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实践与思考-正文
澳大利亚社区建设的成功经验及其启示
窦宗君
//www.workercn.cn2015-12-19来源:青岛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为学习澳大利亚城镇化发展经验,笔者率领青岛市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干部培训班于2014年11月赴澳大利亚进行了为期21天的学习培训。通过专家讲座、访问座谈和考察交流等,培训班借鉴澳大利亚推进城镇化经验,对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进行了认真思考。

  一、澳大利亚城乡社区建设管理的经验做法

  从19世纪中后期开始,澳大利亚抓住工业化技术扩散和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推进郊区人口和农业富余劳动力向城镇集聚转移,在不到200年的时间里,从“骑在羊背上的农业国”发展成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水平很高的国家,城镇化率达到85%.尽管中澳两国国情不同,政治制度、文化背景和发展阶段不同,但其城镇化进程中一些先进理念、成功经验和做法,仍值得我们借鉴。集中体现在5个方面:

  城乡规划的系统化和特色化。有权威、管长远、全覆盖、特色足是澳大利亚城乡规划的主要特点。从体系上看,上至联邦到州,下至地方政府,都编制具有法律效力的官方规划,由区划文本和区划地图组成,内容十分详尽,表述十分严谨,规划一旦通过很少重编,即使有局部调整,也是以修正案的形式出现。从时限上看,长期规划、短期规划、年度规划和具体项目规划有机衔接,形成完整的规划体系。从特色上看,明晰定位、突出特色是澳大利亚城市规划的一大特点,不论是大城市、卫星城,还是小城镇,甚至边远农村地区,都顺势而为,彰显特色。

  城乡建设的标准化和生态化。设计有规范、建设有标准、施工有规程,处处有生态是澳大利亚城乡建设的成功经验。设计师的执业资格制、设计的设计师负责制、建设的规划法定制、施工的规范管理制,成就了澳大利亚无数个百年工程。建设生态化有环境规划的法案,有“泥土地不裸露”的绿化美化硬化生态保护和绿地覆盖的政策要求。既有节能减排补贴政策,也有把二氧化碳排放纳入建设监管的强制标准。不仅注重垃圾分类回收处置、废水废弃物收集处理,而且重视天然雨水存储循环利用和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运用推广。

  城乡管理的法治化和社会化。完善的法律制度、严格的执法机制、协同的社会参与,是澳大利亚有效行政管理的秘诀所在。井然有序的智慧城市管理,源于严格的依法治理,监管到位。澳大利亚各州立法建立了完备的环境规划、土地利用、建设监管、交通基础设施、食品安全等的法律和行业规范,并构建起高违法成本的社会信用监管体系。

  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完善化和人文化。以人为本的设施配套,彰显人文的服务完善,让大城小乡同等宜居幸福。不论是在人口过百万的悉尼大都会,还是不足1万人的中心镇,甚至是不到5000的小镇,都高度注重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功能完善,形成20分钟步行便民配套设施服务圈。以人为本配套公用设施,保护优先彰显人文,自然和谐与人文传承相得益彰。

  社会保障的一体化和多元化。一体设计、注重公平、多元参与,构建起澳大利亚特色的无缝隙全覆盖高保障的城乡社会福利体系。由联邦政府建立来的覆盖全国各地的社会保障体系,民众可以依法均等享有国民待遇的各类社会福利,而且种类比较多。既有个人为主体享有的养老金、疾病津贴、失业津贴等,也有以家庭为单元享受的配偶津贴、产妇免疫津贴、家庭援助等。既有城乡居民均等享有的社会福利,也有低收入人群或边远地区民众特别享有的津贴。致力于缩小城乡差别,国家社会福利更多向弱势群体倾斜。

  二、澳大利亚城乡社区建设管理的重要启示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管理必须坚持规划引领,彰显特色。澳大利亚城乡建设实践揭示,城市建设的灵魂、特色就在于规划。相比之下,我们在社区建设中还存在规划上协同不够一致、执行不够严格、特色不够鲜明等不足,农村社区还缺乏有历史文化底蕴和乡土特色传承的经典之作。因此,在社区建设中必须更加注重规划引领,更加注重彰显特色,坚持规划的系统化、严肃性和特色化,真正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管理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良性互动。坚持统筹兼顾,城乡社区才能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市城乡差距大,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村社会服务落后,大城市与大农村并存,要实现更高水平的小康,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更加注重统筹理念,更加注重“三农”工作,必须在政策研究、工作部署、财力保障上给予“三农”更多倾斜,补齐短板,缩小城乡的差距。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管理必须坚持依法治理,建管并重。城市要发展,依法治理是关键。澳大利亚不论是道路工程项目建设,还是日常交通管理,不论是环卫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日常环境维护,各个方面都建立健全了法治体系,同时坚持依法治理、建管并重,政府法治理念根深蒂固,民众法治意识入脑入心,实现社会管理运行低成本、高绩效。相比之下,这恰恰是青岛城乡管理的差距所在。因此,要实现城市高绩效的管理,就必须更加注重依法治理,既要完善法治,更要严格执行;既要抓建设,更要重管理;既要考虑当前,更要考虑长远。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以人为本,不仅体现在“社区为人民而建”,更体现为“人民参与建社区”。澳大利亚既注重发挥公众在城乡社区规划、论证中的民智作用,更重视公众在建设、管理中的社会化监督作用;既重视城乡经济水平的整体提升,更重视社会保障、个人服务的稳步提高。与之相比,我们的社会建设水平还有差距,要实现青岛广大城乡居民的中国梦,就必须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理念,更加注重解决群众最迫切的现实需求问题,更加注重推动城乡居民养老、住房、教育、医疗、交通等城乡社会服务均等化,更加注重公众参与,赢得最广大群众的支持。

  三、青岛市改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管理工作的主要路径

  强化规划引领作用,启动新一轮农村社区和新农村发展规划。认真总结近年来农村社区和新农村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的经验与教训,摸清底子、指明路子,以把农村建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为目标,理清发展新社区、建设新农村、保护老村落的思路,编制完成《青岛市新型农村社区和新农村发展规划(2015-2030年)》。强化规划引领作用,提升基础设施水平,突出产业支撑,加强农村社区基本公共服务,确定建设路径和建设时序,推动农村新型社区和新农村建设健康可持续发展。

  坚持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互动。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是趋势所然,大量的农村存在也是市情、国情所然,因此在工作布局上必须把统筹城乡发展一体化理念贯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始终,坚持加快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和新农村双轮互动。坚持集聚改造、改善发展、保护提升“三个一批”协同推进,对城郊区、功能区和重点镇(街)驻地等条件适宜的区域,坚定不移推进建新拆旧、集聚改造建新型社区,加快城镇化步伐;对暂不具备改造条件的村庄,持续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改善人居环境。

  提升新型农村社区和新农村发展质量。坚持绿色化发展,优先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和特色风貌,实施大沽河农村社区、美丽乡村和产业园区“三位一体”提升,深化全域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丰富青岛“山海田园生态型”大都市内涵。深化农村改革,推动简政放权、扩权强镇,积极发展和壮大县域城镇、重点中心镇,适度扩大镇域社区产业集群、人口集聚规模,发挥最优化规模效益,并促进就业向二三产业转移,推动第六产业,实现农村社区产业提档升级。

  加快完善镇村基础设施和基层公共服务。推动“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齐头并进,提高农民素质,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公共服务。加大市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快建制镇污水、气暖等市政设施建设,加快农村社区的道路、水利、电力等生产服务基础设施和气暖、排污、路灯、网络通讯等生活设施的同步配套力度,加快全部行政村和自然村安全用水等基本生活设施的完善。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