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思想者-正文
木棉
田东江
//www.workercn.cn2016-03-24来源:南方日报
分享到:更多

  

  木棉花又开了。早些年广州城的这种情形,可借用杨万里的诗句来描述:“却是南中春色别,满城都是木棉花。”黄遵宪《春夜怀萧兰谷》有“隔墙红遍千株树,何日能来看木棉”,以木棉为媒介来邀请远方的客人,更可窥此花的魅力。每逢这个时节,不少市民还会提着袋子,捡拾那些掉落的木棉花。倘若被坠落的胖胖花瓣“击中”,带来只是无比的快意。老广用木棉花来煲汤,据说清热祛湿;再从前还用来做枕头,甚至棉衣、棉被。可惜现在木棉树明显地少了,城市道路拓宽应该是一种因素;还有种说法,木棉飘出的棉絮容易导致人体过敏,不利健康。总之,木棉树的批量消失大抵出于人为因素,因而这几年不断有本土政协委员提案呼吁种植。

  广州的这些木棉树属于“落叶乔木”。还有一种木棉,属于“草本或灌木”。元代司农司编纂的《农桑辑要》将之归入在“播种”条下,其“栽木棉法”中有“深耕三遍”“作成畦畛”的字样。显然,两种木棉名相类而实不同。耶律楚材诗云:“西方好风土,大率无蚕桑;家家植木棉,是为垅种羊。”明朝中后期有人著书谈到“中州沃壤,半植木棉,乃棉花尽归商贩”,说的都是后一种。孙机先生认为,这种木棉虽然在近代栽培棉种已被淘汰,但在考察我国植棉史时还是应当予以注意。广州的木棉,有人考证文字记载最早出自汉刘歆所撰、晋葛洪所集之《西京杂记》:“积草池中有珊瑚树,高一丈二尺,一木三柯,上有四百六十二条,是南越王赵佗所献,号为烽火树。至夜,光景常欲燃。”柯,草木的枝茎。这里的珊瑚树或烽火树,被认为就是木棉树。在后人笔下,珊瑚、烽火、木棉,的确每每关联。如清朝屈大均诗,有“南中多怪木,巨者惟木棉。柯作女珊瑚,丹葩烧天边。开时无一叶,一一烽火然”;陈恭尹诗,有“巢鸟须生丹凤雏,落英拟化珊瑚树”。

  赵佗的进贡应该只是想开开中原皇帝的眼界,“落叶乔木”木棉终究适宜生长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具有鲜明的岭南特色。明朝江苏昆山人王临亨在“奉命虑囚岭南”时写了部《粤剑编》,“非目之所睹、迹之所历与身之所接者,弗纪,志实也”,这一出发点使该书为研究明中叶广东政治时事、社会习俗、山川物产、古今遗迹提供了许多史料。在“志物产”类开篇未几,王临亨就写到了木棉:“木棉花,二月中开。树高四五丈,花类山茶,而瓣尖大者如碗。其不及山茶者,着花时无叶耳。”虽然简略,但还是描绘出了木棉的特征,以开花时有叶无叶而判断及与不及是否客观,另当别论。顺便道及,王临亨有句名言:“身非不爱钱,独不爱负心钱。”

  作为广东学者的屈大均,对故乡的木棉自然更情有独钟,其《广东新语》中多处提到木棉。说唐朝节度使卢均在广州白云山“列植木棉、刺桐诸木,花敷殷艳,十里相望如火”。说南海神庙,“多木棉。其种自海外来,树高数十尺,喜温恶寒,莫能过岭以北。花类玉兰,色正赤而无香,结实如酒杯。老而飘絮,著土自生,盛于荒滩闲址。集其絮可席以坐,柔而少温,若芦花然”。说木棉“其木高四五丈,花殷红,朵大于杯,花落则絮蕴焉。春暮时温空而飞,采之,其粗者可以为褥”。以上散见于《山语》《宫语》《货语》,在专门记载植物的《木语》中,更辟出了“木棉”条目,在全方位介绍的同时,溢美之情跃然纸上。木棉,“高十余丈,大数抱,枝柯一一对出,排空攫挐,势如龙奋”。木棉,“脆不坚韧,可絮而不可织,絮以褥以蔽膝,佳于江淮芦花”。木棉,“(盛发)时光气熊熊,映颜面如赭。花时无叶,叶在花落之后,叶必七,如单叶茶。未叶时,真如十丈珊瑚”。由他的记录我们知道,彼时从广州溯珠江而至肇庆,“夹岸多是木棉,身长十余丈,直穿古榕而出,千枝万条,如珊瑚琅玕丛生。花垂至地,其落而随流者,又如水灯出没,染波欲红”,且“连村接野,无处不开,诚天下之丽景也”。

  木棉树又被称为英雄树,最早提出的当是上面那位陈恭尹,其《木棉花歌》云:“粤江二月三月天,千树万树朱花开。有如尧射十日出沧海,更似魏宫万炬环高台。覆之如铃仰如爵,赤瓣熊熊星有角。浓须大面好英雄,壮气高冠何落落!后出堂榴枉有名,同时桃杏惭轻薄。祝融炎帝司南土,此花无乃群芳主?巢鸟须生丹凤雏,落花拟化珊瑚树。岁岁年年五岭间,北人无路望朱颜。愿为飞絮衣天下,不道边风朔雪寒。”陈恭尹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为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一个重要的背景是,他们都是明朝遗民,然而与梁佩兰在康熙年间终于博取功名不同,屈、陈两人以布衣终老,不事新朝,且时以反清复明为己任。《木棉花歌》中的几个“朱”,以及木棉花耀眼夺目的“红”,表明了他的价值取向。实际上,屈大均之“受命炎洲丽无匹,太阳烈气成嘉实。扶桑久已摧为薪,独有此花擎日出”,与之异曲同工。那么,将木棉树誉为英雄树的初衷,应该是他们在借木棉而咏志。(作者系南方日报高级编辑)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