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思想者-正文
赠品很可能带来浪费
张天行
//www.workercn.cn2016-05-03来源: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到外面饭店吃饭,要有耐心,尤其是节假日,人多、上菜慢之故也。本不太饿,一边与朋友聊天一边等待,问题不大;逢到已在外边活动半天,又累又饿,而点的菜,迟迟不上,便难免不时顾望,与服务员沟通,“我们点的菜,等半天了,看给催催,先上一盘。”说了两次,仍不见动静……

  经营者对这一情况也不是全无动于衷,比如,有的店在顾客坐定后,免费提供一两小盘现成菜(花生米、泡菜之类)或米粥,既缓解等待上菜时的焦急,更让顾客感受到店家的热情。

  卢前先生几十年前在一篇文章中谈到南北风俗的不同:“这儿所谓北方,在河南就是这样。最显著是上馆子,无论大小店家都是热忱招待,一见面就说‘你老,久不来啦!’尽管你还是第一次到那家去。等你入座以后,问你要菜。在所指定的菜以外,一定还有一样菜,不要你付值的,是谓‘敬菜’。就是你们在小吃,他这‘敬菜’也少不了。例如开封书店街的味莼楼,据说还是百年老店,他们所用‘敬菜’多半是甜食。我问过跑堂的:”你们敬菜不收钱,可不贴本了吗?‘他笑道:“你老多给几个小账,就在里面了。’敬菜之风,在河北、山西、山东,大概都很普遍,渡了淮水,似乎就不见有此习惯,在江南更无此例。这不过是一种营业方式,也可以说是广告术。有老馆子以‘敬菜’出名,反而它所烹调的普通菜不如‘敬菜’,这也是不足为训的。解放以后,我不知道还有这敬菜的风气否?”

  店家向顾客表达的那种温情是让人向往的。不用细细考证,此风气消失已久,对很多人来说,敬菜一词很陌生了,或根本就是闻所未闻。看罢这段记述,不难想到,在和气生财、经营等方面,现今一些店家的服务还有不少改善空间,过去一些优良的传统也有待传承发扬。

  现今店里的赠品菜或类乎过去的敬菜?也许是吧。一辞之异,折射着社会的某种变迁。

  一次,我在一家火锅店就餐。点的菜服务员都已端上来,我开涮。过了一会儿,服务员又端上一盘菜,“我们送的” ,出乎我的意料,当然高兴,但点的菜已足够吃了,我笑着拒绝“谢谢,不用了,你看我点的菜已够多了,吃不了那么多啊。”“吃吧,抗雾霾。”服务员热情地坚持说。那几天雾霾沉沉,人也老咳嗽。菜是木耳和鸭血拼盘,可能确有抗雾霾的作用。盛情难却,“那我就尝尝吧”,各取了一点,其他请服务员端回。她可能觉得有些奇怪,送菜还不要!后来听旁边一顾客讲,店里在搞活动,消费超过多少元,店家就再赠送一盘。我在那里想,活动有改进的空间呢,店家用赠品鼓动顾客多消费,很可能带来浪费。

  不管是赠品,还是敬菜,努力拉近与顾客的感情,提供优质的服务,总是好的。这将是和谐社会一个小的侧影。赠品或敬菜的量不需要大,宜少而精,如能有店家独特用心的选择烹饪,给顾客留下一些印象,就达到多方面目的了。此外,菜单上或顾客点菜时加以说明,以免点多浪费,这也是当今社会应有的意识。

  希望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和人之间都相互“敬菜”,充满温馨。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