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实践与思考-正文
“三生”兼顾 产村相融
尹盼秋//www.workercn.cn2012-12-12来源:嘉央罗萨
分享到:更多

  

    以现代草原畜牧业发展推动牧区全面小康

    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牧区的全面小康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作为牧区县,红原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农牧民融入现代社会进程,加快牧区现代化步伐的要求,坚持“生态保护为先、生产发展为要、民生改善为本”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生产、生活“三生”统筹兼顾,产村相融,加快推进草原畜牧业转型增效,努力实现草原增绿、牧业增效、牧民增收的协调统一。

    首先,发展现代草原畜牧业要定位好发展方向。当前,草原牧区仍是我省生态环境的脆弱区、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滞后区、二三产业发展的落后区、实现农牧民收入翻番目标的攻坚区。从我省牧区发展现状出发,将牧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作为主要发展方向,对加快我省传统畜牧业向现代草原畜牧业跨越,促进草原保护、现代牧业和牧民新村互动共融、协调发展具有比较现实的意义和效果,同时,也不乏成功的范例。

    其次,发展现代草原畜牧业还要选择好发展路径。要进一步明确将保护草原生态作为前提,将培育专业养殖大户和联户作为核心,将专业化布局作为首要任务,将产业化经营作为主要途径,将标准化生产作为主攻方向,将发展社区现代畜牧业作为载体,将技能化培训作为重要基础,将科技支撑作为重要保障,引导牧民减畜提质、转产分流、分工分业,努力构建“四个体系”、调整“四个结构”、推动“四个转变”、实现“四个持续”,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

    构建四个体系,促进牧业服务社会化。一是构建高效的牧草生产管护体系。二是构建现代的兽防繁育体系。三是构建完备的畜产品安全防范体系。四是构建科学的牧业技术支撑体系。

    调整四个结构,促进畜牧生产产业化。一是调整天然草场结构,大面积建设优质高产人工打贮草基地,促进天然放牧型向冬春补饲型转变。二是调整畜群畜种结构,大力实施畜种改良和品种选育,保护提升优质品牌,促进牲畜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三是调整牧业人口结构,通过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等替代产业,促进牧业剩余劳动力向非牧产业转移。四是调整畜副产品结构,大力扶持发展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促进原料出售型向精深加工增值型转变。

    推动四个转变,促进牧业经营现代化。坚持以工业化的思路指导牧业,以市场经济的理念经营牧业,以现代管理方式改造牧业,提升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一是推动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着力加强牧道、暖棚、生产用房、割草机具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牧业装备现代化水平。二是推进单一粗放的养殖业向种养复合型集约化、规模化转变。积极探索发展高原生态农业,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和产出率。三是推进无序的畜牧业生产方式向组织化经营转变。大力发展牧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专合组织壮大经济实力、规范管理,增强服务带动能力,提高畜牧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四是推进畜牧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促进畜产品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实现资源就地加工转化,提高产品附加值。

    实现四个持续,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一是实现生态功能持续增强。通过合理放牧,改良恢复,维护草地健康,优化传统放牧模式,改良培育天然草地技术及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构建因地制宜、规模适度、生产诚信、优势明显、环境友好、生态安全、各具特色的生态畜牧业示范基地。二是实现草地资源持续利用。合理利用和保护天然草地,利用优良牧草品种提高天然草地生产力,建立优质高效饲草生产加工利用系统,有效供给冬春饲草,切实推进草畜平衡,实现资源持续利用。三是实现畜牧经济持续发展。明确主导畜种,提高品种质量、优化畜群结构,形成标准化、适度规模、优势明显适合推广应用的优质畜种,实现社区农牧民减畜不减收。四是实现牧民群众持续增收。

    (作者系红原县委副书记、县长)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