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社会

【战“疫”说理】在有序推进复工复产中完善民生保障制度

李永胜 李敏
2020-04-25 10:55:10  来源:人民论坛网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一场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深刻认识复工复产和完善民生保障制度之间的关系,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推动非疫情防控重点地区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恢复生产生活秩序,这对于我们破解现实难题,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意义重大。

  复工复产是完善民生保障制度的“基石”。复工关系到人民就业,复产关系到经济运行,复工就是保就业,复产就是保民生。复工复产背后的逻辑是经济建设,经济建设是民生建设的“基石”。“基石”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稳定社会,复工复产关系到企业的盈利,决定企业是否能在市场中拥有立足之地。推进复工复产,最大程度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企业发展的信心,就能促进经济活力的有序迸发,促使经济发展的轮子转起来,就能稳定社会发展秩序。二是稳定民心,复工复产与人民的“钱袋子”息息相关,直接影响每个家庭的生活和收入水平。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采取积极的复工复产措施,解决人民的就业问题,保障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才能稳定民心。民心稳,社会就稳,民生保障制度的完善才有深厚基础。

  复工复产离不开民生保障政策的“兜底”。复工复产容不得半点虚假,必须拿出强有力的应对举措。要全覆盖、精准化稳步推进各行各业的复工复产,离不开国家民生保障政策的“兜底”作用,要充分发挥社会政策的调节作用,利用政策杠杆啃下“硬骨头”。例如,着力解决好企业在原材料、物流、资金和人员方面存在的问题,畅通“堵点”,对企业实行相关优惠和政策补贴,取消不合理的行政审批等;接上“断点”,打好政策组合拳,全力推动重点行业复工复产;撑起“支点”,大力拓宽就业渠道,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如扩大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充分利用互联网便捷的优势,开辟高校毕业生网络招聘专场,确保毕业生如期找到工作;打通“焦点”,严格做好困难群众的兜底保障工作,提高每月价格临时补贴标准等;克服“难点”,通过民生保障政策的“兜底”,有效缓解复工复产面临的现实压力。

  推进复工复产和落实民生保障是经济社会发展“强心剂”。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有序推进复工复产,按下经济“播放键”,落实民生保障,重启制度建设“运行器”。在困境中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在危机中增强我们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在“大考”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定能战胜疫情,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阶段性目标,不断满足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随着新冠疫情形势的持续好转,我国企业复工复产逐渐步入正轨,国民经济开始复苏,但我们丝毫不能丧失危机意识,要增强风险意识,坚持底线思维,以防小风险演化为大风险,经济风险转化为政治风险,要高度重视复工复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例如面对境外疫情的持续蔓延,不确定性因素加剧,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担子重、压力大,导致许多地方政策供需结构矛盾凸显、政策精确化程度不高,政企之间契合度不高等,这些需要我们用创新的方法来破解。“危与机总是同生并存,克服了危即是机。”要转危为机、迎头赶上、大有作为,就要主动求变、科学应变、积极改变,更需要辩证认识、综合把握、科学部署、统筹推进。

  坚持实行“两手抓”“两促进”,促进民生保障。复工复产和完善民生保障制度的辩证关系启示我们,面对疫情的严峻考验,要用联系、全面、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改善民生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复工复产是改善民生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基本表现,它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问题,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并通过提高群众的消费需求,增进社会消费预期,完善民生保障。在经济新常态下,扩大内需以拉动国民经济发展,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企业的复工复产创造更多内生原动力,实现复工复产和民生建设两促进、两不误。

  树立自觉的主体意识,促进民生保障。复工复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个要素的协同作用,只有各个主体都树立自觉的主体意识,相互支持、相互配合、耦合互动,才能形成系统合力,加快推进复工复产和民生保障制度的建设。一是个人要有危机意识和安全意识,既对复工复产充满信心,同时在个人防护上提高警惕,加强自我防范,社会成员保障自身在疫情防控中的安全和健康,这是复工复产有序推进的首要前提。二是企业要有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面对全新的社会环境,企业的发展要服务于疫情防控和民生保障工作,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三是政府要有忧患意识和问题意识,清醒认识复工复产面临矛盾和迫切性,敏锐地洞察复工复产的异象,如受到国际疫情的影响,复工复产企业可能遭遇再次停产的风险,及时准确调整复工复产的应对措施,把握好复工复产的整体节奏。

  合理把握发展的“度”,促进民生保障。适度原则是做好经济工作的重要方法论。一是尽力而为,尽管本次疫情对各行各业复工复产构成一定的挑战,但我们要看到我国经济发展的韧性和潜力,以愈挫愈勇的精神,坚定推进复工复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因势而谋,理清复工复产工作思路,危中寻机,重新规划工作蓝图,抓住重点内容,完善机制,守住底线,坚持“内防反弹,外防输入”的防控策略,采取范围更广、针对性更强、方法更精准、效果更明显的举措,恢复国民经济活力,完善民生保障制度。二是量力而行,既要对复工复产有信心,又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复工复产的步伐,抓住复工复产的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下功夫。不停留当下,不脱离现实,不迅猛推进,更不能实施“喷泉式”的复工复产行动,而是正确定位发展阶段,综合权衡发展总体情况,科学研判发展形势,坚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进复工复产,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进一步推动民生保障制度的完善。

  (李永胜:陕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马克思主义原理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李敏: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编辑:王晓超

书库

工运

  • 【问题探讨】完善民生保障机制助推劳动力社会性流动

    劳动力的社会性流动是不断提升劳动者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重要途径。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促进人才、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工作高度重视。2019年底印发的《关于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了劳动力、人才合理有序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具体要求。

  • 【热点思考】落实稳岗返还政策 促进就业稳定

    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严峻考验。稳岗返还作为失业保险制度防失业功能的重要政策抓手,在疫情防控期间成为稳定就业的重要措施选择。落实稳岗返还政策,要坚持就业优先,在地区层面综合决策;适当授权,允许地方政府制定具有属地性质的专项落实行动;加强制度建设,保持政策可持续性。

  • 【前沿观察】让社保降费更好服务就业

    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就业的全力配合, 而社会保险是劳动者的风险防范机制,理应为就业保驾护航。多年来,我国政府充分重视社会保险和就业的关系,在社会保险与就业的协调性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 【工作研究】工会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路径思考

    工会作为部分公共职能的承担者,要在深入调查职工状况和生活需求基础上,科学论证、精准施策,引导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参与深化改革,力所能及为广大职工提供公共服务和改革产品,为实现我国高质量发展凝聚起职工的智慧和力量。

访谈

文献

  • 仁宗夜奔与宋代城门管理法令

    北宋开封城门依据距离皇帝远近,可以分为京城门、皇城门、宫城门和殿门等。殿门和皇帝最近,京城门最远。当时城门早启晚闭和人员出入的管理非常严格,根据《监门式》规定,宫城门和皇城门每天四更二点开门,京城门四更一点开门。

  • 秋之白华:杨之华心中的瞿秋白

    从杨之华记忆中的“旧棉被”到陈云笔下的“小包袱”,历史细节以它惯有的强烈真实性和巨大表现力,勾画出一个筚路蓝缕、箪食瓢饮、孜孜以求的瞿秋白形象。毫无疑问,这样的形象连同孕育他的那种社会历史条件早已成为昨天,然而,谁又能说他仅仅属于昨天?“何事万缘俱寂后,偏留绮思绕云山”。秋白牺牲前自抒胸臆的诗句,庶几可以借来形容现代人心中的瞿秋白。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