、道义的制高点、美学的制高点,就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根本性优势。

  真理的制高点,面对的是现实,对应的是历史观点。

  这个制高点既意味着对运动着的现实的规律性把握,又意味着对作为现存的现实的革命性改造。当然,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性,是具有丰富内涵的,是蕴涵着实践性、人民性和未来性的现实性。对现实的把握、阐释、介入、改变和构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旨归。恩格斯认为,悲剧性冲突在于“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矛盾。这实际就是从现实性出发或是以历史观点来进行的文艺阐释。

  马克思主义以改变世界为己任,这就使其文论带有强烈的现实使命感。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现实性诉求和其采用的唯物史观方法论,是高度同构的,这决定性地实现了其真理性或科学性。通过研究文艺作品探索现实,或者通过研究现实来评价作品,这是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基本特色之一。

  阐释和介入现实,不是一个笼统的说法。在马克思主义那里,现实总是扬弃过程中的现实,是旧的成为滋养,而新的破土而出的现实。所以,对于现实的阐释和介入主要应是对历史进程中朝向未来的积极要素的把握与培育。恩格斯称道巴尔扎克对“共和党英雄们”的赞赏,称道他“在当时唯一能找到未来的真正的人的地方看到了这样的人”。恩格斯也委婉地批评哈克奈斯没有在《城市姑娘》中描写工人阶级生活的“积极面”。这个“积极面”,实际就是指先进的社会主义的倾向性。马克思主义文论所占据的真理的制高点正体现在这里。

  道义的制高点,面对的是人民,对应的是人民观点。

  解放人民、发展人民、为了人民,是马克思主义合目的性的根本体现。毛泽东引用列宁的话说:“我们的文艺应当‘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他说:“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

  我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论家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人民观点也有着深刻的认知。董学文教授就认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内核’若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为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赢得历史上应有的文艺地位和美学权利。”刘润为编审也表示:“我所以要用马克思主义,是因为它是穷人的哲学,劳动大众的哲学,引导全人类走向光明的哲学。”

  天地之间,人民最大。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一个基本主张是:在分析文艺作品、文艺现象时,始终抱持人民立场、人民观点、人民情怀,把人民性的实现程度作为评价文艺作品的一个根本准则,始终把人民作为历史主体、实践主体、价值主体,作为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这就是站在了道义的制高点上。

  美学的制高点,面对的是审美,对应的是美学观点。

  正如柏拉威尔所言:“尽管马克思从来没有在文学批评的角度使用过‘现实主义’一词,或者它的无论哪个派生词,但在他1844年以后的著作中出现的关于小说和戏剧的美学观点却可以毫不歪曲地称之为‘现实主义的’美学。”而恩格斯的现实主义美学观点则更为清晰和明确。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的美学制高点,就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现实主义美学观点,其表述主要有:

  “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作者的见解越隐蔽,对艺术作品来说就越好。”

  “这样,你就得更加莎士比亚化,而我认为,你的最大缺点就是席勒式地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传声筒。”

  “我们不应该为了观念的东西而忘掉现实主义的东西,为了席勒而忘掉莎士比亚。”

  “主要的出场人物是一定的阶级和倾向的代表,因而也是他们时代的一定思想的代表,他们的动机不是来自琐碎的个人欲望,而正是来自他们所处的历史潮流。”

  这些耳熟能详的经典马克思主义艺术观和美学原则,至今被什么新的艺术理论、美学理论取而代之了吗?我觉得还没有。特别是其中蕴涵的现实主义的美学精神,是颠扑不破的,是不可取代的,也是从未被超越的,它依然是美学上的制高点,依然在构建着我们的审美意识和理论思维。

  正因为马克思主义文论有了上面提到的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所以它至今依然是年轻的、充满活力的。对于现实和文本,它依然有着强大的阐释力和说服力,依然是我们解读文艺现象和创作活动的方法论基石。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让职工成为工会工作的“主角”

    工会工作必须围绕职工群众“需不需要、参不参与、满不满意”展开,让职工群众参与到工会工作的策划、设计、安排和评价的全过程,工会工作及工会活动才能受到职工欢迎,得到职工肯定。

  • 增强基层工会组织活力 发挥基层工会组织作用

    工会基层组织是工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工会组织密切联系职工群众、开展工会各项工作的承载者、实践者。工会的重点在基层,努力使基层组织的工作活跃起来,要以基层组织是否具有活力作为检查考核工会工作的一个重要标准。

  • 知识服务助力“智慧工会” 探索培育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新路径

    打造“网络工会”“智慧工会”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推进中国工会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工会出版工作应结合“智慧工会”理念,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引导和服务职工群众在新时代建功立业提供有力支持。

  • 刻苦奋进 砥砺前行 争当建设新时代的主人翁

    工会组织经常开展职工喜闻乐见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在做好物质服务、生活服务的同时提供更高水平的精神和文化服务,使工会组织成为名副其实的 “职工之家”,工会干部成为职工群众信赖的“娘家人”、知心人、贴心人。

访谈

文献

  • 周恩来与南方局干部教育

    从1939年开始,周恩来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红岩开展了8年工作。在这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时期,周恩来特别重视干部教育工作周恩来在《建设坚强的战斗的西南党组织》中提出了“要在思想上组织上巩固党,使西南党成为真正的彻底的地下党

  • 伟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

    一、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三、彻底废除封建农奴制十、西藏发展进入新时代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按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六十年一甲子,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六十年前的民主改革,对西藏地方和西藏各族人民而言,是一次新生,意义非同寻常。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