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文教

当代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

姚建彬
2019-12-02 10:35:03  来源:中国文化报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来未有之大变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等多重趋势,使得国际社会正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通过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将蕴含其中的中国书写经验、文艺审美观念、文化意蕴融汇到世界文明的交往体系之中去,使之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精神资源、智慧资源,这不仅是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中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独特贡献的重要途径之一。从这样的角度来审视当前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依然有不少工作可做。

  要做长远而系统的规划

  “中国当代文学百部精品对外译介工程”“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工程”“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中外图书互译计划”等八大工程的先后设立和逐步实施,为中国文学走出去拓展了新的天地,并逐步形成了中外文学交流互动的良好格局。然而,在这些工程之外,我们也需要有一些长远而系统的规划。

  众所周知,文学的跨语际、跨文化、跨地域的传播与交流,是一个涉及众多环节的复杂活动,其效果的呈现与评价充满着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我们要以从容、理性的态度来看待并推动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要从世界范围内来着眼和布局,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远景规划来推动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而不能让急功近利的短视主张和措施制约我们的眼界,束缚我们的手脚。

  今天不仅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还是一个国际政治、贸易、文化、军事等多种因素交错角力极为剧烈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我们对文学所扮演的角色更要有清醒而冷静的认识。换句话说,我们不能盲目夸大文学在塑造、改变国与国之间民众的彼此认识、沟通与理解过程中的作用。文学有其专属的领域和独特的魅力,有其区别于其他力量的特质,即便是在跨越文化、语言的情况下讨论文学的传播和交流,也不能抛弃这一基本认识。也就是说,我们不能无视文学自身的审美品格和文学自身的发展演变规律,更不能粗暴地要求文学承载它不可能承载的重担。

  从文学传播的角度来看,真正能够让异域读者折服的作品,是那种既能够直击人类根本性重大关切,又能表现出所属民族独特审美品格、审美风范、审美趣味的文学佳作。这就提醒我们的作家,切不能为了讨好某种文化、某一地域的读者而写作,要毫不犹豫地坚持书写中国人的灵魂与精神,淋漓尽致地描摹中国人的品格与气度,让中国人对真善美的理解跃动于字里行间,从而为中国文学走出去提供鲜活的精神气象。如若我们对外介绍和传播的都是充满中国韵味、饱蘸中国灵魂的文学作品,那势必会受到不同地域的海外读者的欢迎。我们要让多姿多彩的中国文学尽可能以文学的方式走出去,向海外国家传递一个饱满、鲜活的中国形象。

  调整地缘格局,重视提升内功

  不可否认的是,自地理大发现时代以来,西方国家主导着世界文学的基本走向和审美品格。自文艺复兴以来的国际文学思潮的发展演变,也大体上是以西方文学的思潮演变为基本坐标和风向标而建构和叙事的。但是,这绝非世界文学的全貌,也不是世界文学的真实样态,更不能称其为世界文学的完整形象。我们不要忘记,在西方文学的旁边,还有亚洲文学、非洲文学、拉丁美洲文学和阿拉伯文学。因此,我们要改变以往在传播中国文学过程中存在的以西方为聚焦点的倾向,要把我们的目光从有限的西方版图,延伸扩展到更宽广的版图。对于西方文学不屑于去亲近的非西方文学,对于西方文学斜着眼睛去打量的非西方世界的读者,我们要报以饱满的热情,采用积极有效的办法去亲近、拥抱。

  都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对于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而言,我们的退一步并不意味着放弃西方。只是说,我们要适当调整原来高度聚焦于西方的眼神、精力、人力、财力,有意识地转变我们的传播思路,改变我们的传播方向。如果说在文明程度较高的地区还存在着有形无形的壁垒,阻碍或制约着我们的文学在这些地区的传播,那么我们完全可以去非西方文学主导的更广大地区,开拓和传播中国文学的新气象。

  实际上,近年来,我们的一些作家、出版机构、版权代理人,已经开始自觉地走向西班牙语世界、葡萄牙语世界、法语世界、阿拉伯语世界等更加广袤多样的地区,探索在更多语种、文化更加多样的地区传播中国文学的新渠道、新市场。这其中包括余华和其作品在阿拉伯语世界所赢得的赞誉,麦家和其作品在西班牙语世界的传播所获得的肯定等,这些成功的传播先例可以给我们很多启发和借鉴。

  从长远来看,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最终离不开中国文学本身的质量与品格的建设。“打铁还需自身硬”,优秀的文学作品总会赢得它的读者。文学的跨语际、跨文化、跨地域传播与交流,最终是要建立在文学自身所具有的优秀艺术特质上。因此,只有不断创作出真正具有中国作风和气派、表现中国独特审美品格、描绘中国人充满活力的生活、抒写中国人丰富精神世界的文学作品,才能为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资源,为中国国际形象的建构作出文学应有的贡献。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解放思想是一场思想观念的革命性变革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和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广泛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就是凝聚思想共识和精神力量,结合自身和工作实际,举一反三,认真查找存在的问题,深挖根源,对症下药,逐一解决,加快转变工作作风,以思想的大解放来推动检察工作再深入、再创新。

  • 牢记原点,不忘初心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追根溯源,诞生于170多年前的《共产党宣言》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源头。当前,全党正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重温《共产党宣言》,有助于加深对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感悟,有助于这次主题教育根本任务的完成。

  • 如何增强基层工会活力 发挥基层工会作用

    工会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工会工作是党的工作的外延,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一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中,承担着特殊的历史使命和光荣职责,要加强基层工会建设,重视基层、活跃基层,努力增强基层工会的活力。

  • 关于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权益的探究与思考

    女职工是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我们应依法切实推进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强源头参与,保障女员工权益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切实维护女职员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努力促进劳动关系和谐。

访谈

文献

  • 周恩来与南方局干部教育

    从1939年开始,周恩来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红岩开展了8年工作。在这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时期,周恩来特别重视干部教育工作,其间举办了党员干部训练班开展党性教育,干部在红岩村的学习蔚然成风。

  • 伟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

    一、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三、彻底废除封建农奴制十、西藏发展进入新时代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按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六十年一甲子,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六十年前的民主改革,对西藏地方和西藏各族人民而言,是一次新生,意义非同寻常。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