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思想者-正文
适应新体制当戒繁琐哲学
汪三汉
//www.workercn.cn2016-07-18来源:解放军报
分享到:更多

  

  “天堂里的玫瑰花有没有刺?”“上帝能否制造出自己举不起来的石头?”“一根针尖上能站多少天使?”……在中世纪的西欧,与宗教神学相结合的经院哲学,拘泥于争论繁杂琐碎、细枝末节的空洞荒唐问题,被称之为繁琐哲学,后泛指拖泥带水、吹毛求疵的不实思想作风。

  随着调整改革按下“启动键”,部队建设进入“新体制时间”。体制之新,重在瘦身强体、减员增效,重在简化层级、优化流程,重在甩掉包袱、轻装前行,显然与繁琐哲学格格不入。

  道理简单直白,实则知易行难。少数领导和机关的同志喊着新体制的号子,迈着旧体制的步子,虽然干劲冲天,却是走形变样:有的把职能定位搞繁琐了,辨不清自己在“棋盘”中的方位,总想多落些“棋子”,抢占些“地盘”;有的把工作方式搞繁琐了,忽视基层的承受能力,布置任务太多太满,时间要求过急过紧;有的把评判标准搞繁琐了,摆不脱“高大上”的惯性,担心活动安排简洁了不够体面,文电材料简短了不好过关……

  殊不知,“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领导机关“积极性”过高、“主动性”过强、“创造性”过度,基层“五多”问题往往越突出,官兵工作热情往往受打击,部队凝聚力战斗力往往受影响。

  当新体制新机制历史地降临自己面前,当新职能新使命历史地落到自己肩上,有的领导和机关干部难免会豪情满怀,想大干一场,就像新官上任那样“踢头三脚”“烧三把火”。这本身无可厚非。关键是要“踢”到实处、“烧”出成品,为改革强军赢得“最大公约数”,为能打胜仗收获“最大贡献率”,而不能“因繁添乱”“因繁致烦”。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改革是观念的革命、体系的重塑,必须来一场思想的转型、灵魂的升华,将理念切换到精兵简政、灵敏高效上来。减“赘肉”是为了强“筋骨”、快“脚步”,削“枝节”是为了正“主干”、固“根系”。如果“四梁八柱”搭起了,“五花八门”却诞生了;如果“坛坛罐罐”扔掉了,“锅碗瓢盆”却搬来了,“减负”“清障”的效果就无从谈起。

  新体制有新特点新规律,新体制有新机理新要求。沿用旧体制的“桥”和“船”,不仅过不了新体制的“河”,还会走弯路、瞎折腾。这告诫我们,要立足新体制搞好调查研究,着眼新发展加强探索实践,善于从复杂问题中把握规律性,从苗头问题中发现倾向性,从偶然问题中看到必然性,应势而动精准发力,顺势而为科学抓建,避免凭借经验、依靠感觉作决策,大而化之、笼而统之干工作。须知,“转身”更需“换脑”,“滴灌”优于“漫灌”,穿新鞋走老路、乘新船挂旧帆,不仅达不成“腾笼换鸟”的目的,还会落下个“盲人摸象”的笑话。

  恩格斯指出:衡量一次军事改革是否成功,最根本的一条是看经过这种改革的军队能否经得住战争考验,军事力量体系是否适应战争要求实现重构。习主席关于“吃鸡蛋和投手榴弹的辩证法”也深刻表明,投不动手榴弹,鸡蛋吃得再多亦是无益。新体制下,无论是军委“管总”,还是战区“主战”、军种“主建”,都是“谋战”“为战”“促战”,战斗力永远是唯一的根本的标准。我们头脑中要时刻装着两个问题:什么事多做、常做有利于战斗力建设?什么事少做、不做有利于战斗力建设?这两个问题看似对立实则统一,恰如调整改革的“加减法”。真正认清了、答对了,才能防止陷入繁琐哲学的泥潭。

  毛泽东同志曾断言:“繁琐哲学总是要灭亡的。”大道至简,大简至美。让我们乘着改革强军的东风,加紧转变职能、转变作风、转变工作方式,切实删繁成简、化繁为简、避繁就简,努力与新体制同频共振,助新发展加快实现。(作者单位:北部战区陆军政治工作部)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