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军事国际-正文
识别航空目标 防止客机被误射
//www.workercn.cn2014-07-23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对空搜索雷达天线

  魏岳江

  7月17日,一架马航MH17客机在乌克兰境内坠毁,机上人员全部遇难。据外媒报道,客机是被前苏联研制的射程达35千米的“山毛榉”地空导弹系统击落的,该系统俄罗斯和乌克兰两国军队均有装备。

  二战后,曾发生多次民航飞机被错误识别为军用飞机而遭击落的悲剧。其中,前苏联曾两次击落韩国民航客机,美国曾击落伊朗客机,均导致乘客和空勤人员严重伤亡。此后美国宣布开放部分GPS功能给民用,以提高民航客机导航精确度,避免发生类似事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军用飞机通常都采用一些隐身设计,使雷达反射面减少,在雷达回波显示器上是速度较快的小亮点,而民航客机在雷达回波显示器上是速度均匀的稳定亮点;大型军用运输机和民航客机的体积差不多,但大型军用运输机会装备机载雷达和敌我识别系统。另外,民用飞机一般都有固定的航线,是比较好判断的。机载雷达会自动回应己方的雷达,但是对于其他国家的雷达就不行了,这时一般有塔台引导员向飞机喊话。

  二战中,由于英国驾驶员史密斯被自己的学员误认为敌机而击落,引起了世界各国对敌我识别技术的重视。1935年英国空军司令部首次提出攻击飞机前要用无线电手段识别是“友”还是“敌”。而对敌我识别系统重要性的认识,是通过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得以加深的——开战第一天,埃及防空部队在击落以色列89架飞机的同时,也击落了自己的69架飞机,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敌我识别系统未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后来,为了解决敌我识别的难题,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叫“马克”的雷达询问-应答系统,包括一台询问机和一台应答机。这种系统是模仿“口令”,一方发出询问信号,被询问方如果是友方,应答机就会自动按密码发出回答,询问方再接收。“马克”解决了视距外甚至更远距离的敌我识别问题。

  然而,现代战争中单靠人自身的感官和思维去判断敌我,已远不能满足作战需求。于是,伴随科技进步便出现了“电子口令”来实现远距离敌我识别的先进方法。伊拉克战争后,美军非常关注敌我识别问题,在2006年版《联合作战纲要》中,提出从技术手段与交战规则两个方面解决敌我识别问题。其他西方国家军队也开始大量斥资致力于新一代敌我识别系统的研发,把“通用性、标准化、抗干扰”作为未来发展的基本趋势,并将技术发展路线确定为:一是不断改进密码技术,使敌我识别系统能够迅速更换密码组合,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二是开发数据融合技术,融合敌我识别系统与战场探测系统,确保多种传感器获得的信息,能够在敌我识别系统上做出相关的处理,进一步增强敌我属性的识别力。三是采取扩频与时间同步技术,使敌方不易接收和干扰。

  从概率上说,误击是个小概率事件,也是偶然事件,但偶然之中却是有必然的。纵观误击发生的历史由来,不仅过去有、现在有,而且将来在高技术条件下作战,恐怕也还是难以避免的。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