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资料索引-正文
观点摘编:解决实体经济“贫血症”
尹盼秋//www.workercn.cn2012-12-11来源:
分享到:更多

  

    解决实体经济“贫血症”

    辜胜阻(武汉大学战略管理研究院院长):当前,国内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成本居高不下,大量资金“脱实向虚”,不仅带来局部地区实体经济“空心化”和潜在金融风险,还拉高了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产业的融资成本,直接制约并阻碍了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总体步伐。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就要积极引导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位,建立与企业构成相匹配的“门当户对”的多层次金融体系。要构建多层次的与企业构成相匹配的“金字塔”式资本市场体系。企业是由少量的大企业、众多的中型企业和铺天盖地的小微企业构成的“金字塔”式分布。当前我国资本市场迫切需要从“倒金字塔”向“正金字塔”转变,这要求我们要在完善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新三板”,拓宽资本市场体系的“塔基”,为高技术中小企业提供挂牌、转让、融资便利,引导企业创新,支持经济转型升级。要构建以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基金为主体的多层次股权投资体系,要构建多层次信贷体系,为不同规模企业提供多层次信贷支持。

    真正挑战在于中长期

    余永定(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经济真正面临的挑战在于中长期。首先,随着中国人口的迅速老龄化,人口红利的消失将会显著降低其潜在增长速度。此外,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固定资产投资的急速增长已经侵蚀中国的投资效率和资本效率,进一步降低了潜在产出增长。而且,随着中国经济接近实现技术全面现代化,中国将不再拥有后发优势,而创新能力的欠缺可能会成为进一步增长的瓶颈。尽管积极参与全球生产网络给中国带来了好处,但也有可能使中国陷于价值链的最末端,缩小未来发展空间。其次,其他的制约也隐约可见。飞速的经济扩张意味着能源和原材料的供给将日益限制潜在增长。同时,公众对环境保护和其他基本权利的要求必然导致生产成本上升。同样,由于全球去杠杆化的漫长过程阻碍了中国主要国外市场的经济复苏,外部环境可能会变得不那么有利。然而,与这些经济弱点相比,中国体制改革将会比长期繁荣更加重要。30多年来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贫富分化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如果每个社会群体都要求获得国民收入的更大份额,通胀将变得不可避免。接下来的五年是决定中国未来的关键期,改革及调整过程的机会之窗可能也不会比这个时期更长。

    外来人口应纳入保障房建设长远规划

    王小广(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一方面,农民工市民化,存在大量的过渡性住房需求,公共政策必须在此方面发挥作用,这也与城镇化进程紧密相连;另一方面,刚毕业的大学生也需要政府提供面积可以稍小一点的、可以不是很舒适的公租房,来满足他们的过渡性需求。

    解决这些群体的过渡性住房需求,应是目前中国保障性住房的核心问题,也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外来人口应纳入城市保障房的长期规划之中,现在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保障房建设应该与城镇化相结合,并作为城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民生工程和支撑力量,成为国家重要的社会发展政策。保障房不是为了解决某几个人的住房问题,而是为了解决中国大量过渡群体的基本住房需求。保障房不是满足改善的需求,而是最低保障和最基本的住房需求。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计划,未来5年,保障房覆盖率将达到20%。保障房建设一定要以市场和需求为导向,不能做平均分配。保障房建多少,要先研究需求有多少,要讲效率,而不是只为了完成任务。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