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中感悟胜战之道-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军事

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中感悟胜战之道

邱剑敏 赵鲁杰
2018-08-23 09:08:44  来源:解放军报

  要点提示

  ●“有文事者必有武备”“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等思想,深刻揭示了安全与发展、富国与强兵的辩证关系。

  ●如何实施赏罚是治军成功与否的关键,必须做到小功小赏,大功大赏;小罪小罚,大罪大罚。

  ●军队内部的关系和谐团结,战斗精神必然旺盛;反之,关系紧张,军队涣散,战斗精神必然弱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优秀传统军事文化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中国先进军事文化之源。应重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智慧,从中感悟汲取胜战之道,为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开创强军兴军新局面提供有益借鉴。

  居安思危,富国强兵

  安全是一个国家生存的前提,富强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鲜明提出“有文事者必有武备”“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等思想,深刻揭示了安全与发展、富国与强兵的辩证关系。

  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历来强调“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告诫将士时刻保持清醒头脑,高度警惕国家安全面临的威胁。唐代名臣魏征经常规劝唐太宗汲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做到“居安思危,善始克终”,唐太宗虚心纳谏,君臣一心成就了“贞观之治”的大业。无数史实证明,忧患意识事关国家兴衰、民族存亡,自古以来就是国家实现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古训直到今天依然具有振聋发聩的警示意义。

  有备无患的战备观念。战争是生死攸关的大事,来不得半点侥幸心理,平时就要预做准备,只有这样才能“有备无患”。正如《孙子兵法》所言,“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来进攻,而要立足于自己做好了充分战备。“有备则制人,无备则制于人”,充分做好战争准备是掌握战争主动权的关键,同时也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无数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国家没有战争准备,即使兵多将广也是徒然。只要人类社会存在战争,“有备无患”的战备观念就不会过时,并且只能强化不能弱化,否则必将后患无穷。

  富国强兵的发展战略。富国是强兵的前提,只有拥有强大的经济基础,才有可能保障国家安全和发展。在富国的基础上,国家必须把经济实力适时转化为军事实力,才能够有效保障国家安全。历史一再昭示我们,只有坚持富国强兵,国家才能强大,安全才有保障。没有国家的发展就没有强军的基础,没有强大的军队就没有国家的安全。

  文武兼施,赏罚分明

  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蕴含了丰富的治军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治军之道,揭示了许多规律性的认识,提出了一系列实用性的主张。

  文武兼施,教化先行。兵圣孙武最早提出“令之以文,齐之以武”的文武相济的治军方略,思想教育与严明军纪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文”与“武”之间,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强调教化先行,注重在治军中灵活运用教育感化手段。应注重借鉴“文武兼施”的治军之道,在严格执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军长期以来形成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发挥教化威力,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赏必有功,罚必有罪。实践表明,如何实施赏罚是治军成功与否的关键,必须做到小功小赏,大功大赏;小罪小罚,大罪大罚。以岳飞、戚继光为代表的治军成功的将帅往往善于运用赏罚手段。依法治军务必把握赏罚准确原则,立功不论大小一概褒奖,犯罪不论巨细一律罚贬,在实践过程中应注意防止滥赏滥罚和有功不赏、有罪不罚的错误倾向,最大程度地凝聚军心,激励斗志。

  将帅带头,公正执法。“将者,国之辅也”,将帅是国家的栋梁,也是军队的灵魂。中国古代兵家主张将帅要带头守法,一旦犯法就要自觉接受处罚或者自罚,有时还需要主动督促军法官对自己执法。曹操“割发代首”、诸葛亮自贬三级堪称这一方面的典范。将帅如能做到带头守法并且公正执法,就可以较好地维护军法的权威,引导全军形成自觉守法、秉公用法、严格执法的良好风气。

  先爱后威,以情带兵。如何处理爱与威的关系是治军理论和实践无法回避的问题。中国古代兵家提出先爱后威的治军原则,强调治军要做到“爱设于先,威设于后”,先爱抚士兵,使其亲附,然后才能立威明罚,否则就会无益于事。新时代治军应以史为鉴,大力弘扬将帅爱兵如子的优良传统,在军队内部营造官兵亲密融洽的氛围。

  以战为本,训战一致

  自有战争和军队以来,训与战的问题便一直存在。训战一致者往往能够赢得胜利,反之则通常以失败收场。兵者以战为本,军队应始终以作战为根本职能,训战一致,切实提高部队战斗力,才能完成能打仗、打胜仗的使命。

  根除追求虚名的功利观念。形式主义盛,则战斗力衰。军队是要打仗的,平时训练搞“花架子”,打起仗来就要付出血的代价。北洋水师在演习中弄虚作假的历史教训,殷鉴不远。克服形式主义需要根除功利主义和利己思想,不图虚名、不做虚功,把功夫下在想打赢、谋打赢、练打赢上,切实做好能打仗、打胜仗的战争准备。

  夯实“以战为本”的军事训练。军队是要随时准备打仗的,而打仗是硬碰硬、实打实的事,来不得半点浮夸和虚假。名将戚继光就非常痛恨军队训练中的“花法、虚套”,要求戚家军“便学一日有一日受用”。清朝八旗军入关200年后,训练雇人顶替,行军要民丁抬轿,结果成为不堪一击的老爷兵。新形势下抓好部队的军事训练,必须坚持“以战为本”的指导思想,强化备战意识、能战意识和打赢意识,坚持实战实训、联战联训,创新训练理念和方法手段,着力提升实战化训练水平。

  推动由内及外的军事创新。僵化、教条是打仗之大忌。在战争形态由冷兵器跨入热兵器之时,清军依然迷恋于弓马骑射,在作战理念、战法、训法等方面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在近代反侵略战争中屡战屡败,给后人留下深刻教训。创新是一支军队战斗力的源泉,是解决僵化和教条问题的有效途径。应大力推动以战法、训法为核心的军事指挥、训练、管理实践及其理论的创新,建立符合实战要求的训练标准和考评机制,真正把战斗力标准用科学手段确立起来。

  激励士气,鼓舞斗志

  习主席在视察陆军第71集团军时强调,要加强战斗精神培育和战斗作风训练,使部队成为威武之师。战争的胜负不仅取决于技战术水平、指挥能力、武器装备,还与官兵的战斗精神密切相关。激励士气是强化军队战斗精神的重要内容,是提升军队战斗力的有效途径。

  培塑武德,激发战斗潜能。中国古代兵家强调通过武德教育来培养和鼓舞军队的士气。强化战斗精神培育可以借鉴古代武德教育的经验,提取“精忠报国”的合理内核,大力弘扬“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意识、“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忧患意识、“马革裹尸”的牺牲精神,强化广大官兵的军魂意识,激发战斗潜能,凝聚军心,鼓舞斗志。

  精艺励气,增强打赢信心。精艺励气是中国古代兵家“鼓气”的重要手段,也是培育战斗精神的有效举措。在新形势下,精艺励气就是要激发官兵习武、精武的战斗热情,强化官兵打赢意识,增强敢打必胜的信心,全面提高打赢能力。

  和军谐众,促进团结向上。中华优秀传统军事文化强调“师克在和,不在众”,认为军队打胜仗的关键在于团结一致而不在兵力多少。军队内部的关系和谐团结,战斗精神必然旺盛;反之,关系紧张,军队涣散,战斗精神必然弱化。培育军队战斗精神需着力构建“和谐军营”,增强内部凝聚力,同心同德,众志成城,使军队形成团结向上的精神风貌。

  (作者单位:军事科学院)

编辑:张苇柠

书库

工运

  • 推动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健康发展

     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增强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 什么情况下可主张二倍工资补偿?

    劳动关系中,主张二倍工资赔偿金是一些案例中劳动者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之一,但在具体实践中,不同情况下的二倍工资申请依据和发放规则也有所不同。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的最长支付期限是多久?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第三款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七条的规定

  • 公司解聘“有过错”员工却败诉?

    在劳动关系实践中,一些员工在工作中出现纰漏而导致公司与其解除合同的案例有很多,评判公司的行为是否失当,还需要从员工的具体行为、如何举证等多方面论证。公司执意辞退违纪员工林立昆在北京某饮料公司连续工作了16年,自2001年12月29日入职后,该公司安排他当司机,由于工作勤快、踏实肯干

  • 劳动合同内容管理流程再造(之一)

    (一)劳动合同内容管理的流程再造了解劳动合同的特性对于劳动合同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确立权利义务美系的协议,与其他民事合同一样,劳动合同的签订也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

访谈

文献

  • 为了于党有益

    【重读红色家书】 “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这是朱德总司令为悼念抗战中不幸牺牲的左权作的一首诗。抗战烽烟中左权写就的家书,带有革命战争年代的鲜明特点,彰显了共产党人保家卫国、舍己为民、一心为公的大情怀。

  • 土地革命时期的中央巡视

    第一次国内革命失败后,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杀害,许多地方的党组织被打散。为恢复和整顿党的组织,中央派出巡视员到各地指导工作1927年12月广州起义失败后,鉴于各地难以发动暴动的实际,中央决定停止原计划的湖南、湖北农历年关总暴动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