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嘉宾访谈-正文
对新时代条件下中国发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科学回答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专家谈
//www.workercn.cn2014-12-23来源:广西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主持人:

  本报记者 罗春雄

  访谈嘉宾:

  自治区党校常务副校长 黄学权

  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谢林城

  自治区社科联副主席、广西法学会副会长 曹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在治国理政新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今年9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会同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局编辑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该书全面系统回答了新时代条件下中国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集中展示了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是国际社会了解当代中国的重要窗口、寻找中国问题答案的一把钥匙。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把握中国大势的重要工具

  主持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提出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新思路新举措,展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愿景。因而是把握中国大势的重要工具。

  黄学权:所谓大势,我理解,就是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和发展走向。关于这个问题,可从以下方面把握。

  是指引中国前进的“导航仪”。它集中彰显和明晰了中国的发展大势,也就是要从人民群众的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深化改革,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胜利。从该书中,我们看到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和对国家、民族、人民的责任担当,看到党和国家发展的光明前景和实现中国梦的美好未来。

  是治国理政的“思想库”。该书阐述了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治国理政的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其中许多问题的论述,对外界了解中国改革动向,把握中国发展大势,了解中国前进道路,读懂习近平总书记的执政理念和执政风格等,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是人民幸福的“显示器”。该书用一系列改革举措,勾勒增进人民幸福的美好蓝图;用一幅幅美丽图像,展现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亲民爱民、利民为民的幸福场景;用一声声朴实无华而又意蕴深远的言语,铿锵表达并宣示对人民幸福的庄严承诺。

  2 坚定的历史自信和深刻的历史思维

  主持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既回顾了我们党的发展历史,又展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愿望,折射出坚定的历史自信和深刻的历史思维。

  谢林城:是的。该书多次引述、分析历史,非常注重对历史特别是党的历史经验的总结运用,强调从历史的经验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强调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是一个接续奋斗的历史过程,是一项救国、兴国、强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完整事业。我们既不能割断历史,也不能虚无历史,坚持做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果决不能丢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决不能否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决不能动摇。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和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前人的“百科全书”。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就是要以史为鉴,警示未来,动员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更加奋发有为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我们强调以史为鉴,就是在前进的道路上,既要注重吸取借鉴人类一切文明成果,又要敢于和善于亮剑,理直气壮批判各种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潮,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以坚定的历史自信做好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到党史工作来说,党史部门是为党修史立传的,是为党修“红色家谱”的,“党史姓党”决定了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系列重要讲话对党史工作所具有的特殊重要性。党史部门按照中央和各级党委的要求编写好党史,发挥好党史工作的作用,就需要解决好理想信念问题、政治立场问题、发展思路问题、目标任务问题、前进方向问题及研究规划和材料布局问题等。党史工作者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坚定的信仰看历史,以人民的情怀看历史,以历史的发展看历史,以责任的担当看历史,以民族的使命看历史,以未来的前景看历史,大力写好宣传好党史,为社会提供大量的科学严谨、史实准确、生动流畅的党史读物和著作。及时跟进历史的步伐,真实、客观、准确地记载好历史,接通好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文脉,接力好党的伟大事业,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使命担当。

  3 新一届领导人治国理政的思路和风格

  主持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记录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有关治国理政的思考与实践,展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反映了中央新一届领导人治国理政的思路和风格。

  黄学权:是的。通过该书,不仅可以更好地感受习近平总书记的个人风格和魅力,也可以了解新一届中央领导人治国理政的思路和风格。

  一是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承载着中国崛起的历史使命,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举。通过该书,反映了党的新一届领导人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理论阐述,增强了全党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增强了全民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

  二是满怀信心追寻中华民族复兴伟大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凝聚民族共识的最大公约数。通过该书,既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力量源泉,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指明了前进方向。

  三是奋发昂扬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是我们党对目前面临的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的科学判断和清醒认识,充分体现了党的新一届领导人治国理政的精神气质和良好形象。

  4 新时期法治中国建设的科学指南

  主持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汇集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建设的一系列新论断新要求,比如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等等。它确立以宪法为统领的国家治理法治化的治国理政方略,是习近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重大创新发展,是新时期法治中国建设的科学指南。

  曹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首次确立“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十六字方针”,指导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长足进步。时隔3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首次提出和强调“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新十六字方针”。这是对旧“十六字方针”的创新和发展,更深刻、更全面、更系统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规律和要求,是中国新时期全面加快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工作方针,也是法治中国建设的衡量标准。

  习近平总书记依据新形势、新问题,及时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我们党在新时期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三者统一原则,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明确了新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体思路,确立了我国以宪法为统领国家治理法治化的基本方略,是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的重要创新发展。

  随着国家治理法治化方略的确立,党的执政方式理应随之转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确立以依法执政为中心的法治化执政模式。习近平总书记在书中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将依法执政明确化、具体化和系统化,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理论和执政党建设理论的重要阐释和发展。

  将执政党的领导融合于依法治国之中,而不是将二者对立起来,这个科学认识对于正确处理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的关系,十分重要。2014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讲话明确指出,我们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都是人民根本意志的反映,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党既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也领导人民执行宪法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这些新的理论成果,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关系问题的高度重视、深入思考和睿智认识,成为四中全会出台《决定》的重要思想基础和理论指南。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