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洮州地区多元文化交融互动-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文教

清代洮州地区多元文化交融互动

孙玲
2019-05-14 14:12:5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清代洮州地区经商的回、汉商人,通常会穿着藏袍、皮靴防寒保暖,甚至有一些商人会特意扮成藏民模样深入藏地贸易。光绪三十三年(1907),俄国人彼·库·柯兹洛夫在考察安多地区洮州一带时提到,藏族的衣着打扮深受回、汉民族的影响,唐古特妇女通过与东干人的联姻而体现出文明的萌芽,因而衣着特别讲究。外在形式的趋同无疑拉近了回、汉民族与当地藏民的距离,更易产生亲切感。随着藏区与内地往来交流日益频繁,藏区群众的消费需求和审美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在边地进出口货物中,布匹作为制作服装的原材料,一直是大宗贸易产品之一。据史载,清代洮州旧城民众,每年于春秋两季以其所产物品易购布匹、食粮。其中,锦缎、绫绸之类的布匹深受藏区贵族喜爱,他们用这些材料制成民族服饰,上面缀以玛瑙、珊瑚、金银镶边等,外观精致考究。在这种交流过程中,藏族女子也逐渐学会修饰打扮,愿意做洗脸、洗澡、施用脂粉等事。

  族际通婚和宗教交流促进民族认同

  不同族群间的通婚率是衡量社会群体间接触的性质、群体认同的强度、群体相对规模、人口的异质性以及社会整合过程的重要指标。洮州藏传佛教文化气息浓厚,回、汉民族置身其中,无论是民族起源、母语,或是职业、生活习俗等都表现出与当地藏族之间迥然不同的异质性,但是各民族文化之间的涵化现象十分普遍。清代,藏区寺院禁止回、汉商人携带家眷入藏贸易,如从前拉卜楞寺不允许进入这一地区做生意的回民携带家眷,他们单身到此地谋生,常常接触到当地的女子,部分商人便迎娶当地的藏族妇女为妻。可以说,寺院禁止回、汉商人携带家眷进藏区贸易的做法,从某种程度上促成了回、汉商人与藏族女子通婚的可能。在与当地藏族频繁打交道的过程中,回、汉商人的婚姻观表现出较强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有和当地藏族女子相互爱慕而结亲的,也有个别入赘到当地藏族家庭的。另外,汉、回族也有被同化的现象,20世纪 40 年代,临潭西道堂在欧拉部落进行商业贸易时,设点的商人娶当地藏族妇女为妻。1949年后,由于已有妻女,这些商人就留在此地没有回去,后逐步被藏族同化。

  在洮州这个特殊场域,随着汉、藏、回民族之间的频繁交往,他们所秉持的宗教信仰也呈现多元交融的发展态势。藏传佛教、伊斯兰教、汉传佛教、道教、民间信仰等不同的宗教信仰体系,既相对独立,又对话交流,形成洮州地区宗教信仰体系多元共生的常态局面。一方面,不同宗教文化生态下,各民族之间形成相互协作的社会生活空间,他们因生产生活方式的互补,保持着稳定的生产、消费和相互协作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体现在不同宗教文化之间的包容与尊重。伊斯兰教随着回族移民和商人的传播,逐渐在藏区有所发展,在回族相对聚集的地方建有清真寺。但前提是必须征得当地头人和活佛的许可。咸丰四年,回商达吾海买等商人请求嘉木样大师在上塔哇地方修建拉卜楞清真寺,这一请求便得到了允许。藏传佛教一直在洮州占据主导地位,传播范围广泛,信众数量多;汉族在与藏、回等民族长期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其信仰的汉传佛教、道教、基督教在当地也有发展。

  清代洮州地区汉、藏、回各民族之间杂居共处,频繁的接触和交往使得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不断加深。各民族之间通过商品交流产生了密切接触,进而能够在生活方式以及宗教文化体系方面相互调适、共生融合。汉、回两族与当地藏民之间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过程,无形中淡化了各民族的族群意识,促使汉、藏、回各民族之间产生了情感关联及认同感,凸显了各民族共同的国家认同意识。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1 2 共2页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劳动者权益保护要与时俱进

    从属性是劳动法所调整的劳动关系以及保护对象—劳动者的基本特征。在“互联网+”就业形态下,互联网平台用工对传统劳动关系的从属性特点减弱,使平台用工劳动关系的认定遇到了挑战,对这些劳动者的权益保护,要结合其特殊性进行探索和完善。

  • 五年来工会是如何维护职工队伍和工会组织团结统一的?

    各级工会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出发,立足工会组织特点和优势,强化政治担当,积极稳妥开展工作,努力维护职工队伍和工会组织的团结统一。

  • 欧盟劳工保护的四个维度

    基于欧盟本身的组织特征及立法权限,其主要通过条约、指令和判例等方式要求成员国进行国内立法转换,从而间接地进行劳工保护。除此之外,欧盟还以条例的形式对劳工提供直接保护,欧盟条例具有直接适用性,不需要且禁止成员国任何国内立法或行政措施的中转,直接对成员国的公民和法人产生法律效力。

  • 坚持首善标准 强化使命担当 进一步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重要论述在京华大地落地生根

    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中国工会十七大第一次全面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重要论述的基本内涵和实践要求。我们用实际行动证明,工会组织不愧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广大职工不愧为推进首都建设发展的主力军。这些变化和成绩,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市委、全总坚强领导以及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和社会各界全力支持的结果,是广大职工和工会干部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

访谈

文献

  • 周恩来与南方局干部教育

    从1939年开始,周恩来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红岩开展了8年工作。在这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时期,周恩来特别重视干部教育工作周恩来在《建设坚强的战斗的西南党组织》中提出了“要在思想上组织上巩固党,使西南党成为真正的彻底的地下党

  • 伟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

    一、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三、彻底废除封建农奴制十、西藏发展进入新时代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按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六十年一甲子,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六十年前的民主改革,对西藏地方和西藏各族人民而言,是一次新生,意义非同寻常。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