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争当改革促进派
李伦
//www.workercn.cn2015-05-26来源:宁波日报
分享到:更多

  

  5月5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第十二次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要自觉服从改革大局、服务改革大局,勇于自我革命,敢于直面问题,共同把全面深化改革这篇大文章做好。会议强调,要引导大家争当改革促进派,着力强化敢于担当、攻坚克难的用人导向,把那些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干部用起来,激励干部勇挑重担。

  “争当促进派”为改革添一把火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耀桐认为,“改革促进派”并非新名词,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有过类似提法,有效推动了当时党内外改革力量的巩固和壮大,为改革开放稳步推进奠定了干部基础。而此次深改会议强调“争当改革促进派”是有针对性的。目前中国处在转型期,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杂音,改革动力不足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党员干部。习近平总书记“对症下药”提出党员干部要“争当改革促进派”,就是要通过抓干部队伍为改革注入新的动力,开创新的局面。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教授表示,“引导大家争当改革促进派”表明中央的决心,也表明中央对现在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的一种重要的认知,促使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信心、明确方向。

  什么样的干部是“改革促进派”

  具体来说,什么样的干部是“改革促进派”呢?竹立家提出,首先要在思想上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同中央在改革方面的战略部署,特别对“四个全面”的内涵要有深刻理解;其次,在行动上,要做促进改革的事,不能无所作为,更不能阻挠改革。他认为,是否支持改革、参与改革、推进改革,将是衡量领导干部合格与否的基本标准。

  许耀桐认为,“改革促进派”衡量标准很清晰。首先,“促进派”干部要有比较明确的改革方向,能够打破旧的格局;其次,要风清气正,清正廉洁;再次,要会用人,敢用人;最后,要有改革的精神状态。

  服从改革大局服务改革大局

  当下,我们正努力做好全面深化改革这篇大文章,如何统筹各方力量,促使其统筹协调、科学配合,最大限度地凝聚释放出发展能量?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给出了答案: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服从改革大局、服务改革大局,勇于自我革命,敢于直面问题。

  崔文佳在《北京日报》刊文说,全面深化改革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温情相待,而是“啃硬骨头、涉险滩、动奶酪”的利益调整。具有怎样的大局观,决定着我们能走多远、登多高、抵达何处。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正确的大局观更应是其基本素质。大局观道理并不难懂,但在不少人那里,却抽象空洞、说易行难。结合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浅出地将其具化为“三个有利”:对全局改革有利、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有利、对本系统本领域形成完善的体制机制有利。以此为驱动力,沉疴顽疾即便刮骨疗毒也必须祛除,星星之火即便呕心沥血也应当呵护。以此为参照系,哪些领域的改革应当齐头并进,哪些阶段的改革应当重点用力,一目了然。

  长期以来,大局意识在很多领导干部那里常常讲得多、做得少;听得多、领悟得少。有人觉得,总揽大局是上级的事,地方基层何苦操这份心。有人认为,我管的条条块块也很重要,我这也是大局。凡此种种,都是没用好辩证法的表现。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也就不能成其为部分。闭门造车,规划怎能契合实际?坐井观天,工作怎能做到点上?惟有跳出一地一时、一部门一行业的限制,把问题放到更大的格局中去分析,以全局眼光透视改革方位,才能真正明白自己在改革链条中的功能定位,才能真正理解“最难走的路是上坡路”,也才能在爬坡过坎中信心十足、脚步坚定。而这,正是我们当前亟须凝聚的大局共识。

  在改革的复杂系统中,人始终是独具决定性的变量。领导干部“争当改革促进派”,就是要以大局观为指导,把维护顶层设计的自觉性和落实基层工作的能动性结合起来。何事当兴何事当废,何事应急何事应缓,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方略中思考,拿出担当和魄力,该推进的迅速推进,该放手的果断放手,用实际行动做改革的促进派。

  决不当“改革促退派”

  凌河在《解放日报》刊文提出,面对新一轮深化改革的大潮,是当促进派,还是观望派,甚至是促退派?这是放在领导干部面前的问号。中央深改组第12次会议,发出了“争当改革促进派”的号召,这就要求每个领导干部交出答卷。

  当改革的“促进派”,就要“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

  提出当“促进派”并非无的放矢,改革也会有“促退派”。“改革促退派”,既有反对改革的“摇头派”,也有不愿改革的“梗阻派”,还有更多为官不为、在位不干的“观潮派”。“改革促退派”现象,不说很普遍,但也决非个别地方、个别层面才有,其中虽少有胆大妄为的,却多有不知不觉者;虽未有公开“跳出来”的,却多有我行我素的。不能不说这是深化改革的一个大阻碍,一个不容忽视的大问题。

  “改革促退派”中有一种是“利益派”。因为改革必然要突破利益藩篱,要引起权力格局的深刻调整,尤其要动权力设租寻租护租的土壤和根本,因此有的官员心有“小九九”,打足小算盘,他们抱着手中的“资源”一寸也不肯放弃,顽强地要保护一己一部门的“一亩三分地”,要他“削手中权”、“断腕割肉”、“勇于自我革命”,他是不干的。所以在改革面前,死阻硬扛有之,瞒天过海有之,口是实非也有之,你劝他要以一颗公心看待既得利益得失,要以改革大局看待利益调整,他哪里听得进去?

  平心而论,在“改革促退派”中,多数还不是出自一己私心。有不少同志,在陈旧的思维方式和习惯定势的老路上走惯了,在“管得过多统得过死”的传统行政模式下做“婆婆”当“千手观音”习惯了,你要他“放”一点权,他就觉得天下将会大乱,“秩序”就会无存,所以还是要“捏在手里”。他的确是“勤政”,是“负责任”的,却往往会把企业、市场与社会的活力搞死。当然还有一个问题,那便是不少官员的“知识老化”和“本领恐慌”。新技术、新业态、新的企业组织方式,包括前卫的交易方式、先进的配置模式,他看不懂,因此“接受不了”,于是“非驴非马”刚一露头,他就要“迎头痛击”,新形态还在胎动,他就“赶紧管住”。一方面是看不懂、看不惯、“看不下去”,另一方面是性急慌忙,要“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于是有些部门、有的官员,就这样走到了改革的对立面。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