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型关爱”:彰显未检工作司法温暖-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法治

“四型关爱”:彰显未检工作司法温暖

王廷祥 丰建平
2019-02-03 07:32:04  来源:检察日报

  ◇在提审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法,将法、理、情融于讯问全过程,变讯问为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实施感化教育的“课堂”。

  ◇在开展社区矫正日常管理工作时,注意保护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的个人隐私,其矫正宣告不公开进行,其矫正档案应当保密,让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融入正常的生活、学习中。

  ◇提升个体法治意识。让未成年人主动参与到法治教育过程中,在体验中增强法治观念。

  ◇依托高校法学、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资源优势,开展检校合作,面向青少年定期开展专业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近年来,由于家庭照顾缺失、学校教育不足、未成年人生理心理早熟化等原因,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逐渐呈低龄化、成年人化、暴力化的趋势,如何有效预防和治理未成年人犯罪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作为基层检察机关,如何充分发挥检察职能,打造高效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防治模式,实现教育、惩治、预防整体效果,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笔者认为,按照对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要求,可具体探索完善针对不同年龄、不同类型的未成年人,创新实施挽救、矫正、预防、救助“四型关爱”特色帮教措施,引领学校、家庭、个体和社会共同参与,为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以司法办案为契机,实施“挽救型”关爱。成立未成年人刑事检察专门办案机构,统一受理未成年人案件,从审查逮捕、起诉,直到犯罪记录封存,全面落实未成年人案件特殊程序要求,根据涉罪未成年人的不同情况和表现,分别实施有针对性的挽救措施。一是重视法、理、情的感化教育。在提审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法,将法、理、情融于讯问全过程,变讯问为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实施感化教育的“课堂”。对到案后已满18周岁的犯罪嫌疑人,虽已无需法定代理人到场,但可进行远程亲情会见,通过家属的视频交流进行亲情感化和教育,将人文关怀贯穿在批捕、起诉等办案环节,促使涉案未成年人认罪悔罪。二是推行因人而异的考察方式。通过调查分析被附条件不起诉人的个人情况,制定不同的监督帮教措施,在考验期内既给予张弛有度的警醒约束,又赋予自我约束的责任义务。为了不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可要求其定期汇报思想动态,再通过实地走访形成考察报告。积极探索建立“观护帮教+技能培训”的观护帮教模式,对符合条件的被附条件不起诉人家庭管教能力较差的,安排到“观护帮教基地”接受考察帮教,实现教育、感化、挽救的目的,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其回归社会的信心和能力。三是健全完善不捕不诉制度。坚持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综合考量犯罪情节、犯罪性质、悔罪表现及可能判处的刑罚,对符合相关条件的,依法作出不批捕、不起诉决定或及时变更强制措施。如对偶犯、初犯以及被胁迫、诱骗偶尔走上犯罪道路且情节较轻的,可以到学校调查了解该学生的一贯表现,综合实际情况,依法不予适用逮捕措施,并在赔偿被害人损失和取得谅解的基础上对其作出相对不起诉决定,同时,与有关部门联系,督促其改过自新,让其重返校园,继续完成学业,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以社区矫正为平台,实施“矫正型”关爱。加强未检部门对被判处缓刑的涉罪未成年人社会矫正工作的参与度。一是加强回访考察和帮教。监督司法部门开展的社区矫正活动,从交付执行开始,定期到各社区查看司法部门的日常监管日志是否齐全,教育奖惩是否到位,解除矫正宣告等活动是否落实。“上门家访”,注重考察家庭环境以及教育是否得当,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及时对症下药,运用正确的教育方式。二是进行分类管理并注重隐私保护。将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与成年人分开进行,采用未成年人易接受的方式对其进行教育和监管。同时,分类别、分阶段、分等级开展有针对性的矫正工作。在开展社区矫正日常管理工作时,注意保护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的个人隐私,其矫正宣告不公开进行,其矫正档案应当保密,让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融入正常的生活、学习中。三是主动提供心理疏导服务。针对未成年人自控能力较弱、易冲动、尚不成熟等心理特点,在社区矫正监督中主动为涉罪未成年人提供心理疏导,制定相应的心理矫正方案,帮助其培养健康阳光的心理,避免再次误入歧途。通过“心理疏导室”和“心理宣泄室”进行心理矫治,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尽快重返社会。

  以法治教育为依托,实施“预防型”关爱。注重法治教育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中的重要作用,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优势,充分调动未成年人参与积极性,开辟面向青少年的法治宣传新途径。一是突出学校法治教育。完善法治副校长机制建设,通过检察长、副检察长担任中小学法治副校长活动,实现法治与德治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统一,促进青少年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的有效提升,为学校开展法治教育活动提供有效法治保障。与学校一起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在校学生进行法治教育,采取符合青少年心理特点的多种形式,特色化送法进校园,并将经验成果逐渐推广至所在地中小学。二是重视家庭法治教育。在送法进校园的同时,通过“家长一封信”、共同完成法治教育作业等方式,让家长在潜移默化中参与到法治教育中;把法治教育带进家长会,为教师和家长上法治教育课,引导家长发挥家庭教育作用。三是提升个体法治意识。让未成年人主动参与到法治教育过程中,在体验中增强法治观念。通过开展“开学第一课活动”,让学生走进法庭,观摩庭审过程,亲身体会法律的威严,真实感受到在日常生活中要遵纪守法。探索在“青少年法治教育示范学校”聘请该校品学兼优的学生为“小小法治宣传员”,由他们协助学校开展一些法治教育活动,担任交通指挥员,成为法治宣传的先锋队,吸引更多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四是推动社会法治环境建设。设立“青少年法治教育校外基地”,借助基地让青少年在实践中掌握法律知识,广泛动员青年志愿者参与到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中来,不断巩固、壮大青少年法治教育队伍。打造犯罪现场生物模拟还原实践讲堂,组织青少年观看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反校园暴力、刑侦教学基地等专题片,引导学生们远离违法行为,保护自身权益。

  以帮扶解困为载体,实施“救助型”关爱。未成年人抗风险能力脆弱,在遇到困难时,更需要通过多途径获得救助,以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一是充分利用刑事救助基金。在积极对未成年被害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司法救助的基础上,扩大申请救助的范围,救助相关被害人的未成年子女,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尽最大努力给予精神抚慰和亲情关怀。二是通过心理辅导进行情感救助。探索与心理医院合作成立“未成年人心理疏导基地”,由医院的专家组成团队,利用心理咨询方式,缓解涉案未成年人在审查起诉期间的焦虑、急躁情绪,给予适当引导,帮助他们平稳度过诉讼期。依托高校法学、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资源优势,开展检校合作,面向青少年定期开展专业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借助沙盘治疗、沙龙互动等心理诊断学手段,对相关涉案未成年人进行定制式保密诊疗和心理干预,积极疏导其不良认知和极端情绪,引导涉案未成年人回归正轨,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山东省胶州市人民检察院)

编辑:张苇柠

书库

工运

  • “分调裁”应做好三个结合

    要优化“分调裁”工作机制,须将“分调裁”工作与综合治理考核体系做好结合,与人工智能做好结合,与各地实际情况做好结合。全国各级法院正认真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机制工作部署,持续加大诉讼服务中心资金投入和建设力度,“分调裁”机制落地生根,成果丰硕:

  • 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次把劳动教育纳入党的教育方针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的方向和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是确定教育发展方向、指导教育发展的战略原则和行动纲领。

  • 助推劳动教育,职业院校有优势

    在大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有一类院校具有独特优势,能够助推这些普通教育类型的学校有效地开展劳动教育,那就是遍布各地的1万余所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是职业院校的独特优势职业院校具有劳动教育的理念优势。职业教育是以一种以传授技术技能为主的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在教育理念上追求不是系统构建科学文化知识

  • 打开劳动教育的新天地

    【教育透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 劳动教育,作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毋庸置疑。

访谈

文献

  • 思想建党的发端——重温周恩来《坚决肃清党内一切非无产阶级的意识》

    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思想建党是我们党的伟大创造和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在《坚决肃清党内一切非无产阶级的意识》一文中,周恩来开篇便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所在,“党的政治路线上许多不正确思想的来源

  • 为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作出新贡献

    近日,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中共党史学会、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联合举行座谈会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辉,是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纲领性文献。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