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为基,以厚民生-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时政

制度为基,以厚民生

邹文开
2020-03-24 08:11:49  来源:党建网

制度为基,以厚民生

——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

  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旨归。在新时代,人民幸福感的获得和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和健康密切相关。正是为回应人民群众的这些关切,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一系列有效增进人民福祉的长效机制和制度安排。

  一、以就业增进百姓幸福感

  就业既是经济政策靶向,也是政府安邦之策,是最大的民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就业优先,做好百姓就业这篇文章。

  (一)就业托举幸福梦

  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你幸福吗?”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引发了人们对幸福指数的追问。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是许多求职者的心愿。有所忙、有所获、有所盼是幸福最好的形态。就业脱贫、就业致富的故事,在山东淄博开办农家乐的村民、湖南茶陵米蔬种植合作社的农民以及广西扶绥返乡农民工中随处可以听到。“政府搭台促就业、市场需求引就业、民众自主来创业”精准反映了中国就业的状况。

  (二)数据见证新成就

  天翻地覆慨而慷,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尤其是最近十年,我国就业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表现在各种统计数据指标的良性分布。

  就业人数维持稳定:2009年至2018年,数据显示全国就业人口总数呈稳定中趋升态势。10年来,就业人口总数增加近3000万人。

  

  

  灵活就业逐渐多样:相较于上世纪90年代人们主要集中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就业的状况,最近十年,外企、民企、个体经营、自主创业等灵活就业形式成为主流、常态。数据显示,2018年灵活就业人数是2009年的2倍多,这充分表明就业市场多元化,社会吸纳力增强。

  工资水平稳健提升:就业就会有工资收入,工资收入是人们的主要经济来源。近十年来,全国城镇就业人口平均工资水平有了巨大飞跃。数据显示,2009-2018年,全国城镇就业人口年平均工资上涨2倍多,从2009年的不足4万元一跃为2018年的8万多元,可支配收入增加,民众幸福指数也随之跃升。

  

  

  失业比例逐步下降:与就业相对应的是失业,失业率的高低变化从侧面印证就业的情况。数据表明,2016年失业率跌破4%,2018年更是下降到3.8%。失业人口的减少说明经济运行状态良性健康,产业吸纳就业人数多。

  (三)就业压力待纾解

  尽管当前我国就业形势总体平稳,但不可否认我国依然是世界上人口和劳动力供给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解决就业问题具有长期性、艰巨性、迫切性和复杂性。在未来一段时期,外部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国际社会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经济下行压力风险犹存,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一方面,就业总量压力依然较大,近些年我国年均新增城镇就业人口高达1500多万人,且素质参差不齐,就业期限短,就业质量不高;另一方面,就业结构性区域性矛盾更加突出,产业结构性调整使得部分行业部分地区的市场供求冷热不均,部分行业、部分地区面临着稳岗保就业压力。此外,部分困难群体的就业压力也比较大,大龄低技能劳动者就业难题也将持续存在。

  (四)政策扶持是基石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而要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富足安康,离不开稳就业的兜底保障。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外部环境影响,党中央、国务院把稳就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就业优先政策,实施了一系列稳就业、促就业政策措施,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明确把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中国之治”上升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提出要“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释放制度活力。

  政策引路——厚植就业沃土:系统性释放政策红利是建立就业促进机制的基石。就业政策要全面发力,要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凸显就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优先位置,丰富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的内涵。要把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采取更加积极的就业措施,抓重点、调结构、守底线,实现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良性循环。纵然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内部经济面临诸多压力,但在一系列稳就业政策的推动下,百姓能安心,中国有信心。“就业比较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必须努力实现。

  抓住龙头——做强经济大蛋糕: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快需求结构、城乡结构、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经济结构有序调整。

  解困企业——练好吸纳就业功: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不断降低企业营商成本;落实提高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标准和小微企业、科技型初创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不断加大失业保险费返还力度,刺激企业发展生产,扩大就业岗位需求。

  创业拓荒——铺就幸福康庄路:扶持双创企业带动就业,持续推进双创企业优惠政策,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形态就业的扶持。

  精准施策——聚焦帮扶困难者: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创业创新、基层就业、参军入伍;结合乡村振兴计划,不断提升农民工就业服务质量;加快推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针对就业困难人员、农村劳动力以及高校大学生等重点就业群体,启动就业援助月活动,开展“春风行动”,启动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的春季专场活动,为劳动者免费提供岗位信息、政策咨询、就业创业指导等服务。加大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实施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推进行动。

  培训铺路——授之以渔涨技能: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如从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中拿出1000亿元,用于1500万人次以上的职工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2019年,教育部颁布《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针对高中毕业生、退役军人和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等不同群体的特点和受教育状况,分列招生计划、分类考试评价、分别选拔录取,为各类群体提供多样化入学方式,缓解农民工、下岗工人和退役军人的就业压力,提升劳动力技能。

  总之,实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的目标,政府工具箱中有充足的组合拳可以应对,有能力保持就业局势平稳。综合近年就业政策来看,就业政策顺利实施与经济增长不断趋稳向好、改革红利不断释放休戚相关。正是在持续不断的经济政策调整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巨大推动之下,遵循转方式、优结构、换动力的原则,相关配套就业政策才可能源源不断地激发出巨大的经济活力,培育多元化的就业“蓄水池”,从而实现充分就业。

1 2 3 4 共4页

编辑:张苇柠

书库

工运

  • 【专家访谈】疫情下,集体协商应增强灵活性注重实效性

    集体协商是企业与职工之间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也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形式。疫情下,应加强集体协商的实效性,注重解决劳动者的实际问题,在操作上更加灵活,对程序可以尽量化繁为简。同时,做好未建会企业的集体协商工作,通过行业集体协商覆盖新业态劳动者。

  • 【前沿观察】劳“疫”结合协同推进劳动教育

    学校应着力建设家校双方互动平台,将劳动教育武装为育人“利器”,让劳动最光荣成为永不褪色的旗帜,成为经得起时代考验的口号。亲子携手,协同推进劳动教育。

  • 【问题探讨】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要素与对策探讨

    在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中,要注重“法”在其中的权重,“治”在其中的贯穿,“道”在其中的拓展,“义”在其中的凝聚。为此,可通过4种对策加以深化,普法是理念之根,制度是保障之本,民主决定发展之路,修身确立管理之径。

  • 【工作研究】国企与民企工会共建共享机制研究

    建立健全国企工会与民企工会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可以有针对性地引导、帮助民企工会解决工作短板,使其组织更加健全、工作更加规范、履职更加有效,全面提升民企工会工作水平。要科学谋划共建共享机制程序,帮助民企工会加强规范化建设。

访谈

文献

  • 周恩来与南方局干部教育

    从1939年开始,周恩来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红岩开展了8年工作。在这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时期,周恩来特别重视干部教育工作,其间举办了党员干部训练班开展党性教育,干部在红岩村的学习蔚然成风。

  • 伟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

    一、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三、彻底废除封建农奴制十、西藏发展进入新时代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按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六十年一甲子,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六十年前的民主改革,对西藏地方和西藏各族人民而言,是一次新生,意义非同寻常。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