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实践与思考-正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刘东超
//www.workercn.cn2015-12-04来源:国是论
分享到:更多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是中国发展模式的根本要义

  十八届五中全会有两个重要表述:一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二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讲的是中国发展模式的根本要义: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讲的是中国发展模式的五种理念,是我国经济社会各个层面向前演进优化所必须遵循的五个原则。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将国家富强之梦与人民幸福之梦交融在一起,这两个表述相互渗透、紧密关联: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发展模式的本质和核心,五大发展理念是中国发展模式的具体呈现方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发展的内在政治要求,五大发展理念则是这一要求的多层面实现形式。

  创新,是中国发展模式的重要特征,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多个方面。而创新的主体正是人民,创新的艰辛工作由人民承担,创新的丰富成果由人民共享。当前,在全国兴起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其实质就是调动广大人民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潜力,通过开展创造性活动来推动产业升级、国家发展,深刻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本质要求。

  协调,是中国发展模式持续健康前行的内在要求,是发展整体性、系统性的体现。这就要求,发展必须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中展开,要协调好东中西部之间、城乡之间、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国家软硬实力之间的重大关系,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要实现这些要求,离不开广大人民的配合,有时甚至需要部分群众做出一定的牺牲。而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长期整体利益,为了在更高层次上满足广大人民的多方面需求,为了更深刻地体现人民的中心地位。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作为中国发展模式的内在机制,如果说,协调体现出了对发展空间特征、生产特征的更多关注,绿色则体现出对发展时间特征、生活特征的更多关注。绿色发展,要求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持续推进祖国山河的保护和美化并为全球生态安全、人类生活环境持续作出新贡献。不可否认,我国三十余年快速发展的粗犷特征仍未消除,由此带来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直接影响了广大人民的生活质量。因此,在发展中贯彻绿色理念,是对广大人民切身生活体验需求的关注,是对广大人民强烈呼声的回应,体现了对于人民中心地位的尊重和落实。

  开放,是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全球化的必然要求,是“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双向运动,包括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和我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高频交流互动,其指向则是全球治理的优化和广泛利益共同体的构建。实行开放的发展战略,既是本国人民权益得以实现的必然要求,也是服务于世界上其他国家人民的有效途径。而今,我国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正是总结历史教训、勇敢开拓前进的表现,是人民权利得到尊重的表现。因此,开放发展既符合我国人民利益,也符合周边国家人民利益,是一个利己利人的理念。

  共享,是五中全会提出的一个崭新的发展理念,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邓小平同志共同富裕思想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展现。其实践涵义在于: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通过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在实践中,一方面,要以制度设计维护和保障人民在发展中的中心地位;另一方面,要使广大人民切实感受到在发展中的主人公地位,共享发展带来的巨大成果,而不是停留在做表面文章或者空头承诺中。应该看到,这样的制度设计和获得感的真实体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仍存许多不易解决的难题和不易克服的障碍,必须通过各方努力才能得到较好的完成,必须由执政党和广大群众共同配合才能得到有效的落实。

  五大发展理念,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贯穿着鲜明的问题导向。对照来看,尽管我国的发展已取得很大成就,但许多方面仍远未达标。正因如此,我们必须按照五大发展理念的要求,落实好发展中的各项工作。而最为关键的是,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潜力,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从而为我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提供持续不断的强大动力与无坚不摧的根本保障。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