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思想者-正文
故事可载“道”
陈家兴
//www.workercn.cn2016-02-22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深刻道理要通过讲故事来打动人、说服人”,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精辟阐述了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性,引起与会者共鸣。

  有人说,“人生最大的幸运是有一位会讲故事的妈妈”。很多人回忆自己的心路历程,小时候母亲在自己床边讲的故事仍记忆犹新,故事中那些深刻的道理融入生命的血液,成为自己受用一生的宝贵财富。由此足见故事的魅力与影响力。

  的确,从传播学角度看,故事带给人们的是图像化、形象化、情节化的记忆,比单纯道理让人记得住、记得牢。故事都是载“道”的,没有“道”的故事,其意义和作用都要大打折扣。而这个“道”,是通过引人入胜的方式启人入“道”,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让人悟“道”,由此内化于人们的心,成为其人生的养料。

  “文者,贯道之器也。”对于新闻舆论工作者来说,这个“文”更多的就要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表达。有些时候,我们传播的内容群众不爱看不爱听、不能入脑入心,原因不在于“道”之不正确、不中听,而在于不愿讲故事、不善讲故事。有的人习惯跑机关、泡会议、上网搜索、闭门造车,哪里能发现精彩动人的故事?有的人为讲而讲,老掉牙、老一套、一个调子、一个模子,这样的故事哪里能吸引听众?在舆论生态、媒体格局深刻变化的情势下,善讲故事是一种高明的传播能力。在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国内传播和国际传播交织交融的大势下,讲好中国故事是媒体人必备的基本功。

  在西方一些国家的主流社会,对“二战”中日本对中国及邻国的侵略历史所知有限。美国华裔女作家张纯如通过《南京大屠杀》一书,从日本人、中国人和一群不肯抛弃南京的西方人三个视角讲述了南京大屠杀的故事。她说:“忘记屠杀,就是第二次屠杀。”美国一位专栏作家这样评价:“由于张纯如的这本书,‘第二次南京大屠杀’为之终结。”“二战”时,德国纳粹迫害犹太人,“全世界都对犹太人关上了大门,上海是唯一的例外”。纪录片《生命的记忆——犹太人在上海》通过40位亲历者的故事,让世人深彻地感受到,中国人即便自己深陷苦难之中,也仍然从人性和文化深处透出人道精神与大爱情怀,善良而温存地向犹太人敞开怀抱。

  今日之中国,有太多的故事可以讲,也需要讲。不仅历史中有可待深入挖掘的精彩故事,现实中也有亟待深入采风的丰富故事。不仅外国人希望听到中国的故事,中国人自己也希望看到自己身边精彩的故事。从概念到概念的传播难以吸引人、说服人,从火热的实践中发现生动的故事、寓道理于其中就富有感染力、穿透力。我们说,中国已经解决了“挨打”和“挨饿”的问题,但还没根本解决“挨骂”的问题,除了意识形态偏见,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国真实的形象没有藉由好的故事载体传播出去。精心采访、发掘真实的中国故事,让其更好承载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世人就会更懂中国,中国更会赢得世人敬重。

  一个精妙的好故事,永远胜过一堆空泛的大道理。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