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实践与思考-正文
文化改革创新让中国故事更出彩
韩轩
//www.workercn.cn2014-12-19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在文化体制改革的行进步伐中,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统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深挖改革之源,涌动创新之泉,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语境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13日至15日,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调研时强调,深化文化改革,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统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抓好各项改革任务的落实,不断提升我国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以创新精神大力推动我国文化改革的深化与发展,势在必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改革密集进行,管理体制、市场体系、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和文化开放等方面齐头并进,改革效应加速显现,生产力进一步释放,创造力进一步增强。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随之凸显:现代企业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部分文化企业自身“造血”功能仍有欠缺,体制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和各个要素之间需进一步统筹谋划。事实证明,文化改革,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绝大部分仍然在路上。

  在文化改革的行进步伐中,要坚持做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改革必须平衡文化与市场的关系,既要面向市场,又要有文化价值,不能满身铜臭气。其中,尤须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作用,这是我们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灵魂,代表了时代风貌及价值取向。从任何国家来说,发展文化都不纯粹是为了谋利,文化产品并不都是任人叫卖的货物,价值观更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如果盲目地追随市场,从众地趋于庸俗,或是干脆沦为别人的应声虫,那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就有失去独立性的危险。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文化的发展要由创新精神来推动。在理念上,首先要敢于打破教条僵化的条条框框,以新的文化创新理论革除固化窠臼,与时俱进为文化发展注入更多新鲜血液,烙上新的时代特色。在实践中,要积极搭建制度桥梁,为创新应用技术和文化新生态培育良好的环境,形成新机制,并边总结、边推广。只有创新,饱含情感与血肉的作品才会喷涌而出,百花齐放的文化盛况才有可能;只有创新,当代中国人独有的“精气神”才能更加丰满。也只有创新,文化产业的转型优化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有更坚实的支撑。

  文化改革,不能忽视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在综合国力的较量中,文化越来越显示出重要地位。如果不积极发声,众声喧哗中,“中国声音”就有被淹没的风险;如果不积极发声,人云亦云中,“中国故事”就有被误解的可能;如果不积极发声,你争我夺中,“中国发展”就将失去与其相匹配的话语权。当此之时,我们更要以空前的力度加大文化改革创新,将包含中国文化因素的概念和内涵不断传播出去,在纷繁复杂的世界语境中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让中国故事更出彩。

  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在文化改革中更应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近年来,北京凭借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宽广的交流平台,依靠雄厚教育资源与优质人才队伍,积极推动改革试点,大力实施文化创新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发展战略,使文化产业成为首都重要的支柱产业。在文化改革的新形势下,依照中央对北京的职能定位,北京要持续深挖改革之源,涌动创新之泉,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高地,加速成为在国际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知名城市,打造中华文化的一张金名片。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