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发展理念助推中部崛起的三重逻辑-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财经

以新发展理念助推中部崛起的三重逻辑

张开 王腾
2019-07-12 08:03:51  来源:河南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时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下更大功夫,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下更大功夫,积极主动融入国家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中部地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奋力开创中部地区崛起新局面。”中部地区崛起是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意义重大。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构筑政策体系、制度结构等新发展条件,更好地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
        中部地区崛起的历史逻辑
        新时代下的中部地区全面崛起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中部地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革命时期,老区人民群众对革命胜利有不可磨灭的贡献;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保障国家安全,在中部腹地兴建了一大批国防和重工业基地;改革开放以来,中部地区从粮食安全、能源供应、劳务输出、高等教育和环境保护等方面为发达省份的经济发展和中国的经济腾飞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也承担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成本。中部地区区位优势明显,在“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等重大国家战略上均有实施拓展的空间。相较于西部地区,中部地区更容易融入世界市场,对全国市场有高度的辐射性;相较于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更为丰富。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连南接北,交通网络发达,生产要素密集,人力资源丰富,产业门类齐全,科教基础较好,生态环境容量较大,集聚和承载产业、人口的能力较强,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优势明显,具有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条件。中部地区是我国新一轮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点区域,是扩大内需、提升开放水平最具潜力的区域,也是支撑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重要区域,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新时代下的中部地区全面崛起既面临重大历史机遇,也面临诸多风险挑战。相较于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仍然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对资源、劳动力和投资驱动依赖严重,产业升级、动能转换等难度较大,城镇化率依然偏低、质量不高,农业农村发展正处在破解各种难题的关键时期,对内对外开放水平仍待提高,制度性约束因素依然较多。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来,中部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突出,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动能转换困难相互交织。2019年第一季度中部六省GDP总量,河南省为11639.05亿元,增速7.9%;湖北省为9110.05亿元,增速8.1%;湖南省为8334.97亿元,增速7.6%;安徽省为7065.7亿元,增速7.7%;江西省为5373.1亿元,增速7.6%;山西省为3533.21亿元,增速7.2%。中部地区经济走势南北差异加大现象比较突出,黄河以北比较典型。中部地区贫困人口依然较多,脱贫攻坚压力依旧较大。根据《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2018》,2017年中部六省贫困人口分别为:江西省107万人,湖北省114万人,山西省133万人,安徽省158万人,湖南省232万人,河南省277万人。截至2019年5月,中部六省贫困县数量分别为:江西省5个,湖北省16个,安徽省18个,湖南省20个,河南省27个,山西省32个,促进中部地区全面崛起依然任重道远。
        中部地区崛起的理论逻辑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一定的生产力要求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同样道理,发展和发展条件也是辩证统一的,发展要求与之相适应的发展条件。旧发展条件和旧发展相适应,但是制约着新发展的产生。当前我国的旧发展是高速增长阶段,新发展是高质量发展阶段,支撑高速增长阶段的制度结构、发展条件已经不适应高质量发展阶段,甚至成了高质量发展的桎梏。新发展需要新的发展条件,新发展理念的提出为新发展条件的诞生、创建提供了思想引领,为政策举措提供了思路和方向。五大发展理念之间是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的统一整体:创新发展要解决发展动力问题,需要处理好新旧关系,打破旧的体制机制,由要素驱动转为创新驱动,实现新旧发展动力转换;协调发展要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需要处理好空间关系,实现区域和城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绿色发展要解决人与自然不和谐问题,需要处理好主客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开放发展要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需要处理好内外关系,全盘考虑和统筹把握国际和国内两个大局;共享发展要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需要处理好内部关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新发展和新发展条件的辩证统一,在经济领域内表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立。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既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既包括生产力方面的内容——“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也包括生产关系方面的内容——“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从生产力或产业体系角度来看现代化经济体系,其重点在于发展实体经济,这就要求生产关系或经济体制做出相应调整,构筑新发展条件,进而推动现代生产力三大资源要素——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向实体经济集聚。
        新发展理念的有力贯彻,有助于更好地构筑中部地区崛起所需要的新发展条件。目前中部地区与旧发展相关的对资源、劳动力和投资驱动依赖大,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结构已经不能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内对外开放水平低、制度性约束因素和相对落后的产业政策体系等对高质量发展也形成一定的制约,而与新发展相关的对新兴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动能转换和与之相适应的制度性政策条件的呼唤迫在眉睫。

1 2 共2页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企业工会要以职工为中心做到4个强化

    工会要忠诚党的事业,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把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落实到广大职工群众中去。这充分表明了工会工作的政治定位和工会组织的政治属性,为做好新时代工会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这就要求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干部坚定信心,明确政治方向,切实承担起工会组织引领广大职工工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责任,在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作用。

  •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工会干部学校要理直气壮办好思政课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工会干部学校作为工会干部进行政治理论学习、业务素质提升的主阵地,就是要为党联系职工群众培养得力助手,通过系统化培训提升干部专业化素质,培育职工信赖的娘家人。

  •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扛起新时代工会组织的使命担当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我们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各级工会要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切实扛起新时代工会组织的使命担当。

  •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落地生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工人阶级,十分关心产业工人队伍建设。2017年2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就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专门进行部署和谋划,这在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是第一次。随后,湖北审议通过了《湖北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全面落实中央精神。

访谈

文献

  • 周恩来与南方局干部教育

    从1939年开始,周恩来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红岩开展了8年工作。在这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时期,周恩来特别重视干部教育工作周恩来在《建设坚强的战斗的西南党组织》中提出了“要在思想上组织上巩固党,使西南党成为真正的彻底的地下党

  • 伟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

    一、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三、彻底废除封建农奴制十、西藏发展进入新时代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按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六十年一甲子,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六十年前的民主改革,对西藏地方和西藏各族人民而言,是一次新生,意义非同寻常。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