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人才培养与战争形态演进-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军事

军事人才培养与战争形态演进

张杰 张驰 赵兴华
2019-12-21 15:47:17  来源:光明日报

  从人类军事史的角度看,军事人才培养只有适应战争形态演进的需求,才能在不同历史阶段有效地为打赢战争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冷兵器时代,战争对抗主要体现在士兵的数量和体质上。因此,在这一时期,就必须强化士兵的体质体能,并且及时训练士兵使用刀、枪、剑、戟等冷兵器。在这一历史阶段,谁能够培养出力气更大、体能更强、冷兵器使用得更好的军人,就往往能在战斗中取胜。热兵器时代,火药兵器取代冷兵器成为主战兵器。作战对人的体质体能的要求大大降低,而对于人使用火药化兵器效能的要求则越来越高。这时就需要大规模塑造善于运用火枪、火炮等火器的军事人才。到了机械化战争时代,机械化兵器成为了主战兵器,飞机、坦克、航空母舰、潜艇等锋芒毕露,这一时期军事人才必须善于运用机械化武器平台作战。进入信息化战争时代,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群使军队作战效能大幅提升,各军事强国纷纷把军事革命的立足点,从发展直接杀伤敌人的硬件武器转到研制实现系统集成的各种信息传感器上,这就要求军事人才必须具备信息化素养。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军人基于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的“组合拳”,把还准备以坦克和装甲车辆与美军决一胜负的伊拉克“共和国卫队”官兵打得晕头转向,伊军官兵所期望的机械化战争条件下的作战还没有开始,战争就已经结束了。

  历史发展到今天,战争实践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军事人才培养必须具有一定的超前性。目前,未来战争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清晰,可以初步判断下一代战争很可能是智能化战争。正如美国军事学家辛格所说:“5000年来战争一直是人类的独角戏,而现在,这个局面已经结束了。”从战争形态的演变看,当“机械技术”走入战场时,它催生了飞机、坦克、大炮、战舰等机械化作战装备;当“信息技术”走入战场时,它催生了导弹、精确制导炸弹、远程通信等信息化作战装备;而当“人工智能技术”走入战场时,它催生了军用机器人、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船等智能化作战装备。可以说,人工智能正在颠覆人们的“自然界”思维、“人类社会”思维和“战争”思维,它也不可避免地正在一点点地改变军事人才培养的形态。

  近几年,在人工智能科技领域,流行着一个热词“奇点”。“奇点”是一个存在于未来的时间点,当这个“奇点”来临的时候,人工智能将完全超越人类智能,人类历史将彻底改变。美国未来学家雷·库兹韦尔认为,“到21世纪末,人机智能将比人类智能强大无数倍。”当“奇点”来临之后,战争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可以预见的是,机器人的智能将超过人的智能,武器会变得比人更加聪明。自战争诞生以来的那种为人们所熟知的“兵器是死的而人是活的”“人使唤兵器而兵器听人使唤”的状况将彻底发生改变。到那时,不仅一线的战斗者会由人变为智能化的机器人,甚至整个战争的设计者都有可能会由人变为智能化机器人。这些有可能出现的重大变化,让我们要在“奇点”来临之前,就下功夫研究智能化战争需要怎样的军人。

  在智能化战争中,在前线“拼命”的可能大部分都是军用无人机、无人车、无人潜航器、无人操作士兵等智能化机器人,有血有肉的人则远离战场一线,在后方“遥控”,甚至有时连“遥控”的工作都不用做,因为智能化机器人会“思考”,他们一旦受领任务便会自主地“寻思”完成任务的最佳方案。在这种情况下,军人那种面对面拼杀的勇敢精神可能不会像过去机械化战争那样经常出现,而代之以一种新形态的勇敢精神。这是军事人才培养面临的新情况。

  智能化战争对军事人员能力素质提出了新要求。一方面,从“物”的科技含量来看,人工智能新技术大量应用于武器装备的研制开发,导致武器装备体系的高科技含量特别是智能含量大幅度提高。人工智能技术的登场,很可能会从根本上改变战斗的“场景”,由“人VS人”的战争,变成“机器VS人”或者“机器VS机器”的战争。另一方面,从“人”的科技含量来看,武器装备发生的质的飞跃特别是智能化武器的出现,又几乎强制性地要求提高武器装备使用者的科技素养特别是人工智能科技素养,即根据智能化武器装备特点培养具备驾驭智能化作战体系能力素质的现代化军人。

  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颠覆性地改变战争制胜的内在机理,这也倒逼着与智能化战争相适应的军事人才培养理论必须迅速发展,尽快回答这样一些紧迫的理论问题:智能化机器人参与的战争需要什么样的军人、如何培养塑造这样的军人?智能化战争条件下军事人才的标志是什么、如何才能培养这样的人才?智能化战争条件下军事人才的培养应该如何推进?等等。总之,与智能化战争相适应的军事人才培养理论,必然具有强烈的智能时代特征,不论其表述方式如何、侧重点如何,战斗的智能型要素已然深深地嵌入其中。

  (作者:张杰、张驰、赵兴华,均系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院研究员)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让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在前列

    党中央明确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点题、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健全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统筹城乡民生保障制度等改革的重要内容。我们坚持党的领导,注重试点先行先试,统筹各方协同发力,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不断走深走实。

  • 及时回应网民关切 走好网上群众路线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创新互联网时代群众工作机制,始终做到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引领群众,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健全联系广泛、服务群众的群团工作体系,推动人民团体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把各自联系的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

  • 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繁荣先进文化

    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离不开职工群众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要充分发掘广大职工群众的文化自觉,让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成为广泛的社会共识,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实现人生价值。要通过一系列制度鼓励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凝聚起投身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强大精神动力。

  • 牢记初心使命 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工会作为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要始终以党的初心为自己初心,以党的使命为自己使命,以践行党的初心使命为根本动力,不断开创新时代党的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新局面。

访谈

文献

  • 周恩来与南方局干部教育

    从1939年开始,周恩来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红岩开展了8年工作。在这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时期,周恩来特别重视干部教育工作,其间举办了党员干部训练班开展党性教育,干部在红岩村的学习蔚然成风。

  • 伟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

    一、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三、彻底废除封建农奴制十、西藏发展进入新时代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按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六十年一甲子,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六十年前的民主改革,对西藏地方和西藏各族人民而言,是一次新生,意义非同寻常。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