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军队永远是战斗队-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军事

人民军队永远是战斗队

王雷
2019-08-01 07:06:05  来源:解放军报

——写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2周年之际

  92年来,人民军队在武装斗争中诞生、在浴血奋战中成长、在强敌重压下百炼成钢。从“黄洋界上炮声隆”到“四渡赤水出奇兵”,从平型关大捷到千里跃进大别山,从血战长津湖歼灭美军一个团到三军协同攻占一江山岛……我军始终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以相对落后的技术装备和匮乏的物质保障迎战强大的对手,却能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用胜利改变历史的进程,创造出以劣势力量战胜优势力量的战争奇迹,成长为世界军事舞台上的强军劲旅。在人类社会快速步入智能化时代、战争形态发生急剧变化的今天,回望人民军队的战斗历程,有助于我们洞悉这支军队在战火中锻造的独有特质、解析打赢未来战争的制胜密码。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战无不胜的根本

  听党指挥是人民军队的命脉所在,是我军自诞生以来毫不动摇始终坚持的建军之本、强军之魂,更是我军战胜强大敌人和艰难险阻的力量根本。一个人的脊梁,不是骨头,而是精神;一支军队的脊梁,不是武器,而是军魂。人民军队能打败一个个强敌,首先是赢在政治上。

  从“三湾改编”创造性地把“支部建在连上”,到古田会议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和制度正式定型,红军正是在这个生存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上坚定不移,才能够历经艰险而不溃散。1928年7月,改编后的红三营在夜行军中遭遇袭击,部队被打散,负责收容工作的罗荣桓焦急万分,待天明后清查人数才发现,只丢了一个担架兵。9月26日,部队返回井冈山,罗荣桓发现当初失散的那位担架兵早已返回。他感慨万千:这次远征,行程数百里,打了十几仗,却没有一个开小差的,成为拖不垮、打不烂的红色铁军,都是“三湾改编”改出的好气象。

  危急时刻,人民军队始终是党的钢铁长城。五昼夜湘江血战,是红军自创建以来受损最重、最为惨烈的一次战役。激战中各师各团的建制被打乱,战士跟着干部冲,群众跟着党员走,与敌人展开你死我活的斗争,杀出一条血路。红34师作为整个中央红军的后卫,在掩护党中央和中革军委顺利过江后,遭敌重兵包围,被阻于湘江以东。师长陈树湘以下六千闽西子弟战死沙场。战斗如此残酷、牺牲如此巨大,而红军没有被压垮击溃,凭的就是“保护党中央”这个铁的意志。

  跟着党就是方向,跟着党就是胜利。长征途中,每天天上几十架飞机盘旋轰炸,地上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各路红军历经百余次大小战役战斗,击溃歼灭敌军数百个团,人数由出征时的30万骤减为4万余,却最终能够实现战略大转移,创造出人类战争史的奇迹,其根本原因在于,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毛泽东深刻指出:“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才能在如此艰难困苦的环境下始终听党话、跟党走,在九死一生的历程里愈挫愈勇,在血色征途中越战越强,成为永不变色的百胜雄师。

  正确的军事战略指导是我军战无不胜的关键

  战争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流血的政治,是国家与国家间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科技等因素的综合较量,从宏观上全局上把握战争的发展趋势,抓住军事活动的主要矛盾,才能做出正确的战略指导。在中国革命战争和巩固国防的历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在历史的关键时期,每每做出高瞻远瞩的正确战略决策,在政治的高度上为中国革命战争和军事斗争指明了胜利的方向。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亡国论”“速胜论”一时甚嚣尘上。在延安的窑洞里,毛泽东奋笔疾书,写出了著名的《论持久战》。在这部著作中,毛泽东科学预见了抗日战争的基本趋势和前途,对造成这种局面的中日双方的基本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在敌强国我弱国,敌小国我大国,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的情况下,中国抗战必定要经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的三个阶段,在理论上清晰阐述了“最后胜利属于中国而不属于日本”的科学论断。

  在持久胜敌的战略指引下,人民军队深入敌后,在敌人的薄弱地带开辟建立广阔的根据地,作为持久抗战的战略堡垒和依托。坚持“基本的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的作战方针,通过游击战、运动战、阵地攻坚战的巧妙运用,将一场大规模战役细化为一系列小规模作战行动。正如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的:“不要以为少打大仗,一时显得不像民族英雄,降低了资格,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游击战争没有正规战争那样迅速的成效和显赫的名声,但是‘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抗战胜利之时,我军先后开辟出华北、华中、华南、东北四大敌后战场,总计作战12万余次,歼灭日、伪军171万余人,收复国土100余万平方公里,解放人口总计约1亿,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正确的军事战略方针是我军战无不胜的关键。中国革命战争的进程和结局也表明,兵力弱、装备劣的我军不仅英勇抗击了兵力强、装备优的敌军,而且在战争中发展和壮大了自己的力量,逐步转变了战场上的敌我力量对比,最终赢得了胜利。

  坚持和实行人民战争是我军战无不胜的法宝

  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人民群众是我军立于不败之地的坚强后盾,是战无不胜的力量源泉。历史证明,中国革命战争和军事斗争所取得的辉煌胜利,都是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

  朱德向史沫特莱讲述人民军队的战术时说:“国民党军队完全采用经常看到的日本军事战术,永远以一路纵队前进,前有前卫,旁有侧翼。除了这些,他们就什么都不懂了。可是我们分成了小股的快速部队,进入他们的后卫和侧翼,把他们切成几片。这种战术并没有什么秘密,任何人都可以学会,军阀们后来也想用来对付我们。他们却失败了,因为游击战术不但需要熟知战斗地区的地形,还要有老百姓的支持。人们都痛恨国民党军人,暗地里侦察他们的行动,伏击他们的小股部队和散兵,并且俘虏他们的运输队。这种情况后来发展到敌军只要看到远处有一个赤脚农民望着他们,就不敢向前移动。”真正的铜墙铁壁是群众,是千万个真心实意拥护革命的人民群众,所以毛泽东说:“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

  解放战争期间,110万农民群众加入人民军队。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支前群众达到886万人,大小车辆141万辆,担架36万余副。黑山阻击战,400多民工牺牲在战场上;临汾战役,10万副门板送到战场,一时间临汾百姓“夜不闭户”;渡江战役,第三野战军短短一个月时间筹集1428艘大小渡船,苏北19000余名船工奋勇支前,人人“争做渡江第一船”。历史一再证明,我军之所以从胜利走向胜利,就在于有人民这个靠山,就在于人民战争这个重要法宝,依靠人民则一切困难都能克服,任何强敌都能战胜。

1 2 共2页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工会促进就业创业要打好“组合拳”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会促进就业创业,应发挥组织优势,整合内外资源,加强同政府部门的协作。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系统解决,从思想引导转变就业观念,宣传典型营造良好氛围,强化培训提升就业能力,创业帮扶释放杠杆效应,职业介绍搭建桥梁纽带等方面,促进各类群体多渠道高质量实现就业创业,打出“组合拳”,下好“一盘棋”。

  • 突出建功立业 拓展维权服务

    改革创新是时代发展的最强音,也是工运事业蓬勃发展的不竭动力。近年来,山西大同市总工会坚持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工会改革方向,坚持面向基层、面向职工、服务基层、服务职工的“双面向双服务”工作思路,在深化工会改革创新上持续发力,在拓展工会工作新局面上步伐坚定。

  •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推进产业工会工作创新发展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必须联系并落实到具体工作实际。对于产业工会组织来说,就是要结合产业发展、产业职工和产业工会工作实际,切实发挥产业工会在工会工作全局中的重要作用。

  •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扎实推进新时代基层工会建设

    基层工会是工会系统的“神经末梢”。工会工作的落脚点在基层,薄弱环节恰恰也在基层。广东工会以全省工会改革创新为动力,重点抓好非公有制企业、“三新”领域工会组建以及发展农民工会员工作,成效显著,初步达到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群众组织到工会中来的目的。

访谈

文献

  • 周恩来与南方局干部教育

    从1939年开始,周恩来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红岩开展了8年工作。在这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时期,周恩来特别重视干部教育工作周恩来在《建设坚强的战斗的西南党组织》中提出了“要在思想上组织上巩固党,使西南党成为真正的彻底的地下党

  • 伟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

    一、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三、彻底废除封建农奴制十、西藏发展进入新时代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按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六十年一甲子,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六十年前的民主改革,对西藏地方和西藏各族人民而言,是一次新生,意义非同寻常。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