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评估与前瞻-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幻灯片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评估与前瞻

王佳宁
2018-08-09 07:42:20  来源:光明日报

  “八大趋势”描画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未来前景

  文化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将成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依托和抓手。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将始终伴随我国文化领域的制度创新。从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培育、文化产品流通组织,到文化产业投融资机制、文化产品进出口政策、知识产权保护等,体制机制创新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提供有力推进。大运河沿线文化和旅游部门应着眼于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进大运河文化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大运河文化带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大运河文化体系。

  主动融入“三大战略”和区域发展新格局,将助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政策落地。大运河沿线省市需注重优势互补,探寻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与我国区域发展“三大战略”的交集,全方位深化国家战略和区域新格局背景下不同层面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在“三大战略”导航定向下,积极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作,加强相关城市在动漫游戏、文艺演出、艺术品交易等领域的合作对接。以深化演艺领域合作为例,可组织大运河文化带演艺项目交易会和演艺发展论坛,举办大运河文化带精品剧目展演等。需完善和落实文化经济政策,加强和相关部门沟通协调,推动出台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文化经济政策,进一步推动已有政策落地见效。

  文化与科技、信息、旅游、体育、金融等产业的“1+5”融合,将全面变革大运河文化带形态。文化产业是融合一二三产业的综合性产业,关联度高、带动性强,是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力量。大运河沿线文化产业发展重在调动市场力量,构建“1+5”融合文化产业链。特别是要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以文化提升旅游的内涵,以旅游扩大文化的传播和消费。鼓励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研发符合文化创意企业需求的产品,引导文化企业采用各类金融工具依法拓宽融资渠道。大运河流域地级市、县、特色小镇需把握公众需求变化趋势,进一步扩大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使大运河文化产业成为绿色产业、低碳产业和幸福产业。同时,大运河流域地级市需充分挖掘文化元素、创意设计在美化人居环境中的作用,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全局。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基因为根脉,将开掘大运河文化精品创作生产源泉。大运河流域城市需充分运用历史文化、民族民间文化、红色文化、旅游生态文化等资源,推动文化精品创作生产,加大对原创文化精品的扶持力度,推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力作。可整合特色人文资源,打造文化产业品牌,使大运河文化带成为“高品位的璀璨文化带、高颜值的绿色生态带、高水平的全域旅游带”。沿线省市需加大旅游景点的文化融入和品牌营销战略,将区域特色的自然人文资源进行整体规划和开发利用,组织研究人员编写具有文化底蕴的景点介绍,突出地方特色旅游项目的知识功能和文化传承功能。大运河流域地级市(区)需大力培育新型文化业态,促进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等高新技术在文化创作、生产、传播、消费等各环节的应用,加快培育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文化业态。

  健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法律体系,将完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立法层次。建立健全文化产业法律体系,要切实完善文化产业市场主体、文化市场主体经营行为、文化市场主体权益保障以及文化市场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理顺事权,解决多头管理的问题。注重大运河文化产品内容审查制度。要明确文化产品的市场准入主体及进入退出条件,健全大运河文化产品经营各环节的市场主体退出机制,建立负面清单制度及行业禁入制度。从税收调控制度和具体市场管理入手,完善大运河文化产业市场管理制度。要积极发展行业协会制度,配套完善文化市场中的各类中介法律制度,实现文化产业的市场化运作。加快出台全国性的《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制定规范性文件及实施细则。

  全方位接轨世界运河文化规则,将是中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和文化产品“走出去”的必然选择。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进程中,要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借鉴世界运河保护经验,提倡科学、合理使用;要秉持正确保护理念,切实维护大运河的历史文化价值,以文化建设为引领,带动物流、生态等各个领域的建设,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大运河文化。同时,以文化企业为主体,以文化贸易为主要方式,推动大运河文化走向世界。推进开放发展与合作共赢,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推动大运河沿线优秀文化企业、产品和服务“走出去”,构建互利共赢的文化产业国际交流合作新格局。扩大大运河沿线城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贸易往来、文化产业交流合作。

  第三方评估和政府购买服务充分对接,将凸显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的智库作用。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加速推进的当下,应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为载体整合高端人才,针对大运河公共政策、国家和地方战略、区域发展政策的落实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系统探索、研究、创新,提出对策建议。大运河沿线省(市)和地级市(区),需以智库集群的创新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生力量,发挥新型智库在第三方评估等方面作用。突出前瞻性,着眼构筑大运河文化带今后二三十年乃至更长远时段内参与全球文化竞争的战略优势,做好前瞻研究、超前谋划,提出有意义、有价值的新思路新建议。

  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为旨归,将推动构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长效机制。要引导大运河流域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及时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和有效模式,针对居民文化消费需求,挖掘大运河流域文化消费潜力。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要坚持“保护优先”,处理好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将大运河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作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必然要求;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需坚持“服务发展”,优化遗产地生态环境,鼓励和推动文化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发展;坚持“惠及民众”,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相关指标体系中,应该提高反映公用设施、生活环境、就业收入、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类指标的比重,充分发挥大运河文化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的重要作用。打造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新亮点,让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成果看得见、摸得着,切实把大运河文化带塑造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标志性品牌。

  (作者:王佳宁,系中国大运河智库联盟联席理事长、首席研究员)

1 2 共2页

编辑:张苇柠

书库

工运

  • 充分发挥工会作用促进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就离不开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少不了企业工会的参与。—、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提高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参与能力企业文化是企业的顶层设计,需要企业管理层积极推进,企业全体员工共同认知、共同接收、共同遵守。管理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设计者

  • 全面从严治党 保障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全面从严治党,靠全党、管全党、治全党,国有企业不能例外,必须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

  • 招聘与录用管理流程再造(之十二)

    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而成立事实劳动关系,在劳动法框架下,用人单位将面临以下法律风险:补签劳动合同,并有可能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依据《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符合事实劳动关系的

  • 未为员工缴社保,要支付经济补偿吗?

    劳动关系实践中,很多单位不仅欠薪而且还违背承诺在员工转正后始终不为其缴纳社保。那么这样没有缴纳社保的单位,要为员工支付经济补偿吗?《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同时

访谈

文献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