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思想者-正文
聚书以贻子孙
左连璧
//www.workercn.cn2016-03-14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分享到:更多

  

  粗读典籍发现,古代的廉吏能臣,除了不将钱财遗留给子孙外,留给后辈的高尚品德可谓多多,有遗下尽忠报国之志的,有把清白作为官德传后的。宋代的宋珰,则是把自己多年积攒聚集的书籍传给了子孙。

  《宋史·宋珰传》载,“珰性清简,历官三十年,未尝问家事,唯聚书以贻子孙。且曰:”使不忘本也。‘“宋珰崇尚清廉俭朴,为官三十年,未尝顾及家事,一心操劳国事。唯独酷爱聚书,亦好抄书,每一任职届满,载书数千卷以归,意在以贻子孙。宋珰称其目的是,使子孙”不忘本也“。

  所谓不忘本,从字面上看,是不要忘记看书学习,道理很简单,人不读书到哪里去获取知识啊?从深层次上看,书中自有做人做事做官的道理,这是不能忘怀的根本,只有苦下功夫,勤奋读书,才能通达事理,悟到这个根本。应该说宋珰能聚书以传后,防子孙“忘本”,与他自己的读书与从宦经历有关。他长期担任多地的州主官,如宋太祖时任锦州知府,宋太宗时先后任益州、秦州、苏州知府,也当过短期的朝廷监察御史,无论在哪里任职,都买书抄书以聚书,孜孜不倦刻苦读书,务求弄懂书中要义,学以致用指导政务,敢于迎难而上,专啃硬骨头,屡屡圆满完成任务,多次受到皇上的奖赏。

  宋太宗即位后,任命宋珰为秦州知府。因其政绩突出,口碑甚好,被调回朝廷任监察御史,还不到一百天,接任的知府韦亶就因贪赃枉法而下狱,宋太宗便派宋珰仍回秦州任知府。宋珰严厉整治大贪官韦亶的余孽,清肃吏治,约束和惩治官员贪赃枉法行为,使混沌的衙门迅速恢复了原貌。益州受天灾影响,“岁饥多盗”,社会治安极差,人民生命财产受到极大威胁。宋珰又受命为益州知府。他一上任就实地调查,部署方略擒拿盗贼,平息祸乱,百姓得以安宁。淳化年间,三吴(吴郡、吴兴、会稽)地区遭受天灾,民众多患疾而亡,朝廷派宋珰为苏州知府前去救灾。宋珰到任后,四处视察疫情,但因水土不服,也染上了恶疾,且越来越重。许多人劝其回去,他说:“圣上就是考虑三吴百姓的疾苦,才派我来设法救治,而我却以身染恶疾要求离去,这不是一个臣子的所为。”终因恶疾不治而死于异乡,年仅61岁。宋太宗闻之哀悼数日。宋珰为官清廉,为国为民鞠躬尽瘁,为子孙留下无比珍贵的精神遗产。据史料记载,宋珰的三个儿子均成了才。长子宋明远,为都官员外郎;次子宋柔远,举进士及第;三子宋垂远,阁门祗候。看来宋珰特殊的遗产发挥了巨大作用。

  现代社会,还有多少人能将书籍作为遗产留给子孙的?这是个不得不面对的尴尬现实。一些人认为,商品社会、市场经济,讲求的是实用主义,很多知识不必再通过书本才能学得到。诚然,信息社会、网络时代、4G手机、名人讲座、热点微博,真的是令人眼花缭乱,手指轻轻一动,眼睛随便一瞥,耳朵竖起一听,世界便尽在掌握之中,即便是不读书,也可能知天下事。但是,互联网、信息化无论如何发展,它毕竟是商业运作要盈利赚钱,不可能完全适应人们读书学习的需要,更不能适应个体学习的特殊需要了。加之它同所有媒体一样,都具有“短平快”的特点,不免流于碎片化,与知识需要系统规范深入是相矛盾的。书永远是人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载体。信息化是必要的,但这绝不能代替传统的读书学习,世界上还没有哪一所学校,因为互联网的无所不能而关闭。读书永远不会过时,读好书是要下功夫去读,一辈子去读,以更新知识,增长学问,强化修养,锤炼品格,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也为灿烂的中华文明得以永世传承,尽到自己应有的那份担当。更要用心教育自己的子女,去读书、读好书,读点有味道的书,既启发智慧又其乐无穷。这就是宋珰聚书以贻子孙,所给予今人的有益启示。(左连璧)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