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马克思主义当代生命力-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访谈

彰显马克思主义当代生命力

记者 陈立民
2018-09-18 11:01:05  来源:新华日报

  围绕“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路径启示”这一主题,本报记者邀请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陈金龙进行访谈。

  记者:今天我们纪念马克思,关键是要真正理解和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陈金龙: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具体表现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理论品格、理论旨趣的当代价值。基本原理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和整体功能,是对事物本质和发展规律的概括和总结,具有科学性和客观性。如关于社会基本矛盾、关于生产力最终决定作用、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关于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归宿等,这些基本原理至今仍然是有效的。马克思主义既是一种世界观,也是一种方法论,是“伟大的认识工具”,为审视历史、评价历史,为观察、解决当代问题,提供了基本方法。这些方法论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认识现实、解决问题提供了基本遵循。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永葆生机和活力,根本原因就在于它具有科学性、人民性、批判性、实践性、开放性等理论品格。这些理论品格使马克思主义具备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更新的内在要求与动力机制,这也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应当具有的理论品格。马克思一生坚持面向人民群众,以实现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为己任。可以说,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人的解放,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旨趣。这一理论旨趣依然具有当代意义。

  记者: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够在中国生根发芽?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陈金龙: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生根发芽,主要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使它具有超越时空的魅力,没有因为时间推延、时代变化而褪色;马克思主义适应近现代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理论诉求、理论需要,有效指导了中国的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实现了与中国国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马克思主义创立过程中,表达了对中国问题的关切,为解决中国问题提出了基本思路。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西方,是西方文化、西方社会的产物,要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必须与中国国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也是话语方式、表达方式中国化的过程。如此,马克思主义才能脱下“洋装”,为中国的老百姓所喜爱和接受,才能指导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国革命、建设、改革需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作指导,不能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中国实际相结合,才能展现马克思主义的当代解释力、生命力;只有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通过对中国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才能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记者: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当前的研究中存在哪些不足?怎样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陈金龙:一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文献的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文献是如何引进中国的,从翻译、出版、刊载的角度进行研究,尚有较大研究空间。马克思主义基本文献译介到中国之后,各方的态度、反映如何,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人从中汲取的理论资源是什么,有待进一步说明。事实上,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以文本为单元推进的,国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阅读、接受与提取也是以文本为单元进行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也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文献形成与传播的过程。这些文献是如何形成、修改与完善的,刊发、传播的情况如何,尽管学术界已有一些研究,仍有具体考察的空间。

  二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是一幅多彩的画卷,学术界对此进行了整体把握和分时段考察,但仍可从多个维度、不同侧面展开研究。同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实际上是马克思主义具体原理中国化的过程,以往学术界对于这一过程的叙述比较笼统,未能呈现马克思主义具体原理中国化的情形。还原这一段历史,可以理论为单元展开研究,如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国家理论、社会形态理论、过渡时期理论、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等的中国化,以呈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生形态。

  三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理论的研究。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理论,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途径、方法、基本经验等问题,学术界已有相当研究。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的认识仍存在分歧,对时代特征、社会批判、话语建构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需要进一步说明和回答。

  四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既要回溯历史,也要关注现实,这是彰显马克思主义学科社会功能的需要,也是马克思主义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新时代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重大实践问题、重大经验总结,应该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对象。

编辑:张苇柠

书库

工运

  • 就业总量持续增长 就业结构调整优化

    改革开放40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四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改革开放40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始终把就业工作摆在优先位置,想方设法满足劳动者的就业需求,提升了就业总量,保持了就业形势的长期稳定。

  •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时代意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深刻阐释了商品经济的本质和运行规律,赋予了活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决定作用,并由此奠定了剩余价值论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要求各种商品的生产和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遵循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 先进制造业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支柱

    经济体系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包含产业结构、财税体制、货币金融体制、企业制度,等等。其中,产业结构与产业体系是核心。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柱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人类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规律使然,是新工业革命背景下的必然选择。

  • 宣传思想工作要捧着一颗心发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必须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既解决实际问题又解决思想问题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首先需要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营造一个昂扬奋进的精神环境,这是宣传思想工作的价值所在

访谈

文献

  • 抗日名将的挚爱与赤诚

    “为民族,为群众,二十年奋斗出生入死,功垂祖国;打日寇、打汉奸,千万同胞自由平等,泽被长淮。”这是1945年2月8日中共中央委员会为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战死沙场所作的挽词。彭雪枫很早参加革命,在红军时期,先后追随毛泽东同志参加五次反围剿、四渡赤水等著名战役。抗战爆发后,彭雪枫任八路军总部参谋处处长兼驻晋办事处主任。

  • 文献构筑信史 数据引领未来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前夕,“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上线发布会9月2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举行。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抗战研究要深入,就要更多通过档案、资料、事实、当事人证词等各种人证、物证来说话。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