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谏太宗十思疏》看如何建言-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社会

从《谏太宗十思疏》看如何建言

胡海升
2020-03-27 16:01:06  来源:学习时报
        我国古代,公文往来频繁,著名人物的著名公文不胜枚举。这其中,有教告众民的,有昭告诸侯的,有宣誓文辞的,亦不乏战斗檄文。而最为人们所知的,当属臣子对帝王劝谏的公文,如秦代李斯的《谏逐客书》,西汉贾谊的《论积贮疏》、晁错的《论贵粟疏》,唐代魏徵的《谏太宗十思疏》《十渐不克终疏》、韩愈的《论佛骨表》,明代海瑞的《治安疏》,等等。这之中,又以魏徵的《谏太宗十思疏》最为著名。
  唐太宗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杰出代表,他的“贞观之治”开启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一个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阶段,使中华民族7世纪中叶在世界范围内傲视群雄。《资治通鉴》记载,贞观年间,“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由此观之,贞观年间,政治清明,人心安定,百姓安居乐业。而这一切,一方面与唐太宗这位杰出帝王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另一方面,唐太宗手下文臣武将群英汇集,人才辈出,也是唐初国家兴旺发达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这其中,魏徵就是他们中的佼佼者。
  魏徵本是太子建成旧臣,玄武门之变后,辅佐太宗17年。17年中,劝谏无数,可谓唐太宗最重要的一面“镜子”。他的《谏太宗十思疏》写于贞观十一年(637年),意在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从俭,积其德义。唐太宗立国之初,扫平天下,能够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励精图治,与民休养生息。但随着功业日隆,渐生奢靡之心,“喜闻顺旨之说”,“不悦逆耳之言”。魏徵深为忧虑,多次上书规劝,《谏太宗十思疏》便是其中的一篇。
  开宗明义 不卑不亢
  《谏太宗十思疏》开篇第一段先以排比句切入,语气不卑不亢,通过成败得失的比较推论,提出“可畏惟人”,从而引出民心的重要性。然后从反面论述:“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寥寥数语,以反问的方式,强调的意味呼之欲出。反问之句,似有“挑衅”之意,正契合了“忠言逆耳利于行”的古训。接着,魏徵进一步提出观点,“人君”地位崇高,责任重于泰山,若“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则国家长治久安将是水中月、镜中花,如同“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一样荒诞无稽。本段结尾,与前文呼应,并充分利用了“木”与“水”的比喻。
  遵循规律 总结经验
  第二段,作者遵循写作规律,总结历史经验。从创业与守成、民心向背等多角度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始繁,克终者盖寡。”第二段开头即写出了历代君王善于创业而不能守成的客观规律,此乃人之常情。这不禁使人想到三百年后的后唐庄宗李存勖,其事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有所记载。庄宗初期,意气风发,不忘晋王李克用“三箭”之遗恨,终完成先辈未竟之事。功成后,庄宗志得意满,沉湎于声色,崇信伶官,疏忌杀戮功臣,横征暴敛,以致百姓困苦、藩镇怨愤、士卒离心,最终死于兴教门之变。也许唐太宗和后唐庄宗皆于成功面前有所懈怠,但魏徵与众伶官怎可同日而语,这也许是太宗朝的大幸吧。回到文章,魏徵在“人之常情”之后,点出了“思国之安”的重要性,并接以“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的设问,引出具体的分析和论证。指出“殷忧”与“得志”的两种不同的心态:殷忧,则竭诚待人;得志,则纵情傲物。然后写出了两种不同心态导致的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果:“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对人的态度各异,从而成败各异。紧接着,魏徵写道:“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把君民关系比作了水与舟,指出了千古的真理,给人以振聋发聩的启示。
  居安思危 正己安人
  第三段,作者提出了“居安思危”的举措,即“十思”,其核心是“正己安人”,但各条又有所侧重。“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这两条是劝谏帝王切忌奢侈,如喜好器物美色,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等;正所谓:“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常困于所溺。”所溺的事物愈多,则治国奋斗之心愈少;“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这两条劝谏皇帝要恪守本分,不骄不躁,虚怀若谷,从善如流;“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是劝谏皇帝不要放任自己的欲望,要持之有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是劝谏皇帝要勤勉政事,并且小心谨慎,不要怠惰;“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是劝谏皇帝“兼听则明”,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放下身段,多听取臣下的意见,才能了解真实的情况;“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是告诫皇帝“偏听则暗”,应大胆起用直臣,罢黜小人;“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是说赏罚要按国家尺度实行,不能因喜怒而有所偏颇。以上“十思”即十条劝谏之言,句句坦诚,字字珠玑。从修身、用人、纳谏、赏罚等多方面展开论述,使帝王“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十思”勾勒出初唐的治国方略,真可谓“金玉忠言”。
  《谏太宗十思疏》结构严整,内容针砭时弊,思想性强,语言顺畅,说理自然,在唐初社会中体现了很强的现实性。即便在1400年以后的今天,仍然有其现实意义。
  思维缜密 作风严谨
  从“十思”的结构安排内容来看,其结构严整,内容基本涵盖了可能容易出现的所有不良倾向,概括准确且没有遗漏,这体现了魏徵缜密的思维和严谨的治学、处世的作风。这对今天现实的工作,尤其是文秘等工作而言有着深刻的意义。文秘工作,繁复而无序。大小事务,做到并行不悖,零差错率,是极不容易的,尤其需要缜密的思维和严谨的作风。文秘工作上的疏忽,往往体现在工作安排以及工作沟通、落实等具体方面,很多情况下并非故意出错,而是“马大哈”“欠考虑”所致。这正说明了缜密、严谨的重要性。而从《谏太宗十思疏》通篇来看,无论是结构安排,还是具体内容,都经过了深思熟虑的思考,自上而下,洋洋洒洒数百字,毫无杂乱之感,且考虑、概括全面,极具说服力。而文秘工作所急需的,正是这样缜密的思维能力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对纷繁诸事,要多思、多虑,安排得当且无所遗失。虽然这样的高标准很难一蹴而就,但在日常工作中,若从小事做起,时刻留神,培养自己缜密的思维和严谨的作风,则遇大事时,必能受益而无纤介之祸。
  原则坚定 策略灵活
  魏徵虽为古代有名的“直臣”“谏臣”,但其上陈奏事亦会讲究方式方法。这正说明了“原则坚定性和策略灵活性的统一”。开篇,作者并未开门见山将“十思”列出,而是用比喻的方式引出质问。一方面给读者(唐太宗)以震撼,另一方面,又不失策略,并没有直接面陈唐太宗之过,留下了余地,让人易于接受。第二段,魏徵分析了古代帝王的“规律”,即取天下易,而守天下难。以历朝历代治乱兴衰的教训引出君王对臣民应有的态度,并引出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千古之理。最后,作者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十思”,作为劝谏帝王的金玉良言,结构合理,一气呵成。全文并无一句指责太宗之语,而从对历史的分析,事物的比喻中足见其理,引导太宗从修身、用人、纳谏、赏罚等多方面严于律己,做一个明君。“不盲从其误,不直驳其面,尽己之力,择时机而规劝,以尽职务之责”,具体而言,就是采用灵活的方式方法,如从其他方面入手,潜移默化地传达自己的忧虑与规劝,以尽到“人臣之道”,自可无愧于心。
  《谏太宗十思疏》作为古代公文的代表作之一,虽写于1400年前,但其体现了中华民族正直的精神和智慧的力量。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复工复产中应谨防对湖北籍员工的就业歧视

    复工复产不仅仅关涉劳动者的生计,更是涉及国家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问题,需要企业和劳动者同心合力,早日将受疫情影响的损失补回来。

  • 培养有劳动素养的时代新人

    新时代为什么要加强劳动教育?如何扎实开展与时俱进的劳动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已经做出了全面深入的阐述和部署。准确理解、贯彻这一意见,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大要点。

  • 居家办公薪酬怎么算需要依法说话

    在这场疫情前,劳资双方需要互相理解、互相支持。

  • 以积极人力资源管理引导员工复工复岗

    在疫情防控背景下复工复产,企业面临着招工、稳岗、订单、原材料供给、资金保障、产业链衔接等一系列工作。员工在疫情期间受到的情绪累积、生活压力以及交通受阻等问题均会给复工复岗带来影响。

访谈

文献

  • 周恩来与南方局干部教育

    从1939年开始,周恩来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红岩开展了8年工作。在这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时期,周恩来特别重视干部教育工作,其间举办了党员干部训练班开展党性教育,干部在红岩村的学习蔚然成风。

  • 伟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

    一、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三、彻底废除封建农奴制十、西藏发展进入新时代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按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六十年一甲子,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六十年前的民主改革,对西藏地方和西藏各族人民而言,是一次新生,意义非同寻常。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