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2018年年会在南京举行-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法治

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2018年年会在南京举行

蒋安杰
2018-09-19 08:38:14  来源:法制日报

  9月15日至16日,由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主办、东南大学法学院承办,以“改革开放40年与推进合宪性审查”为主题的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2018年年会在江苏南京东南大学举行。东南大学校长张广军教授,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文显教授,江苏省法学会会长林祥国教授,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韩大元分别致辞,东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周佑勇教授担任主持人。

  张广军指出,2018年对于宪法学而言,是一个特别的年份,即完成了宪法修改的重大历史任务,实现了我国宪法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东南大学作为2018年宪法修改后首个宪法学年会的承办方,深知其意义之重大,影响之深远,使命之艰巨。张广军介绍了东南大学的办学渊源、学科建设、师资力量、科研成果、社会评价等基本情况,并着重介绍了东南大学法学学科的悠久历史及法学院正式成立数十年间创新发展形成的办学特色,对法学院在两任院长带领下探索出的在理工科强势大学培养法科人才的特色之路予以高度肯定,指出本次宪法年会的承办,是东南大学法学院进步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契机,他希望各位法学人要用法治的细雨润泽制度的干旱,实现以良法促善治的崇高使命。

  张文显提出三点感想:第一,2016年换届以来宪法学研究会的成绩显著。宪法学研究会在宪法理论、宪法实践、宪法宣传和宪法学术交流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宪法学研究会始终坚持党的思想理论的引领作用,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保持政治灵敏性;宪法学研究会在本次宪法修正案颁布后,积极向社会各界宣传宪法修正案的内容,从而推动宪法实施,维护宪法权威;宪法学研究会举办了大量的学术活动、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宪法学研究会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加强国际对话,提高宪法学研究的国际化水平。第二,对今年议题“改革开放40年与推进合宪性审查”的感想。本次议题意义重大,理论和实践层面都非常重要。本次研究会主题紧扣法治建设实际,面向法治未来。宪法学研究会应以推进合宪性审查为契机,推动宪法实施,维护宪法权威,完善和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本次议题对落实依法治国、依宪治国和依宪执政同样具有重大意义。第三,关于宪法学研究会和宪法学研究的建议。始终坚持正确的研究方向;抓住历史机遇,推动宪法学建设;着力加强推进宪法实施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深化宪法范畴研究和法理研究。最后他衷心祝福和期盼本次年会取得圆满成功,结出丰厚成果。

  林祥国指出,本次年会以“改革开放40年与推进合宪性审查”为主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现实意义。随后林祥国对江苏法治建设所取得的成就进行了简单介绍,他说,此次宪法年会在江苏举行,充分体现了中国法学会对江苏法学研究事业的关心,为江苏省法治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韩大元指出,今年是改革开放40年,作为一个学术共同体,我们需要理性、客观地回顾40年来宪法学所作出的贡献、面临的当前问题,回顾的目的是为了规划后40年宪法的发展路径。韩大元认为,改革开放40年到今天,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广大宪法学工作者和学者为改革开放顺利进行提供了坚实的智力支持。在当代中国,宪法学承载塑造价值、建构规范、凝聚共识、诠释实践命题的使命,在宪法和部门法之间建构良好的对话。40年来我们宪法学作出的贡献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重建维护宪法秩序,建构宪法价值体系,为改革开放提供制度保障。首先推动了宪法的实施,维护国家法治统一,通过宪法凝聚社会共识,建立宪法基本范畴,推动了中国法治进程,在方法论上建立了开放的方法论体系。在国际舞台上,我们积极将中国宪法的实践向国际社会宣传介绍,特别是让我们骄傲的“一国两制”的理论体系化和世界化。如果我们需要推荐40年改革开放的理论成果,“一国两制”伟大理论可以作为国际上取得共识的中国成果。这是中国学者思想性,原创性的理论成果。最后他指出,新时代宪法学的命题我们需要认真对待,我们的解释能力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中国的宪法学是在中国土地上成长的学科,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要重视人民的需求,人民的权利,为中国的宪法学科发展作出努力。我们应该弘扬老一辈的宪法学者的精神,认真思考未来40年我们宪法应该怎么办,人民的利益始终是我们的研究方向。

  主题发言阶段由武汉大学副校长周叶中教授担任主持人。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廉希圣以宪法与改革为主题,就我国82宪法制定的历史背景、时代潮流进行了详细阐释。廉希圣基于自己参与82宪法制定过程中的实际经历,详细阐述了82宪法所体现的精神以及现实的合理性。82宪法全面体现了“改革开放”和“实事求是”这两个重要的指导精神。他分别以要不要宪法序言,要不要施行两院制等具有争议的话题就82宪法制定过程中的各方意见作出了详细叙述,为我们了解40年前的宪法制定过程中所呈现的争议问题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实证展现。而经济体制改革方面,82宪法中确定了私营经济、个体经济,为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提供了重要制度支撑。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法学院教授马岭谈论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80年代的违宪审查与今天的合宪性审查之间的区别;第二个问题是合宪性审查与合法性审查之间的区别。他认为这次成立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对于进行合宪性审查具有重大的意义,然而对于合宪性审查的空间并不是很大。

  深圳大学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主任邹平学教授作了题为《40年(1978-2018)基本法研究的回顾与前瞻》的大会主题发言。发言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什么把基本法研究起始点定在1978年。第二部分,40年来基本法研究成果体现在五方面:成果来源所涉学科多元,显示基本法研究领域日益扩展;“问题域”丰富,覆盖全面;理论问题探讨持续深化,学术味、规范性渐趋浓厚,问题意识和实践导向越来越强;专题研究、精细研究日益凸显,分化与综合研究齐头并进;研究方法不断更新,实证研究凸显,跨学科研究、经验研究增多。第三部分,基本法研究面临问题:对“一国两制”实践和基本法实施的规律性研究缺乏,高水平成果不多;基础研究薄弱,学科建构的基础理论尚不成熟,未形成一套适应“一国两制”、符合港澳实际的基本法理论体系;研究领域和主题有薄弱环节,科际互动缺乏,重港轻澳严重;内地和海外的成果歧见纷呈,共识成果不多,现有成果无法支撑形成一门综合的基本法法哲学。第四部分,在基本法研究未来展望上,应当围绕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涉港澳论述的精神恪守严格按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的法治立场,目标是完善与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与提升学科建设水平。

  山东大学法学院教授李忠夏立足历史补充了宪法的两个变迁。第一个是对1954年宪法的变迁,目前学界认为1982年宪法是对1954年宪法的承继,实际上82宪法不仅从原则上继受54宪法的精神,还对其有所发展;第二个变迁是82宪法通过之后,宪法的内在变迁。正如廉教授所讲,82宪法承认了个体经济的地位,将个体利益与国家利益、社会利益相分离。而对个体利益的保护,并非止步于个体经济,还包括私营经济。上述私营类经济所引发的冲突催生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个体权利的保护应运而生。由此体现出宪法变迁的结构是公私并存,与中国的传统思想高度一致。因此,我们理解宪法,需要树立公私二元视角,着眼于非公有制和公有制二元财产体制,并从经济领域拓展到政治领域。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张明楷以“宪法与刑法的解释循环”为题发表演讲。张教授指出,宪法与其他部门法的本体都是解释学。解释的循环无非是说,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解释。从宪法解释刑法,从刑法解释宪法。第一个问题是,刑法解释的宪法依据。宪法是上位法、根本法,刑法的解释必须遵循。有三点解释经验可循,如果刑法的某个原则有了宪法依据,只要宪法没有例外,刑法就不能提出例外;可以援引宪法解决法益冲突,根据宪法原理找到法益冲突的解决原理;当刑法解释含义不明或者含义多重的时候,可以看看宪法。第二个问题,把刑法原则解释为宪法原则。刑法有三个原则,罪刑法定、法益保护、责任主义。第三个问题,刑法对应的违宪判断。如果说法律违宪,可以不适用它,把它解释掉。总之,刑法和宪法的解释在技巧上还有很多空间。基于罪刑法定,刑法的解释空间较小。宪法有多种原则,其解释空间大。“世界所有的法律中,只有宪法是宝贵的。若想得出某个结论,用宪法解释,什么问题都能解释得出来。”

编辑:张苇柠

书库

工运

  • 就业总量持续增长 就业结构调整优化

    改革开放40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四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改革开放40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始终把就业工作摆在优先位置,想方设法满足劳动者的就业需求,提升了就业总量,保持了就业形势的长期稳定。

  •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时代意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深刻阐释了商品经济的本质和运行规律,赋予了活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决定作用,并由此奠定了剩余价值论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要求各种商品的生产和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遵循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 先进制造业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支柱

    经济体系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包含产业结构、财税体制、货币金融体制、企业制度,等等。其中,产业结构与产业体系是核心。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柱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人类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规律使然,是新工业革命背景下的必然选择。

  • 宣传思想工作要捧着一颗心发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必须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既解决实际问题又解决思想问题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首先需要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营造一个昂扬奋进的精神环境,这是宣传思想工作的价值所在

访谈

文献

  • 抗日名将的挚爱与赤诚

    “为民族,为群众,二十年奋斗出生入死,功垂祖国;打日寇、打汉奸,千万同胞自由平等,泽被长淮。”这是1945年2月8日中共中央委员会为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战死沙场所作的挽词。彭雪枫很早参加革命,在红军时期,先后追随毛泽东同志参加五次反围剿、四渡赤水等著名战役。抗战爆发后,彭雪枫任八路军总部参谋处处长兼驻晋办事处主任。

  • 文献构筑信史 数据引领未来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前夕,“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上线发布会9月2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举行。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抗战研究要深入,就要更多通过档案、资料、事实、当事人证词等各种人证、物证来说话。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